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三题号一二三四五复核得分阅卷得分阅卷人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是()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原则C.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D.为人民服务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A.生活理想B.职业理想C.道德理想D.社会理想3.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A.理想就是现实B.有了坚定的信念,理想就能变为现实C.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现实的未来D.理想总是美好的,而现实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4.追求崇高的理想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A.一种单纯的知识或想法B.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把理想变为现实的桥梁和中介D.认知、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A.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保卫祖国、抵抗侵略D.为祖国统一、领土主权完整贡献力量6.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是()A.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人的本质是与生俱来的C.人的本质是善与恶的统一D.人是大自然的役仆和翻译员7.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于()的意义。A.自我与社会B.集体与社会C.自我与他人D.社会和他人8.评价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大小,主要看他()A.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从社会上获得的尊重和满足C.是否选择了正确的人生价值目标D.从事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思想动机9.人的健康是指()A、只指身体无缺陷和疾病B、心理状态良好C、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善状态D、没有疾病和衰弱的现象10.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时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是人际交往中()A.谦让原则的要求B.平等原则的要求C.互助原则的要求D.友爱原则的要求11.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就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充分表现了革命领袖志存高远,很早就:()A、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B、形成了正确的人生目的C、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D、完成了人生修养的目标12.科学的人生观是()A.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B.构建自己“精神家园”的人生观C.“自我设计”、“个人奋斗”的人生观D.为个人和全家求温饱,谋幸福的人生观13.下列有关人与金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钱拜物教使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B、人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C、在市场经济时代,追求金钱是人生的最高目的D、人需要金钱,但金钱只是人发展自我、造福社会的条件之一14.道德属于()A.生产关系B.政治立场C.社会思潮D.上层建筑15.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A.社会主义道德B.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道德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D.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道德得分阅卷人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16、社会核心价值体系17、时代精神18、世界观19、社会价值20、道德得分阅卷人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理想信念有什么作用?22、为什么说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23、简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24、什么是我国的法律执行?得分阅卷人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5、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26、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得分阅卷人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宋某“文革”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含冤入狱,妻子也离开了人世。1980年宋某平反出狱。宋某有两个儿子宋甲、宋乙。宋甲在外地工作,宋某平反后随宋乙及儿媳黄某、孙子宋小乙共同生活。同时,因狱友姚某夫妇双双去世,宋某收养了他们的女儿姚小甲。1990年,宋乙因病去世。宋某随之瘫痪在床,一直由黄某尽心赡养和照顾。1994年宋某去世,留有遗产10万元和一份自书遗嘱。遗嘱写明给自己的亲妹妹宋丁遗产2万元。但宋丁于1993年去世。宋甲认为自己是唯一的继承人,遂将10万元全部取走。宋某的亲弟弟宋丙认为宋某在狱中,已故双亲全由自己赡养送终,宋某的遗产应分一份给他,便起诉至法院。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要求得到给其母亲的2万元。请分析:这笔遗产该如何分配?请说明分配理由。2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专科学校一名女生因为晚上自习回来,寝室同学未开门,第二天就将两公升汽油倒在寝室地板上点燃,酿成火灾……;近年来大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发的休学、退学乃至自杀、凶杀等恶性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一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高校稳定的突出因素。--《中国教育报》2001年9月06日材料二:某著名高等学府的女生结束自己生命的理由是买不起一件喜欢的新衣;其他学生自杀的理由也很琐碎,可以说无所不包。教育界曾为这一切究竟归咎于心理还是道德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专家认为,心理固然脆弱,但极度自我中心,漠视社会家庭责任的道德失落与人格缺失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请问:你如何理解健康?并从健康的角度对上述例子进行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一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1、C2、D3、C4、D5、B6、A7、D8、A9、C10、B11、B12、A13、C14、D15、A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共15分)16、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17、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色、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18、世界观来源于人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形成了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看法。世界观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9、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20、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21、理想信念有什么作用?(参考20-22页)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想念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22、为什么说人生目的在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参考57页)人生观主要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就会追求什么样的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23、简述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参考106-108页)在当今谁,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24、什么是我国的法律执行?(参考157页)法律执行,在广义上来说,就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在狭义上来说,就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行政执法发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我国,行政执法的主体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另一类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此外,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执行法律。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25、大学生应该如何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参考第三页)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重要的就是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无论是学习、生活、交友乃至认识社会和人生,都需要更多地依靠自己去思考、判断、选择和行动。确立独立生活意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进入大学就意味着独立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在这个新的起点上,为了给自己的人生理想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就需要摆脱依赖、等待和犹豫,树立自信、自律、自立、自强的精神,勇于面对社会和生活。虚心求教、细心体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同学们随时都可能遇到过去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矛盾和困惑。过去没有接触过的人需要去交往;过去没有做过的事情需要学着去做;过去没有遇到过的问题需要自己去解决。为了尽快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学们必须在各个方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多向周围的老师、同学学习。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任何能力都是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都有一个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意思就是说,只有在生活的实践中不断磨砺,才能逐渐提高独立生活的勇气和能力。26、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参考137-138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再就业形式依然较为严峻。我国人口基数大,需要就业的人员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其二,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其三,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实践证明,国家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已经产生了实际的效果,近年来社会就业率和再就业率不断提高。因此,在就业问题上要看到问题的紧迫性,但也无需持悲观态度。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是不少就业岗位并非人满为患,既存在“人找岗位”的现象,也存在着“岗位找人”的现象。当前,比较突出的是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问题。此外,失业类型中还包括发展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从我国就业形式和当前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要较好地解决目前的就业问题,固然需要党和政府加强引导,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但更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五、材料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27、宋某的妹妹宋丁比宋某去世的早,所以不发生遗嘱继承,而遗嘱继承是不能代位继承的,所以宋丁的儿子王小甲也没有权利继承宋某的财产。宋某的弟弟宋丙是第二继承顺序,当第一继承顺序的继承人仍然健在并没有放弃继承权的情况下,作为第二顺序的宋丙也没有继承权。因宋乙去世的比宋某早,所以宋乙的儿子宋小乙享有代位继承权,作为丧偶儿媳的黄某,对公公宋某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所以有继承权。宋甲虽然在外地工作,但毫无疑问是宋某的亲生儿子,享有继承权。姚小甲是宋某收养的养女,同样享有继承权。因此,宋某的遗产由宋甲、姚小甲、黄某、宋小乙4人均分。28、每个人都有身心两个基本方面。身是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心是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通常用知、情、意来概括。人们常用“身心健康”或“身心疲倦”来形容一个人的身心状态。一般来说,身(生理)是心(心理)的物质基础心为身的精神机能,二者相互作用,作为有机统一体对人的生活实践产生影响。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即所谓的“身心健康”。协调身心关系以及身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以保证人自身系统的健康和活力,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环节。一个人自觉地调适心理,保持心理健康,能够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自我环境。两份材料充分说明心理健康在个人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青年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转折时期,也是一个人生发展的“多事之秋”,而大学生的人生发展特点,又使得大学生比一般的社会青年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既是心理问题,也是道德问题。从心理健康的含义来看,健康就内在地包含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内容,因此道德因素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内在地包含了道德健康的成份。从心理健康与道德健康之间的关系来看,根据个体素质结构的层次理论,心理健康处于比道德健康更基础的层面,心理健康是道德健康的基础,反之,道德健康决定了心理健康的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测试题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70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