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6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第16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一、选择题1.东汉学者班固在《两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物流通畅的草市C.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工官监管的夜市解析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的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故A项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没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B、C、D三项说法错误。答案A2.“文化牌”、“文明牌”、“遗产牌”成为当前我国发展城市经济的名片,恢复历史建筑风貌成为城市建设的热点。开封要展示原汁原味的皇城风貌,下列现象不适合的是()A.街道两边遍布商铺B.进行“坊”、“市”严格区分的规划C.在城内四方建立游乐场所——“瓦子”D.建立一座活字印书坊解析“开封”是北宋的都城,而坊、市要严格区分的规划符合唐代的史实,故选B。答案B3.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B.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D.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答案为D。答案D4.《新全球史》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地主土地私有制D.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析考查点为均田制。结合题干材料实施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其做法是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农民承担一定的徭役负担,可知其反映的是北魏开始实行的均田制。答案B5.历史上曾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致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对该现象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处富饶、便利的江河下游平原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市镇发展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解析注意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商业名镇”、“商业中心”等,由此可见城镇的繁荣主要体现在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A项错在“江河下游”,B项错在“经济政策调整”,C项错在“资本主义萌芽”,皆排除。答案D6.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解析“厚来薄往”体现了古代中国存在的朝贡贸易,“市舶使”是管理海上对外贸易的的政府机构,“十三行”是清朝时期政府设立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故选A项。答案A7.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解析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是D项。答案D8.“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解析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短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但从长远看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故选D项。A、C两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项“解决了”也不准确。答案D9.《后汉书·王符传》:“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C.中央集权制度D.郡国并行制度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人民务农者少,而经商者、游手好闲者居多,面对此情况,统治者应该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故选B项。答案B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忽视海防的重要性B.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发展陆路交通D.奉行闭关锁国政策解析西方选择了海洋,指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通过海上路线,疯狂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选择了陆地,则指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答案D11.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A.商品经济发展B.理学统治地位动摇C.专制主义强化D.科举录取人数太少解析“认识”、“文化”等意识领域内的现象多是经济、政治等社会现实的反映,故重视“农工商贾”的认识最有可能的成因应是A项。答案A12.2011年9月31日《新疆日报》发文称:一个国家要进步最不应做的事情就是闭关锁国,任何形式的闭关锁国都是倒退。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造成的最大影响是()A.一定时期内防止了殖民势力入侵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C.暂时维护了东南沿海人民的利益D.最终导致落后挨打的局面形成解析本题是最佳选择题。A、B、C三项都成立,但都不是“最大影响”。从长远看,闭关锁国政策隔断了中西方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导致中国社会落后于西方,这才是最大的影响。答案D二、非选择题13.有学者认为所谓的现代文明的过程,就是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工商文明”战胜或者说取代以传统农牧业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耕文明”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存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卷十三“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桑弘羊《盐铁论》元世祖于1292年下令“禁两浙、广东,福建商贾航海者”;明朝嘉靖(1522~1566)则规定:“查海船但双桅者,即捕之,所载即非番物,俱发戍边卫。”材料二18世纪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并建立起一个地跨全球的“日不落帝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摘编自《大国崛起》(1)依据材料一,分析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2)依据材料二,归纳英国“引领着世界的发展”的工商业文明的内涵。(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位学者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材料分别从思想、政策两个方面归纳。第(2)问,注意关键信息“工业革命”、“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等,从工业、科技、经济体制等方面归纳。第(3)问,开放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但叙述要全面,按问题要求答题。答案(1)儒家思想“重义轻利”的观念,求利成了“小人”与卑鄙的标记;封建政府推行盐铁专卖制度,与民争利;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若答重农抑商政策可酌情给分)。(2)工商业文明内涵:以科技为基础;工业化(工业革命);市场化(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评分标准第一等次:观点明确,能认识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政治、文化有决定性作用,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多角度地论证该观点。论述充分,表达清晰。第二等次:观点较明确,能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论证该观点,论述较充分,表达较清晰。第三等次:观点不明确,论述不充分,表达不清楚。具体答案:略14.下表是某中学在历史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论甲组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间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以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上传下达,备皇帝顾问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乙组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丙组永乐二年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禁绝一切海外贸易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1)上述三组结论,哪一组有明显错误?试阐述你的理由。(2)其余的两组结论,哪一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哪一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请分别说明理由。(3)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夜”,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当时中国未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解答的关键是理解“闭关锁国”的含义,“禁绝”和“限制”是不同的概念;第(2)问,甲组中的材料说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官员权限下降,能够推导出材料中的结论,乙组材料中没有关于雇佣关系产生的信息,因此,无法得出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信息;第(3)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答案(1)丙组: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但不是禁绝,而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甲组可以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都是中枢机构,无决策权,进一步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乙组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图片材料只能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出现。(3)①经济: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的整体发展阶段。②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③思想:理学和心学占据正统,批判理学的新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④外交:实行“闭关锁国”,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打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历程。
本文标题: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6课时古代商业的发展和古代的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