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模块期末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5年前,在马来西亚,尼巴病毒使数百人丧命,这是因为森林火灾使得蝙蝠无处栖身。它们逃到猪圈,并通过蚊子感染猪。数百万头猪因此而死,病毒又传给了人类。这说明A.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B.病毒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C.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D.人在病毒面前是无能为力的2.恩格斯说“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主要是强调()A.人类应当为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B.意识是物质的产物C.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D.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单独存在3.国家组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问题,这说明A.人们能够认识和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B.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C.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D.人们能够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4.古希拉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5.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观念。对此解释错误的是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的反映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的主观想象而产生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重要特点D.意识可以对现实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出新形象6.“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一古语主要强调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坚持投身实践的重要性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间接经验比直接经验更重要7.有人认为个人的渊博知识一是来源于亲自实践,二是来源于书本知识。对于这一观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认为人的认识有两个来源②否定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承认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8.2005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宏观调控答记者问时指出,经济发展慢了不行,那样就业压力就会更大,财政收入会减少,许多应该办的事业就会缺乏资金;经济发展过快也不行,那样经济运行紧张,难以为继。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温家宝总理的上述分析体现了①看问题办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②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9.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沟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历史就会向前发展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10.“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与这首古诗体现的哲理相一致的俗语是A.江山易改,本性难移B.流水不腐,户枢不蠧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11.广东省高州市在发展水果生产中,因地制宜,不断调整布局,东部种荔枝,西部和南部种植龙眼,北部种植黄榄.杂果,水果种植面积达146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年产值超过15亿元,被列为全国水果百强市首位。这里包含的哲理是A.水果生产要因地制宜B.水果生产重在调整布局C.水果生产要走集约经营之路D.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12.在长期天气预报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其计算结果却发生很大的不同。在很多其它领域也发现了类似现象。对这类现象的研究形成了混沌学。混沌学深化了哲学因果论和规律论的原理,它更深刻地表明①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②普遍联系实际上指的是普遍的偶然联系③看似随机.偶然的现象背后是有其规律的④规律是必然联系,因此混沌现象无规律可循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13.网络教学因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它不能对学生的个性给予关注,在学生求知求真的过程中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想与情感的相互激荡。总之,网络教学缺乏一种人文的氛围,缺乏一种切实的与教学相关的实践。由此可以看出()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B.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客观的C.事物是联系.变化.发展的D.任何事物都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方面14.辩证的否定是()①事物的自我否定②事物发展的环节③事物联系的环节④绝对的否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以下正确的认识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B.社会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低级阶段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一切从我国生产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得出的科学论断D.事物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具有普遍性意义16.2005年1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拉开了序幕,搞好经济普查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这体现的哲理是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B.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就是整体C.整体离不开部分D.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17.日本政府执意通过日本右翼学者炮制的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历史教科书,这一行为严重伤害了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该教科书()A.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18.饮茶对健康有益,但茶叶中含有相当量的氟元素,氟元素超过安全量,就会引起氟魔牙和氟骨病的产生。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要注意量的积累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坚持适度的原则19.“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废弃的资源。”这种说法是强调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A.相互转化B.相互依存C.相互渗透D.相互排斥20.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的关注。专家表示,现在如果不拆除塑料防渗膜,将来会对圆明园的生态和园林造成严重的后果。有关部门极其重视这个意见。重视反对意见的正确性在于()A.事物的因果联系是主观的.具体的B.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C.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片面性D.矛盾双方都能转化21.GDP是一个经济增长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一国经济的规模和增长速度,但它不是反映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从哲学上看,增长和发展的关系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现象和本质的关系C.量变和质变的关系D.主流和支流的关系22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地区为了促进经济发展都把GDP最大化增长作为唯一目标,但随着时问的推移,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在发展观问题上的历史教训主要是:A.没有把握好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B.没有抓住主要矛盾C.没有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没有很好地贯彻全局观念23.有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追求及时行乐,醉生梦死,如今天的各类贪官,这样的人虽然活着实际已经死了;有的人虽然死了,他却永远活着,如焦裕禄逝世虽已40年,但他那不惧困难.不讲条件,艰苦奋斗.知难而上的精神,依然为人民所敬仰。这表明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不同的价值观对人生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C.物质的东西是易灭的,伟大的精神是永恒的D.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24.树立起热爱祖国.决心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全部力量的坚定信念,这体现了()A.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C.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D.社会价值以自我价值为基础25.甲说:“我在故我思。”乙说:“我思故我在。”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B.甲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C.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D.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第二卷(50分)三.简答题(共50分)34.某中学课题组以《本市自来水厂的水资源状况及对策》为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该课题组调研过程是:首先,在A.B.C三处采集水样化验,发现B.C处水质污染严重,A处水质污染程度较轻,但A处岸边有化工厂在建。接着,对D处水样化验,发现水良好。课题组根据上述调研,向市政府建议:(1)首先从D处引水,解决城市供水的燃眉之急。(2)停建A处化工厂,同时治理B.C处水质。该课题组的研究过程及建议主要体现了方法论的哪些哲学道理?(12分)35.材料一:在用电的初始阶段,用直流输电,但输送电压不能太高(绝缘性能限制)于是发明了交流电机。交流输电又遇到了新困难,一是发电机并网同步困难,二是地下跨海输电送不出去,于是人们又在研究使用直流输电。材料二:2002年12月21日,三峡至常州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单极系统送电成功。该工程是当今世界上送电电流最大的直流输电工程。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材料一蕴涵了哪些哲理?(6分)(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3)这两则材料对我们有何启示?(6分)36.材料一:载人航天,是当今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从“神一”到“神六”,每一次发射都进一步优化,每一次飞行都有所完善改进,每一次空间试验都有新的收获。越是伟大的工程,前进路上的艰难险阻就越多。在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飞船之后,我国圆满完成“神舟6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神六“多人多天”飞行成功,无疑为下一步的航天员出舱活动.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建立空间站打下坚实的基础。预计在2007年左右实现航天员出舱和在太空行走。2009年至2012年,我们要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实施飞行器的空间轨道交会对接技术,便可以形成真正的空间站;再向前发展,中国人将探测月球,甚至火星等更遥远的星体。材料二:一位航天人说:“我在中学读书时就立志投身航天事业,至今无怨无悔!”还有航天人说:“我们团队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幕后英雄,他们科学求实.勇于登攀.团结协作.淡泊名利.默默奉献。”(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6分)(2)请运用人生观知识,分析航天人的话对我们有哪些启示?(5分)37.材料一:2005年11月18日下午,博螯亚洲论坛2005国际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市隆重开幕。中山市委书记崔国潮在会上做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创意中山》的发言。他表示,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意中山,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让创意变为财富。材料二:有专家认为,岭南特色是广东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依托,但过于偏爱和依赖“粤味”,则难以跳出狭隘地域和“小传统”的限制,使广东的某些文化产业难以走出岭南。⑴从哲学上说,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中山人积极的生活态度”?(8分)⑵运用所学哲理回答:广东文化产业如何实现发展。(5分)生活与哲学模块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123456789101112AADCBBCBCBDC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DACCCDACCDBAB34答:(1)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是正确的价值观,它对人生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4分)(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正确的价值观,能帮助我们正确的评价客观事物,能帮助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能帮助青少年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4分)35答:(1)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分)②在尊重客观规律前提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分)③认识随时间的发展而发展(1分)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2分)(2)说明:人们能够有效地改造自然界、为人类造福;(1分)人们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困难,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1分)(3)积极参加时间活动,要遵循客观规律。(1分)要有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战胜困难;(1分)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1分)36答:(1)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2分)从“神一”到“神六”的过程,每一次优化、完善、改进和新的收获;从神六“多人多天”飞行
本文标题: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期末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4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