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理论/案例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讲义
1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引入:什么是理想在正式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做一个意向调查:同学们上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观点:“读书是为了娶美女挣大钱”(讨论)。读书是为了什么?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现在又成为大家争论的话题。国内某教师提出“读书是为挣大钱娶美女”的“怪论”,引起舆论一片哗然,有人认为这个老师说了真话,值得肯定,而且说的是最真实最现实的理想,就更值得肯定。评价:如果你的理想还不明朗或者与一般动物的“理想”比较接近的话,就有必要调整一下理想观。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理想并为之奋斗的人,才能找到人生最美好的归宿。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托尔斯泰: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邓小平:培养“四有”新人,第一有就是“有理想”江泽民:青年人一定要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曾经有位哲学家这样说过:人是为理想而生活的,没有理想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生机,没有欢乐;失去理想的青年,像是失去了舵的航船,只能在生活的大海中漂泊、游荡,永远达不到光辉的彼岸。由此可见,理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讲,特别是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青年学生,更是与理想作伴。那么,到底什么是理想,理想如何实现?一、理想信念的涵义及特征(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1、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中国哲学关于“理”的概念的一般叙述是指条理、规律、准则的意思,把“理”与“想”联系起来构成“理想”的概念,是现代人们常用的概念。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理想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从社会学角度,理想是对未来社会合乎客观发展规律的想象和希望。2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是合乎规律的、有根据的设想。从心理学角度,理想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的信念。从政治学角度,理想是人们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空想:它也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想象,也反映了人们一定的追求。但它是缺乏客观根据的,是脱离实际的一种主观臆想,是主观臆造的产物,缺乏现实基础,而且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它也是永远无法实现的。幻想:幻想是由个人愿望或社会需要引起的指向未来的特殊想象。对待幻想要做具体分析。幻想有两种:一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想象,这种幻想等同于空想。一种是符合现实生活发展要求的想象,在条件具备时,也可以变为现实。列宁说:“我们以为不仅诗人、艺术家需要有幻想,在科学、技术里也应当有幻想。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当有幻想。没有幻想连十月革命也是不可思议的。”2、理想的特征(1)科学性理想不是空想,而是有现实的基础。理想总是对未来的一种有根据的、合理的设想或希望,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所以它是有可能实现的,因而它不同于幻想、空想,幻想与空想是不可能实现的。例如:人们幻想只干活不吃饭,幻想发明永远运动而不需要补充能量的永动机,莫尔幻想的乌托邦的理想社会等,这些是不是理想呢?理想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可能转化为现实,就是空想或幻想。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相比较而言,理想应该具有现实的可能性,而不是潜在的可能性。(2)时代性任何理想都是同一定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紧密相连的,都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反映。比如,在远古刀耕火种的时代,人们不可能产生运用电子计算机储存信息的理想。奴隶社会,奴隶面对奴隶主的残酷压迫,只能产生向往人生自由的理想,而不可能产生彻底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理想。封建社会,中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太平理想社会,反映了农民对3现实的不满,寄托着人们改变现实、寻求美好未来的希望。在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民具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理想也会因为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录像和资料。诗人流沙河写过一首诗:理想饥饿的年代,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理想是繁荣。这首诗反映的正是不同的时代,人们的向往和追求不一样。赫鲁晓夫称:“共产主义是一盘土豆烧牛肉的好菜”。五、六十年代我国人民心目的现代化理想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总之,理想的形成与时代紧密联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理想,不存在适合于一切时代的永恒理想。(“红卫兵”录像和资料。)(3)超前性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它可以诱发人的内心激情,强化人的进取精神,唤起人的创造热情,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正是这种超前性,才使它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人们对理想超前性的认识越充分、越全面,推进实现其价值的欲望就越高,追求、探索理想的行为效应就越强,并在此基础上去追求更高的理想。(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任何阶级、任何集团和任何个人都受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都必须站在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政治立场上去认识世界,并根据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比如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阶级希望有更多的奴隶来供自己驱使买卖,以便挥霍享受;奴隶则渴望挣脱奴役的枷锁,获得“人”的尊严。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希望兼并更多的土地,终日过着“朱门酒肉臭”的寄生生活;农民阶级则要求“耕者有其田”。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把赚钱发财使自己成为百万富豪作为其唯一的理想,而无产阶级则把消灭剥削和压迫,彻底解放全人类,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追求的理想等。总之,在阶级社会里,理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超阶级的理想是不存在的。(5)实践性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想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们追求的理想就不一样;另一方面,理想的实现一定要经过努力,经过实践,离开实践,就无法证明理想是否科学,是否崇高。43、理想的类型树立正确的理想应从何下手?首先在于科学认识理想大厦的结构。按对象分,可分为:共同理想和个体理想。按内容分,可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从理想的时序上分,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从理想的性质上,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从理想的层次上分,可分为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着重介绍前两类理想。(1)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①个人理想:处在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包括个人具体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和道德理想。②社会理想:指社会机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只在全社会应该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二者的关系:社会理想决定制约个人理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目标一致实现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方向相反,就不易实现,实现了也会造成损害;个人理想体现社会理想,社会理想依赖于个体理想的得实现。例如,鲁迅早年是学医的,并留学日本。但后来,他发现中国的问题除了生理的病痛之外,更严重的还在于精神的愚昧和麻木,必须拯救国民的灵魂,中国才能走上自强的道路。弃医从文。(2)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社会政治理想: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向往和设想,包括对未来社会面貌的预见。这种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阶级性的色彩。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提出自己的社会理想,而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提出社会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结果。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设计了各种各样的关于理想的蓝图,对人类社会未来的前景作出了各类美好的描述。①《诗经》中对“乐土”的向往,有一首题为“硕鼠”的民歌,把奴隶主经为老鼠,表达奴隶们对奴隶主的憎恨和没有剥削压迫的理想社会的向往,这说明从有了阶级对立以来,就有了社会理想;②《礼记》中描述的“天下为公”,是我国古代人民所追求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理想的最早蓝本。孔夫子对大同社会的描述:天下为公,各得其所,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没有掠夺。(这种大同理想在我国历史上有深远的影响,它曾一再成为各个不同时代的一些社会改革家们追求的社会最终目标。)③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平等、自由的美好的生活图景,寄托了他的社会理想。④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口号,是农民阶级向往和追求的5理想“天国”。⑤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大同书》设计了一个无限美好的世界,这里无私产、无阶级、无家族、无邦国,无帝王,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比孔夫子设计的大同还要美好。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其民生主义就是用“平均地权”的办法,解决土地问题,防止贫富分化。孙中山的一生也是以“世界大同”“天下为公”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西方社会理想社会观的发展。①古希腊“幸福岛”,一个作家写的一篇幻想小说,描写他们在一次航行中来到了一个叫幸福岛的小岛上,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们集体生产,集体消费,没有家庭,没有剥削压迫等,也是当时人们对理想社会的向往;②柏拉图的“理想国”,古希腊的哲学家,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由四个等级的人组成:统治者、武士、平民、奴隶,设想的是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奴隶社会;③资产阶级宣扬的“理性王国”,为了反对封建专制,宣扬“自由、平等、博爱”,宣称“天赋人权”,在其上升时期具有进步意义,在其掌握政权后,则成了维护其阶级统治的工具。④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英国的莫尔描绘的“乌托邦”,意大利人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幻想海外有一个仙岛,那里是一个与资本主义完全对立的,没有私有制的,平等、和睦、幸福的理想社会。后来又有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实业制度、傅立叶的和谐社会、欧文的劳动公社等。欧文是个大工厂主,1824年与信徒们来到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搞劳动公社的试验。共有1000多人,成分很复杂,有不少是游民和冒险家,有些人希望很高,恨不得百事如意;有些人不愿意参加艰苦劳动,却要求较高的报酬;后来一片混乱,最后人心涣散,不得不解散;维持了5年不到,就失败了。耗费了他四万英磅,占他全部财产的五分之四,最后,欧文由于失败而一贫如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最进步、最美好的社会。这一社会理想提出来后,从理论到实践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正在不断地由理想向现实迈进。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指人们所向往的理想人格,是做人的楷模和标准,是人们在道德生活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其实,道德理想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一定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概括和结晶;二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理想人物的道德品质,人们往往把这种道德上的完善典型称之为理想人格。所以,用简单的话说,道德理想就是要把自己培养、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的问题。道德理想+人生观=人生的精神动力。引导人们增强道德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选择道德行为,从而成长为有德之人,有为之人。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视这一点。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6谓大丈夫。”其中的佼佼者为圣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理想。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应当继承这
本文标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讲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70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