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怀化市2015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怀化市2015年高三一模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48分。在每小题所出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奴隶主贵族B.战国的“平民”C.封建地主阶级D.西周的“国人”25.《史记•货殖列传》载:“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可见,司马迁的经济思想A.恪守“以农为本”的原则B.认为社会分工是自然形成的C.具有浓厚的道德伦理色彩D.具有封闭性、保守性的特点26.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27.中国古代文人重义轻利,但到了明清以后却发生了变化,如:郑板桥本人曾明确制定了自己的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他的《板桥润格》说得很干脆:“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这一现象最能反映A.清代文人重商意识增强B.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C.清代社会逐利风气盛行D.明清时期文化产业兴盛28.学者一般认为,道是中国文化之根基,是中国文化区别于其它文化的本质所在;儒是让中国人掌握中国文化的老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在;佛是从外国请来的一个新鲜产物,中国文化的调味品;三者都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以下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正确的是2A.B.C.D.29.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辛亥革命30.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是中共党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通过的《古田会议决议》创造性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创建初期遇到的重大时代课题。以下史实与古田会议精神相符合的是A.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论断B.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C.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任务D.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31.恩格斯曾指出,罗马法虽然是奴隶制社会的法律,但它同时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的完善法”。罗马法之所以能够获得近代伟人的高度评价,究其原因主要是罗马法的基本精神突出表现在其自然法精神、私法精神和理性精神。以下各项与以上三种精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B.契约自由原则—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反对专制D.维护法律公正—保证公民财产—调节经济纠纷32.恩格斯曾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做过这样的评述:“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恩格斯的评述主要说明佛家,唯心主义,强调自身修养。讲的是超世。自传入中国后,改造了儒家文化并为中国人广泛接受。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讲的是出世。它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汉唐文化并成为主流。儒家思想主旨是仁义,舍生取义,以仁孝治国.,讲的是入世。这一思想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旨。经过一千年的融合,在宋代,道、儒、佛已经三位一体了:以道行、儒礼、佛法为灵魂影响着每一位华夏子孙。3A.德意志帝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仍然没有消除B.德意志帝国是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C.《帝国宪法》为工人合法斗争提供了平台D.德意志帝国并不害怕工人武装起义33.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34.图一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以下各项解读与图表无关的是A.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B.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影响美国经济增速C.经济政策不同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D.经济全球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图一35.某种文学作品,有人这样表述它的特点:“用我们自己的感情感动我们自己”……“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以下作品能体现这一文学艺术思想的是①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②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③雪莱的《西风颂》④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⑤屈原的《离骚》⑥毕加索的《格尔尼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社会防反贪腐,并无新招,只是一些常见办法: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这就能从土壤和源头上对贪污腐败的滋生进行有效遏制;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劾,两只眼睛死盯官员,分头监督,官员难有贪腐良机;官员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媒体就会蜂踊而至,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更为厉害的是,官员若有不良行为,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摘自牛牧《美国社会怎样防贪反贪?》0102030405060701960-19651965-19701970-19751975-1980苏联美国4材料二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都强调反腐,秦朝建立完备监察机构(御史台),官员称“御史大夫”,汉代在继承秦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对官吏的考核,……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西汉武帝正式把“吏不廉,背公向私”和“阿附豪强,进行贿赂”列为监察的重要内容,以后历代相沿不绝。明朝皇帝朱元璋除了允许越级告状、鼓励实名举报外,还支持民间进京上访。——《中国古代反腐败措施》材料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特点。(8分)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美国近现代监察制度的进步性。(4分)(2)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10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3分)41.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12分)5图1行走在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图2茶马古道局部路线图图3新航路开辟时期的交通工具图4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旧唐书·列传第六十八》记载:“炎因奏对,恳言其弊,乃请作两税法,以一其名,曰: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逾岁之后,有户增而税减轻,及人散而失均者,进退长吏,而以尚书度支总统焉。”——李剑农《魏晋南北朝隋唐经济史稿》材料二万历九年(1581年),张居正在清丈全国土地的基础上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应令直省督、抚,将见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嗣后所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但将实数另造清册具报。……山东布政使司所属州县卫所各项丁银,均摊入地粮内征收。6——《明经世文编》卷一八0(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炎“两税法”的主要内容。(9分,不得摘抄材料原文。)(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我国古代税收制度的变化趋势。(6分)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梁启超主张在中国实行宪政,他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材料二1915年8月,帝制热甚嚣尘上,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说,“且吾欲问论者,挟何券约,敢保证国体一变之后,而宪政即可实行而无障?如其不然,则仍是单纯之君主论,非君主立宪论也。既非君主立宪,则其为君主专制,自无待言。不忍于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专制代之,谓为良图,实所未解。”……“假定今大总统肯为君主,而谓君主立宪即可实现,其说亦不能成立也。”……“公等主张君主国体,其心目中之将来君主为谁氏,不能不求公等质言之。……此四万万人所宜共诛也。”——摘编自《饮冰室文集》等(1)依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6分)(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梁启超的思想有何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同盟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摘编自《开罗宣言》材料二自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以来,其抛出的一系列公然否认历史、颠倒黑白的言论,招致国际社会的警惕和批评。在发表“侵略定义未定论”而遭到国际社会谴责后,安倍非但没有7收敛,反而继续在历史问题上大放厥词,……近来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接连出现消极动向,一些人公开质疑《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其实质是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否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挑战战后国际秩序,这不能不引起亚洲受害国和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展走向的严重担忧和警惕。——根据有关资料整理(1)依据材料一,简述《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意义。(6分)(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年来日本挑战“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原因。(9分)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本文标题:怀化市2015年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59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