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尚家沟金矿毕业设计采矿
第一章总论1.1概述1.1.1矿区位置及经济概况1.1.1.1矿区位置尚家沟金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行政区划隶属陇南市康县城关镇江家湾村。地理坐标:东经105°30′15″-105°34′00″北纬33°21′45″-33°22′30″矿区位于县城330º方位,直线距离约7公里处。矿区至康(县)武(都)公路约4.5公里,沿公路向东8.5公里到达康县县城,交通条件便利。1.1.1.2经济概况矿区处于西秦岭东南缘、燕子河上游的江家湾内,属长江的嘉陵江水系。为中高山区,海拔1400—2200米。植被发育,雨量充沛,气侯属北亚热带和温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1℃,极端最高气温37.5℃,极端最低气温-14.6℃,无霜期239天;降雨期7-9月,县域年均降雨量807.5mm,最多1162.2mm,最少535.3mm;冬季较长,自11月至次年4月,共170天,降雪期11月至翌年3月。区内地势西高东低,江家湾河为长年流水,自西向东注入燕子河。区内次级沟谷溪水呈南北向流入江家湾河。村民多沿沟谷两侧居住,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其次有洋芋、豆类、荞麦等。经济作物有木耳、香菇、核桃、板栗等。区内工业甚少,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矿区内水资源相对较丰富,江家湾河和燕子河均为长年流水,可供生活及工业用水。电力资源也较方便,康县城关供电所农网10千伏供电线路已通矿区,矿山自备有315千伏安的变压器一台正常运行。1.1.2矿区地质构造及矿体赋存条件1.1.2.1大地构造位置及背景矿区位于扬子地块北缘,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东段和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交合部位,本区北部为南秦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中部为松潘—甘孜印支褶皱带,南部为摩天岭加里东—印支褶皱带,北部与中部之间以迭部—武都—略阳深大断裂为界,中部与南部之间以文县—康县—略阳深断裂为界。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主;断裂构造主要有青川—勉县、文县—康县—略阳、松柏—何家坝—梨坪、石鸡坝—观音坝断裂。褶皱以摩天岭背斜为骨架,另发育有次级背向斜。构造复杂,发育复杂的逆冲、滑脱断裂及中酸性岩浆岩,伴之有金、铜、锑、汞等矿产的形成。图1.2区域构造简图F1:吴家坝-略阳木瓜园-略阳两河口断裂F2:康县-勉县断裂1.1.2.2地层概况地层除缺失奥陶系外,从元古界至白垩系均有分布。主要出露中上元古界碧口群(一套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泥盆系、志留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局部出露少量的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其中碧口群及泥盆系为该区域的主要含矿层位(见表1.1)。表1.1区域地层简表界系统地方性地层名称代号岩性特征备注群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Q4砾石、漂砾、砂、细砂土及粉砂质亚粘土。中上更新统Q2-3pl黄土状粉砂质粘土,含钙质结核和砾石,底部有砂砾层。含化石:东方剑齿象。第三系E下部紫红色砾岩夹钙质粉砂岩及粉砂质页岩;上部紫红色粉砂质页岩与红色砾岩互层。中生界白垩系下统东河群东河群上亚群K1d3紫红色粉砂质页岩、钙质粉砂岩、细砂岩、砂砾岩,上部砾岩增多,夹劣质煤层,页岩中含化石:拟金粉蕨相似松叶蓝型种。东河群中亚群K1d2灰色砾岩夹浅灰绿色、紫红色含钙粉砂质页岩、灰色砂砾岩,页岩中含化石Aucellinaaptiensis等。东河群下亚群K1d1下部紫红色砾岩夹紫红色砂岩;上部紫红色-浅灰色含钙粉砂质页岩、砂岩夹少量灰色砾岩。侏罗系中下统J1-2肝红色厚层砾岩、砂岩夹少量紫红色砾岩、泥灰岩及少量含砾砂岩、紫红色页岩。含化石:费尔干蚌相似蚌布雅种。上上古生界石炭系C铁山组上段:下部为灰白-深灰色块状灰岩;上部为灰-灰白色中层灰岩夹肉红色厚层角砾状灰岩和泥砂质条带灰岩。灰岩中含化石:拟均形贝云南贝。泥盆系中统三河口组D21s共分七个岩性段,由一套碎屑岩夹灰岩、局部夹火山岩组成,总厚度3000-10000m,主要的岩性有变质粉砂岩、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灰岩、变质中酸性火山岩等。是区内金矿的含矿岩系,是尚家沟金矿的赋矿地层。下古生界志留系中上统白水江群S2-3bs1区域内出露白水江群第一、第二岩性段,第一岩性段为炭质千枚岩夹炭质板岩、薄层变质粉砂岩及少量扁豆状钙质砂岩,和不稳定的泥砂质灰岩。第二岩性段以灰-深灰色薄-中厚层细砂岩为主,夹炭质千枚岩、板岩及灰色中薄层砂质灰岩。中上元古界长城系碧口群秧田坝岩组Pt3y变石英砂岩、长石砂岩、泥砂质板岩、砂砾岩、千枚岩等。白杨岩组Pt2bn砂岩、砂质板岩、含砾板岩、砂砾岩夹少量安山质凝灰岩、石英岩。阳坝上岩组Pt2yb2绢英千枚岩、安山质凝灰岩、英安质凝灰岩、石英岩、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含铜铁矿。阳坝下岩组Pt2yb1砂岩、砂质板岩、绢英千枚岩、安山质凝灰岩、安山岩、玄武岩、英安岩、石英岩、大理岩、含铜铁矿。1.1.2.3岩浆岩岩浆岩以酸性—中酸性侵入岩为主,可分两期,东部以琵琶、大庄里、小土黄沟海西期花岗岩为主;西部以新关、月元、阳山、塘坝印支期花岗斑岩脉为主,后者与金矿化关系密切。火山岩以细碧岩及凝灰岩为主。1.1.2.4矿体赋存条件矿区所在的区域主要以金矿为主,主要有联合村、阳山、琵琶、王坝、铧厂沟等金矿。金矿化带在区域上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剪切带长约3.5Km,剪切带在千枚岩中表现强烈,石英片岩中多表现为片劈理带及挤压揉皱构造,剪切带总体走向近东西向,倾向北,倾角变化在40º—70º,无论沿走向或倾向均呈舒缓波状,宽度大于20m。矿体赋存于韧性剪切带之石英片岩中,其中圈出金矿(化)体3条,即Au①、Au②、Au③。根据1620中段、1668中段、和1720中段及地表取样,确定Au①、Au②号矿体为主矿体。Au①号矿体分布于24—47勘探线间,在1620中段坑道控制矿体走向长度410m左右,平均厚度7.87米,最高品位2.63×10-6,最低品位1.15×10-6,平均品位1.48×10-6;在1620中段矿体最大厚度18.53米,最小2.74米。钻孔中品位最高达53.6×10-6,矿体厚度达14.4米。矿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具狭缩、膨大现象,倾向北,倾角50°—75°,走向65°—75°间。目前,矿体由东24至西47勘探线间控制长度大于750米,矿体控制标高在1756—1340米之间,垂向高差416米。矿体具向西侧伏的特征,在1620中段7勘探线和1610中段15勘探线间向西侧伏,侧伏角约30°。在1550—1580米标高、15勘探线以东,由于南倾逆断层的破坏,矿体被错断,形成无矿段。Au②矿体位于Au①矿体北部,分布于16—15勘探线间,控制矿体长度达310米,矿体分布标高在1460—1670米间,垂向高差210米;矿体形态与Au①矿体基本相似,为层状、似层状产出,走向上具狭缩、膨大现象,倾向北,倾角55°—75°,走向65°—75°间。矿体平均品位2.69×10-6,最高品位7.56×10-6,最低品位0.76×10-6;平均厚度2.76米,最大厚度4.89米,最小厚度0.93米。Au③矿体由于工程控制程度低,其特征在此不再赘述。二矿山地质2.1矿区地质2.1.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为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四岩性段,第五岩性段及石炭系、第四系。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四岩性段,第五岩性段二者以F1断层为界,呈断层接触。石炭系分布在矿区北部,与中泥盆统呈断层接触。其中,中泥盆统第五岩性段根据岩性组合从南向北可分为六层。由于近东西向断层发育,各岩性层大多属于断层接触。矿区岩层特征如下:1、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四岩性段:分布于F1断层以南。岩性主要为薄层灰岩、绢云母石英千枚岩,绢云母石英片岩,该岩性柔皱、流动等塑性变形非常发育。片岩、千枚岩主要成分为绢云母、石英,少量长石、黑云母、绿泥石等。岩石具硅化,浸染状、星点状黄铁矿化。局部具褪色蚀变。2、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五岩性段,分布与F1与F4之间,出露面积较广,与南部第四岩段呈断层接触,根据岩性组合从南向北依次分为六个岩性层:第一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岩性以绢云母石英片岩与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互层为主,产状多向南倾,倾角70°左右。绢云母石英片岩成分以石英,长石,绢云母为主,少量绿泥石。长石成分从南向北呈递减的趋势。绢云母石英千枚岩成分以石英,绢云母为主,次为绿泥石,长石等。岩石柔皱,塑性流纹流动构造发育。岩石蚀变以弱硅化、绢云母化、浸染状及星点状黄铁矿化为主,长石多发生高岭土化,呈浅灰白色粉末状,岩石一般较疏松。第二层:分布于F2断层以南,以绢云母石英岩为主,岩石成分以石英、绢云母为主,含少量长石。常呈蜡黄绿色、灰色,条带状构造,片状构造极发育,柔皱、流纹状构造较发育。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较发育,褪色蚀变较强。该层是本区南部主含矿层,Au①矿体主要赋存在该层中。第三层:岩性主要为绢云母石英片岩和绢云母石英千枚岩。岩石较破碎,柔皱、“A”型褶皱、塑性流动构造非常发育。岩石整体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片岩成分以石英、绢云母为主、含少量长石,呈灰-浅灰,略带绿色。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为主。千枚岩呈灰-深灰,成分以石英、绢云母为主。蚀变以绢云母化为主。该层东部蚀变较西部强,据原生晕结果分析东部岩性金含量较高。第四层:分布于矿区中北部,岩性以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夹有绢云母石英片岩。岩石成分以石英、绢云母为主,灰-深灰色。岩石破碎强烈,小揉皱、‘A’型褶皱、塑性流纹、流动构造非常发育。蚀变以绢云母化、硅化、碳酸岩化、黄铁矿化为主,黄铁矿化呈星点状及浸染状。岩层总体走向N750E、向北倾,倾角70°左右。第五层:分部于矿区北部以绢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呈灰色,片状、条带状构造,成分以石英、长石、绢云母为主。该层西部断层F11附近,岩石破碎强烈,“A”型褶皱非常发育,热液蚀变强烈,硅化有交代和充填两种形式出现;黄铁矿化呈团块状,浸染状,网脉状;在小褶皱转折端黄铁矿化非常发育,帘石化、绢云母化较强。由南向北,岩层中硅化、黄铁矿化等蚀变迅速减弱,而长石的高岭土化发育,岩石呈灰白色,较疏松;与第一层的石英绢云母石英片岩非常相似,是否存在一定的空间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第六层:短续分布于矿区北部,以绢云母石英千枚岩为主。3、石炭系(C):分布在矿区北部,以F4断层为界与泥盆系地层接触,岩性以薄层灰岩为主。4、第四系(Q):零星分布于山间、河谷,为冲洪积物、残坡积物等。2.1.2构造矿区处于三官——黑潭寺脆韧性剪切带中,总体构造线方近东西向,次级构造非常发育,如脆、韧性断层、“A”型褶皱、塑形流动构造、片理、拉伸线理等较发育。断层主要有F1、F2、F3、F4、F9、F10、F11、F12等,大多属层间断层。F1主要发育在测区南部,纵贯整个测区,规模较大,是中泥盆统三河口组第四岩性段与第五岩性段接触断层,断裂带上分布有灰岩,片岩、千枚岩的构造杂岩。该断层早期表现为韧性断层,两侧岩层柔皱、塑性流动、流纹构造非常发育。后期发展成脆性断层,断裂带上发育有碎粒岩、岩粉等挫碎物,充填物较疏松,胶结程度低。断层总体走向N80°E,倾角75°—80°,属剪切逆断层。F2分布在测区中部,纵贯全区,规模较大,为区内主要导矿构造,走向N80°—90°E,向北倾,倾角75°—85°,有切层现象,与岩层交角约15°左右。该断层属压扭性脆性断层,断层充填物主要有片岩、千枚岩组成的碎粒、岩粉构成,具炭化。夹有片岩、石英脉小团块。断层两侧岩石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及褪色蚀变,石英小细脉较发育,局部地段糜棱岩化较强,千枚岩蚀变以铁碳酸盐化为主。总体趋势为东部比西部好。F3发育于矿区南部绢云母石英片岩中,属脆-韧性剪切断层,该断层也是本区主要的导矿构造。发育部位在次级小背斜南翼,断裂带上发育有初糜棱岩。初糜棱岩由碎斑和基质组成,随着深度的变化,碎斑从地表向深部逐渐减少,断层也随之尖灭。F4位于矿区北部,是石炭系(C)与中泥盆统三河口组(D2S)的接触断层,断裂带上发育有灰岩角砾,角砾较大,棱角明显,钙质胶结。F9、F10、F11、F12属层间断层,为剪切逆断层。断裂带上发育有碎粒岩,破碎物由片岩、千枚岩的挫碎物组成。断层
本文标题:尚家沟金矿毕业设计采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