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思想政治教育学》试卷考试大纲第一章导论一、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发展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核心概念。这一概念经历了一个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为实现其根本的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而对人们有意识、有计划地施加政治思想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同资产阶级及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普遍经验和客观规律的理论概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体系,是一门科学。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立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立。发展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世纪8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在中国问世。二、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门新的基础理论课程。它着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及其内在联系,揭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三、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体系由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方法理论、历史理论、应用理论、比较理论、管理理论等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论的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基础的地位。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其他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直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石。一、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理论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主观能动性包括“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思想是主观的东西,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能动活动”,与动物的自发的、本能的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是人类的根本特点。2.人的精神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人的意识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人的自觉的实践活动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人们反映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也离不开一定的精神条件。人的自觉意识、理想信念、情感态度、目的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制约作用。知识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需要发挥精神的能动作用。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前提。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主观意识必须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基础是社会实践。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重要条件。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群众,只有先进的科学的思想掌握了群众,它才能变成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思想掌握群众有赖于广泛、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反对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精神无用论。二、关于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1.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的关系,对人的本质起着根本的决定性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正确认识、维护和发展先进的社会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2.人的片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分工和私有制使人的能力出现了片面的、畸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毛泽东提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邓小平关于培育“四有”新人和江泽民提出的大学生成长要坚持“四个统一”的论断,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人的全面教育。人的全面教育需要认识和消除造成人片面发展的社会根源,需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需要德育、智育、体育的相互配合和系统实施,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为目的,必须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战略方针。2.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政治保证。3.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育“四有”新人,需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贯彻精神文明“以立为本、重在建设”的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1.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承担者与发动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相对应。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超越性等属性。他们主体能动性的大小与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与效率。3.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必须大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要求及其建设措施。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1.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相对应。2.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对象。在这个意义上,他具有被动、受动、被主导等客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接受教育时具有主动性。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是否发挥主动性,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受教育者在进行自我教育时,不仅把自己作为教育客体,而且把自己变成了教育主体。主体与客体实现了统一。不能把受教育者在自我教育期间的主体性与客体性相混淆,更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动性相混淆。3.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具有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同一时代的不同的教育对象也具有不同的特点。认真研究和把握不同对象的特点,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要注意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三、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1.主体与客体相互区别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是有区别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是主动与被动、能动与受动、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不能混淆。2.主体与客体相互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互为存在的条件。必须善于把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动作用结合起来,彼此促进,相得益彰。3.主体与客体相互转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与客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当主体向教育对象学习时,主体就具有了客体性、并转化为客体。当客体对主体进行教育或进行自我教育时,客体就具有了主体性,并转化为主体。这体现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关系的平等性和辩证性。善于把客体转化为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一、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1.价值价值是反映主客体关系的一个范畴。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价值范畴的历史发展及不同理解。2.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满足。思想政治教育是价值客体,社会和个人是价值主体,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其满足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科学、深刻地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3.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综合国力的竞争有赖于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经济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政治的稳定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不断改善促使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上升;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对满足这些方面的需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1.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价值在于它能满足社会的政治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共同政治目标、完成伟大政治任务的中心环节。2.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在于它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生产力包括人和物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3.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价值在于它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满足社会和个人的精神发展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塑造人的高尚精神,提高人的精神素养,开发人的精神资源,促进人的思想进步。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1.培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是通过人来实现的,必须以育人为前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有效满足社会在政治、经济、精神文化生活诸方面的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造就大批“四有”新人。2.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开发人的精神资源精神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发精神资源方面具有重大的责任和巨大的潜力。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思想政治教育要探索和采取多种方式,尽可能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成效,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和价值。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研究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环境诸因素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社会需要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要求,即主体化阶段;教育者的认识和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动机,即内化阶段;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和动机转化为自觉的社会行为或社会实践,即外化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受教育者行为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即评估阶段。2.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人们的思想政治状况与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规定和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如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矛盾,个性化和社会化的矛盾,思想和行为的矛盾,等等。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1.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运动具有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运动具有规律性。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探索和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有:人的思想政治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规律;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在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信息、情感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中内化和外化相统一的规律,等等。人的思想政治状况一定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规律。三、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新阶段,要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1.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依据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的依据。2.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测造性,保证和促进一定社会、阶级或群体的根本的政治经济利益的实现。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1.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2.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保证和促进中心任务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完成一定社会、阶级或群体在一定时期的中心任务服务。在革命战争年代它要为坚持党的新民主主义路线,武装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心任务服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它要为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中心任务服务。3.增强阶级意识和政治共识,维护和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学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