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关于“党的性质”和“党的宗旨”19.在党的性质的表述中,强调“先锋队”的意义在哪里,“两个先锋队”提法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三个代表”表述中的“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应该如何准确理解?增加了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内容,而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首先是由于它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和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所以这里不存在改变党的阶级性质的问题。这里需要指出,在阶级还没有完全消灭的情况下,社会总是分成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代表它们利益的各种政党也总是阶级的党,对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利益的代表,总是通过一定阶级的政党来实现的。我们党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提出“两个先锋队”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加强党的执政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国家政权担负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它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另一方面,它又是整个社会的代表,负责协调各阶级的关系,管理整个社会的公共事务。这就要求领导国家的执政党,在考虑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能只强调国家任务的一个方面,而必须同时兼顾它的两个方面,尽量把两个方面统一起来。如果国家的执政党只是强调本阶级的利益,而不能协调好同其他阶级的关系,不能管理好社会的公共事务,不断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那么它的执政地位就要受到动摇。党的十六大关于“两个先锋队’’的提法,正是体现了国家政权对执政党的要求,既坚持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人阶级性质,又强调了我们党是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将从两方面加强党的执政地位:一方面它要求党不仅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党,而且是一个能够很好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在考虑和处理各种问题时,不仅从工人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且从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出发,也就是从自己是一个执政的工人阶级政党的地位出发自觉地按照执政党的要求进行党的建设,按照执政党的要求处理同其他社会阶层的关系,努力成为团结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由于党宣布自己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工人阶级以外的其他阶层的群众就更有理由把中国共产党看成是自己的党,把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看成是自己的国家,从而大大增强全中国人民和全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国家政权的向心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二,有利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在过去的阶级社会和革命年代,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虽然代表了全人类解放的利益,但由于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党不可能将全社会的各个阶级都作为自己的群众基础。但是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于阶级对立和民族压迫的消灭,工人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关系达到了根本一致,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彼此不存在对抗性的矛盾和冲突。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如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一样,能够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相互协调加以解决。这就为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党的十六大提出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在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问题上作出的重大调整,它将大大增强党在全国各族人民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三,有利于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布,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我们党在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基础上提出的这三大历史任务,不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实现这三大历史任务不仅要依靠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要依靠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努力。“两个先锋队”的提出,使我们党在实现三大历史任务的伟大进程中,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成为团结和领导他们实现自己根本利益的中流砥柱和坚强核心。这有利于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利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四,两个先锋队的提出,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初是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产生的,它在当时的任务是把广大工人团结成为一个阶级,并领导他们去进行阶级斗争和夺取政权。所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是领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阶级斗争和夺取政权的党。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工人阶级已经上升为整个社会的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已经成为国家的执政党,它的任务是领导整个国家和民族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这个时候的共产党就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全国人民和整个民族的领导核心。到了阶级完全消灭的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失去了自己的阶级性质,变成了全民党。而共产党一旦变成了全民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阶级社会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共产党的性质同样具有这样的过渡性,既不能把它完全等同于阶级社会的共产党,只讲它的阶级性,只承认它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不能否定它的阶级性,只讲它是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先锋队。在这种情况下,党的十六大重申了党的历史上曾经提出过的“两个先锋队”的论断,并赋予它以新的时代含义,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重大问题,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新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社会的一切变革都根源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总是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先进的生产力代替落后的生产力,落后的生产力让位于先进的生产力,如此循环往复,进而带动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带动上层建筑的变化,以至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也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社会形态。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自觉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充分认识生产力本身具有的革命性和决定作用,了解生产力性质变化、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的规律,正确解决在不同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同任务、手段、途径和方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党永远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葆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进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就是代表先进生产力、不断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紧紧地与先进生产力相联系,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工人阶级相联系,并且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进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建立时就是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决彻底地同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生产力和近代大工业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力要解放的要求,代表了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中国人民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从而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奠定了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中国建立初期,我们党继续保持和发扬了优良传统,很好地代表了先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利益的要求,因而党的威信和声望不断提高,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使中国很快从长期四分五裂、连年战乱、任人宰割和贫困不堪的状态中走出来,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安定。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们党逐渐偏离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直到发生“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党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我国社会生产力,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经验从正反两方面证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违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会遇到坎坷和曲折。展望未来,我们党要胜利完成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必须始终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忠实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我们坚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决定性条件。在这个问题上做得越好,党就越能牢牢掌握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权和主动权。我们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只能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从过去八十多年的历史中,中国人民通过自己的曲折经历和亲身感受,得出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发展中国的结论,首要的根据就在于,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特别是在历史大转折时期,总是坚定地站在时代进步潮流的前列,不断打破生产力发展的各种障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发展,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除了共产党,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不可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可能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新世纪,我们一定要始终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一定要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并取得新的重大成就。这样,我们党才能继续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戴,才能继续带领人民胜利前进。
本文标题:思想汇报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69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