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客观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主要表现的是()的意志。A.全民的B.统治阶级的C.政党的D.整个社会的2、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ABC律部门D。3、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A.法院B.检察院C.各级人民政府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是()A.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B.检察院C.监察部门D.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5、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统治阶级的意志B.经济斗争状况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D.历史传统6、法存在于()。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7、下列选项中,行使我国国家立法权的是()A.最高人民检察院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8、法是一种带有价值判断的行为规范,是评判、衡量他人行为合法性的标准。这体现了法的()A.预测作用B.教育作用C.评价作用D.制裁作用9、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行政规章10、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是()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11、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A法系B法律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历史类型12、法的核心特征是()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逻辑性D.统一性13、关于法律和国家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国家需要法律B法律先于国家而产生C法律不一定从属于国家D法律的产生与国家的产生没有必然联系14、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法是()A.奴隶制的法B封建制的法C资本主义的法D社会主义的法15、《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这一法律规范是()A.授权性规范B.命令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以上皆不对16、甲、乙两人到某鱼塘钓鱼,鱼塘主人丙因常有人来偷鱼而结怨已久。一见甲、乙二人,便拿起一把鱼叉向甲面部刺去,乙见状抓起一块石头向丙扔去,致丙重伤。乙的行为属于()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防卫过当D.故意伤害17、甲欲杀乙,举刀相刺,第一刀刺中乙腹,第二刀扎在乙的皮带上,刺第三刀时刀柄折断。甲长叹“天意如此,你命太大,整不死你,我服气了”,遂将乙送医,乙得以保命。经查,第一刀已致乙重伤。以下关于甲的行为的分析,正确的是()A.不构成犯罪B.构成故意伤害犯罪C.构成故意杀人罪D.成立累犯18、下列属于刑罚的是()A.劳动教养B.拘留C.管制D.赔偿损失19、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机关是()A.国务院B.人民法院C.人民检察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处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如果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A.不得定罪处罚B.应当免予处罚C.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D.应当比照刑法中最类似的条文推定使用刑罚2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有权修改宪法的机关是()A.国务院B.国家主席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22、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列规范性文件中,属于行政法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3、某甲因与某乙发生合同纠纷,将某乙起诉到法院。在案件开始审理前,某乙发现审理本案的审判长是某甲的表哥,因此请求更换审判长。法院院长查证情况属实后,更换了审判长。这属于诉讼法的()A.合议制度B.回避制度C.公开审判制度D.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24、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在第三者的主持下,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使纠纷得以解决的一种活动是()A.和解B.调解C.仲裁D.申诉25、“民告官”是指()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仲裁26、下列属于刑法规定的附加刑的有()A.死刑B.有期徒刑C.罚金D.拘役27、人们根据法律规定可以预先判断相互间怎样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的功效,体现了法的()A.预测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28、法律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罚作用,以迫使不法行为人做出赔偿、补偿或给予惩罚,体现了法的()A.预测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29、法律通过自身的存在及运作,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督促、引导、教育人们弃恶从善、依法行为,体现了法的()A.预测作用B.评价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30、我国的国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民主集中制D.人权保障制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行政法法律部门的法律有()A.行政复议法B.行政许可法C.行政处罚法D.治安管理处罚法2、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主要方式包括()A、制定B、修改C、废止D、认可3、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规范调整的社会关系是()A、经济关系B、行政管理关系C、友谊关系D、家庭关系4.刑事诉讼程序中审判程序包括()A.第一审程序B.第二审程序C.死刑复核程序D.审判监督程序5.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A.人民主权原则B.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坚持党的领导原则6.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包括()A.著作权法B.专利权法C.海商法D.商标权法7、下列属于刑法规定的主刑的有()A.死刑B.有期徒刑C.罚金D.拘役8、宪法是()A国家的根本法B人权的根本保障书C规范和配置国家权力的总体方案D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产物9、按照我国宪法规定,下面情况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的是()A遵守宪法和法律B获得物质帮助权C劳动D受教育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A国家的利益B社会的利益C集体的利益D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11、1990年,山东女孩齐玉苓在中学统考中被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录取,但其同学陈晓琪冒名顶替她进入学校上学,并冒名参加工作。事情败露后,齐玉苓向法院起诉陈晓琪。在本案中,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何种权利?()A、姓名权B、身份权C、受教育权D、劳动权12、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A.各政党B.国家机关C、社会组织D.公民13、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是()A.法律具有规范性B.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C.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D.法律对全社会具有普遍的约束力14、国家与法是()A.从来就有的B.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C.在阶级社会才存在的D.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15、法律的历史类型中有()A.奴隶制法B.资本主义法C.封建制法D社会主义法16、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A.宪法和行政法B.民商法和经济法C.刑法和程序法D.社会法17.以下属于经济法法律部门的是()A.审计法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C.合同法D.中国人民银行法18、资本主义法律的基本特征包括:()A.刑罚严酷野蛮B.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建立契约自由原则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9、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区别有()A.法律渊源不同B.法官权限不同C.法律体系结构不同D.诉讼程序不同20、一群村民准备上山砍树,走到村口,发现张贴的“禁止上山伐树”的通告。A想,这是违法的事情,我不去了。B不听劝告,从山上砍了十棵大树,A说,你这是违法,把树交村委会吧。B不听,结果按通告规定被罚款5000元。其他村民听说这事后,明白了如果上山乱伐树木会受到处罚,便都不去了。该案例中体现了法的哪些规范作用?()A.指引B.预测C.评价D.强制21、按照各国法律的源流关系、历史传统、社会条件以及形式上某些特点对法律进行分类,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A.大陆法系B.英美法系C.法德法系D.中华法系22、以下属于大陆法系的特点的是()A.承认法官有创制法律的权利,否认判例具有法律效力。B.法律成文化C.在诉讼中,大陆法系坚持法官的主导地位,奉行职权主义D.在法律分类上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23、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A.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善于借鉴我国传统法律和外国法律的成功经验。C.立法体制、程序和技术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改革创新,立法质量不断提高。D.法律成文化和法典化。24、法律的指引作用通过()实现。A.契约性规范B.授权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义务性规范25、以下关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帅。B.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主干。C.行政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D.地方性法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6.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A.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B.在地位上,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C.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D.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三、判断题1、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而统治阶级的意志则不一定表现为法律。()2、凡具有强制力的社会规范就是法律()3、法律区别于道德规范、宗教规范、风俗习惯、社会礼仪、职业规范等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它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5、法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的。()6、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所以体现国家意志的规范性文件都是法律。()7、执政党的政策就是法律。()8、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之一。9、法的制定需要经过讨论与确立两个阶段。()10、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是,以制定法为主,习惯法为补充,判例法为例外情况。()11、法学中的法的渊源又被称为法的内容渊源。()1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分类与法的部门划分是完全一致的。()13、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14、我国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多数通过。()15、法律权威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16、在我国,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7、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18、我国的经济法调整所有的经济关系。()19、主刑只能独立适用,不能附加适用;附加刑只能附加适用,不能独立适用。()20、在任何社会中,法学都是有阶级性的。()21、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既包括执法上的平等,也包括立法上的平等。()22、犯罪是指人的一种危害社会的、触犯刑律的、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23、因为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所以宪法一经实施就不应该改变。()24、根据宪法,任何国家机关、的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25、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26、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普通法、衡平法和制定法为基础,融入罗马法、教会法以及中世纪商法的若干原则而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西方各国法律的总称。()27、1804年公布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一部典型的近代民法典,是第一部资本主义国家的和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基础的民法典。()28、法的规范作用是其阶级本质和经济基础的集中体现。()29、根据立法法,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30、罪刑相适应原则强调刑罚的轻重必须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答案: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BCBCBBC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ADAACC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BBCCACDA多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DABCDABDABCDABCDABDABDABCDCDABC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ABCDB
本文标题:思修第五章客观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4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