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山东宁阳四中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题
山东宁阳四中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山东是产粮大省。远古时代,山东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A、小麦和水稻B、小麦和粟C、玉米和水稻D、玉米和甘薯2.下列事件之间关系表述正确的是——注意ABCD顺序3.“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材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经济体制的稳定性B.小农经济的停滞性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欧洲经济后来居上4.唐朝陈廷章《水轮赋》曰:“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下列插图符合上述材料的是()A.桔槔B.翻车C.筒车D.辘轳5.明清时,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松弛,农业商品化程度加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A.小农经济已经解体B.出现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C.经济结构发生彻底变化D.重农抑商政策已破产6.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7.“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B.反映了小农经济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D.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8.明清时期,中国人仍然以米、麦为主要粮食。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3亿多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近3倍。近代以前,中国解决人多粮少的最主要的方式是()A.发展租佃经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B.进一步深化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C.在全国广泛种植国外高产农作物D.发展工商业,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9.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主要说明宋朝()A.商品经济的发展B.城市功能的变化C.统治者重视商业D.城市比唐朝稳定10.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商品经济发展11.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12.有史料记载:“自乾隆二十二年(1757)只保留粤海关一口贸易到五口通商开放的80年间,更总括了全国的进出口贸易,广州的对外贸易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称。”这表明()A.统治者不再推行海禁政策B.清政府十分重视对外贸易C.一口贸易的实质是官方垄断D.一口贸易体现出清政府的适当开放政策13.“一宅”、“山西紫禁城”-------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14.《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15.下列图表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A.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B.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C.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D.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16.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获量通常是播种量的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中国古代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B.基于小农经济的农业精耕细作C.铁制农具的使用与推广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17.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一下,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A.汉代B.曹魏C.唐朝D.北宋18.古代俗语说:“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为换油盐针线。”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消费结构B.市场意识C.节俭习惯D.小农思想19.宋代,典卖土地、房屋的现象十分普遍,所谓“典卖”,是指将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出典给他人,收取一定的典价,在约定期限内原价赎回。典卖者大多数是贫困农民。据宋代朱晦庵等人编的《宋本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当时“豪民图谋小民田产”,出典人要求回赎典物时,“则迁延月日,百端推脱”,辗转数月,已经到了赎典截止的期限,使得出典人终无赎回之日。而宋律规定只有典契证验显然者,才允许业主收赎。这说明()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20.两宋之际,靖康之乱引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其中有一部分迁移到了越南,将我国的许多手工业品、生产技术等也带入越南,其中可能包括()①灌钢冶炼法②白瓷生产技术③松江特产棉布④用煤冶铁技术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21.唐朝前期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管理。可以作为其直接证据的是()A.“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B.“勒坊内开门,向街门户,悉令闭塞”C.“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22.明朝时“北土广树艺而昧于织,南土精织而寡于艺,故棉则方舟而鬻于南,布则方舟而鬻于北。”如果你是当时的一名大布商,你会选择以下哪些经营方式()①为了安全和方便,随身携带大量纸币②和同乡布商结伴北上贩棉,南下购布③为了节省成本和获取更多利润,将棉花直接交给松江织户加工,支付一定薪酬④少部分货物在国内异地销售,大部分货物雇船运往东南亚销售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2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省区嘉靖至万历顺治至雍正乾隆至道光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州县数集市数直隶141328252743537山东42104641126741583陕西(关中)161432123828264江西454595154543976福建(不含台湾)191311520539511广东——721270711959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24.《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25.下列言论体现了重农抑商经济思想的是()A.若不准开工厂,则工作之人无以资生B.求人一文,跟后擦前C.缙绅家之女(婚姻)唯才是计,不问非类D.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26.“毫无疑问,17世纪末竞相与中国通商……有力的助长了满洲人……的改革。可是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个新的王朝害怕外国人会支持一大部分中国人在中国被鞑靼人征服以后大约最初半个世纪里所怀抱的不满情绪。出于此种考虑,它那时禁止外国人同中国人有任何来往……”(马克思)这一政策是指()A.重农政策B.抑商政策C.八股取士D.闭关政策27.明、清皇帝每年春都要举行一种祭祀仪式。读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28.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29.芜湖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浆染业中心,当时松江的白布也要送到芜湖浆染,故有“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之说。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A.商品生产呈现区域化分工B.区域间有着不同的市场需求C.手工业技术水平日趋平衡D.抑商政策阻碍区域经济发展30.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春秋谷梁传》中说:“初税亩……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况中国古代封建土地制度的形成过程。(1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苏州风俗考》材料二“各账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吴县志》“(账房)散放丝轻,给予机户,按稠匹计工资。”——《清稗类钞》“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账房为生。”——《风麓小志》材料三“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康熙松江府志》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6分)(2)材料二同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6分)(3)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4分)(4)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4分)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中国古代的农业。远古时代,中国北方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粟、麦,南方种植水稻;玉米和甘薯原产美洲,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故A、C、D均可排除,选B。2.A。古代中国的农业。铁农具、牛耕出现是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井田制是一种名义上国有而实际上归国王所有的土地所有制形式,C项错误;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三种形式,即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和自耕农土地私有制,D项错误。3.B。小农经济。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材料反映了小农经济与欧洲的农业生产相比具有停滞不前的特点,故选B。4.C。解析:通过材料中的“唐朝”“水轮”“轮乃曲成”可知是唐代的筒车。5.B。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经济发展。题干中强调的是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工业文明是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基础的。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解体,占绝对优势,重农抑商政策仍是主要政策。故选:B6.C。解析:题干图片都是农业生产工具,反映了古代中国从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播种方式与土地制度,故A、B项错误;D项并不
本文标题:山东宁阳四中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检测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7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