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1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4月初召开的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翻译队伍建设,做好翻译人才的培养,把这项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规划,加强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稳定和逐步扩大现有翻译队伍,营造尊重和支持翻译工作的良好局面。要依法提供民族语文的翻译服务,切实做好法律法规,重要文件,重要会议的民族语文翻译工作,充分发挥翻译在行政、司法、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作用。要加强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翻译,不断提高翻译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重点做好影视作品,文学艺术,各类教材,实用技术,劳动技能,音像制品等的翻译。要重视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优秀原创文化作品的翻译,弘扬和保护好各民族优秀文化,持之以恒地推进汉语教育工作。要加强对翻译工作的领导,切实把民族语文翻译工作作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和民生建设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好翻译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是发挥现代文化引领作用的需要,是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一项以人为本的民生工程。要充分认识做好民族语文翻译工作重要意义,将其放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放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大局中去把握,放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目标中去推进,放在实施民生民心工程中去衡量。培养对象:XXX所属单位:XXX培养方式:项目课题培养,学术团队培养,特培工程培养。2翻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殊性。翻译作为一种职业,无论是兼职还是全职,其专业化程度都很高,应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从业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中文和民文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学知识,翻译学知识,百科知识和翻译操作技能。翻译也是反映不同社会民族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所以有必要引入翻译专业培养模式,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采取《自学+培训》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要走“送出去,引进来”,“拜师学艺”相结合之路。采用送内地高等院校,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等对口单位培训,挂职等方式培养内容: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才培养项目(一)、翻译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改革开放后,新疆计划经济模式下的翻译体制逐步解体,而顺应市场经济模式的翻译体制还未建立,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翻译队伍,特别是党报翻译队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已不能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需要。(二)、翻译质量下降,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在职的大部分翻译持徘徊观望态度,翻译质量下降。一些大专院校停止了翻译培训,加之大部分经验丰富的老翻译退居二线,我区原有的5000多名翻译锐减到目前的2000名;一些地区对少数民族群众掌握汉语言文学的程度估计过高,撤消了国家机构的某些翻译岗位,有些翻译改行,有的歇笔下海。(三)、翻译运行机制不健全近几年火爆的边贸市场和正在蓬勃发展的报刊图书市场造就了大批的3“野翻译”。他们的翻译水平参差不齐,几乎都没有上岗证,扰乱了本来基础较弱的翻译市场。新疆的翻译市场急待整顿。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的新疆急需建立健全一个顺应市场经济法则的翻译运行机制。(四)、民族语言翻译人员不断减少目前我区民族语言翻译人员不断减少的趋势没能从根本上得到抑制。除自治区及各地州的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公、检、法系统的翻译机构和翻译人才相对稳定外,其它部门的翻译人员正在逐年减少。本来没有实际运用效果的外语对翻译人员来说已成了“拦路虎”。从事翻译工作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翻译人员至今得不到相应的职称。因为职称、待遇等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得不到解决,不少翻译人员不安心从事翻译工作,想方设法改行做了其他工作。一些年轻的,有培养前途的翻译苗子认为翻译工作整天围着文件和讲话稿转,社会地位低,待遇差,不愿做翻译工作,不想当“无名英雄”。(五)、学科带头人和专门翻译人才稀缺学科带头人逐年减少,翻译质量下降。一些年轻的翻译人员缺乏民汉文功底和较高的文化修养,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特别是新闻专业翻译和科技文化、体育、医学等多学科的专门人才稀缺,这方面的名翻译更是寥寥无几。有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新疆农牧区能用一半汉语交流的少数民族群众不到10%,城市里能完全用汉语交流的少数民族群众不到30%。在当前,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个桥梁、纽带、媒介,翻译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国内的,包括全球的大量信息需要翻译人员提供给各族群众。这是翻译工作的一项民生民心工程性质所决定的。要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办法,迅速壮大翻译队伍,以适4应新疆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资金需求:初步预算资金为十万人民币。完成时间:项目启动之起分层次,分阶段一年内完成。预期效果:提升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员的整体素质(一)解决翻译人才队伍总量相对稳定,但领军人才稀缺,政策业务水平偏低的问题。(二)提升少数民族翻译人才的整体素质。(三)解决少数民族翻译人才的层次结构偏低,高层次人才极其缺乏的问题。(四)解决少数民族翻译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学科带头人已经退休或到退休的年龄,某些专业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甚至学科带头人,专业结构,职称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五)打破在培养和使用过程中的论资排辈状况,促成人才的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六)努力改善少数民族翻译、采编队伍的结构,尽快形成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所需的合理结构。努力改变翻译队伍里行政型干部多,科技型干部少;封闭型干部多,开发型干部少的状况。二〇一四年四月二十九日
本文标题:少数民族翻译采编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