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1临沂第十九中学高二年级冬学月中段学情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15.12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考试时间l0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2.第l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2.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举措;汉元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可见,汉代统治政策的特点是A.尊儒学为正统,灭绝其它思想B.儒法并用,把二者放到同等地位C.实行外儒内法,以儒学为正统D.无为而治,儒学与黄老之学并用3.与朱熹理学同时,还存在以陆九渊为代表的心学等学派。以下主张属于陆九渊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行合一B.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4.董仲舒儒学思想和程朱理学在理论体系建构方面的共同特点是A.借鉴外来思想,为我所用B.继承先秦思想,亦步亦趋C.吸收其他思想,糅合改造D.历经多人探索,前后相续5.古希腊的智者学派是一批有偿传授辩论技巧的职业教师,而苏格拉底从来不收费,他追求真理,不为辩论而辩论。苏格拉底与智者学派思想的不同之处在于A.重建道德价值观B.以人为探索主题C.更关注社会生活D.认为金钱无意义6.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在研究文艺复兴时提出过一个问题:“是谁使他们自己的时代和一个可尊敬的古代调和起来,并使后者在前者的文化当中成为一个主要成分呢?”材料中的“谁”,最有可能指A.德意志人B.俄罗斯人C.意大利人D.英国人7.16世纪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几乎涉及到了每一个人。对于宗教改革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A.导致新的教派出现B.使宗教摆脱了神的影响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8.指南针传到欧洲以后,直接推动了A.人文精神发展B.自然科学进步C.资本主义萌芽D.航海事业发展9.下列诗句中,能够充分体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写实倾向的是A.采采茉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苜,薄言有之B.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C.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的杰出代表。在京剧形成过程中,主要融合的两大剧种是A.昆曲和徽剧B.徽剧和越剧C.徽剧和汉剧D.昆曲和汉剧11.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这部巨著表明,一切能够计时与测量的运动,无论是在地球上的或是在太阳系内的,都可用相同的数学公式来加以描述。”材料中的“这部巨著”提出了A.万有引力定律B.自由落体定律C.“日心说”D.狭义相对论12.他被称作“生物学领域的牛顿”,在去世后也被安葬在牛顿的墓旁,其墓志铭是:他把世界翻了一个个,虽然并不完全。“他”之所以备受尊敬,是因为A.创立了生物进化论B.创立了细胞学说C.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D.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3.QQ、微信、微博等一些社交平台,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这都依赖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产生于A.工业革命期间B.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美苏冷战期间D.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214.“冲击一反应”理论认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受甲午中日战争的直接冲击,中国发生了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15.“(他)是古典学者,善于使用古籍里利于改革的文字推陈出新,翻作今朝之标榜。”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位学者A.坚持“中体西用”主张B.积极介绍西方历史地理C.借助经学外衣宣传变法D.大力传播民主科学思想16.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B.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C.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17.“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材料描述的理论是A.新三民主义B.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城市中心论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8.1992年5月,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对中国探访,问到邓小平南方讲话发表之后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人们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告诉他,最大的变化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在这一“变化”影响下,中国A.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颁布并施行《义务教育法》19.“怎样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门科学,值得好好研究。”毛泽东提出这一论述是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D.文化大革命时期20.“l0月16日14时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员按下了启动电钮……蘑菇云腾空而起。”这是50多年前发生在中国西部戈壁滩罗布泊地区的一幕场景,这一事件A.使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B.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的垄断C.成为中国核电工业里程碑D.以牛顿经典力学为主要理论来源21.1965年中国的一项科研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认识生命、探索生命奥秘的征途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这一成果指的是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B.局部大脑移植手术C.人类基因工程技术D.超声无创医疗技术22.“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对这次高考的正确认识是A.全面贯彻了“双百方针”精神B.认真落实教育的“三个面向”要求C.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时代拐点D.招收了大批“工农兵学员”23.“从1820年起到他l7年以后死于一场决斗这段时问内,普希金的文学成就奠定了他作为俄国最伟大的作家的地位。虽然他的早期作品在风格上是浪漫主义的,但他的叙事诗《叶甫盖尼·奥涅金》则表现出现实主义的倾向。”普希金的这部叙事诗注重A.反映反帝反殖和爱国精神B.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C.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D.用怪诞文学手法表现自我24.“他的画作在构思和体裁方面毫无传统的痕迹。这些画作只是暗含而不是实际描画悬崖树木、山脉和田野的轮廓。”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光是画面中惟一重要的人物”。“他”的代表作是A.《拿破仑加冕》8.《格尔尼卡》C.《拾穗者》D.《日出.印象》3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4题,第26题16分,27题12分,28题l2分,第29题12分,共52分。2.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须用黑色签字笔、黑色钢笔或黑色圆珠笔答在试卷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25.(16分)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英】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材料二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材料三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3分)(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2分)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4分)(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3分)26.(12分)14世纪以后,人文精神的发展成为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然而,如果是简单的“复古”,那就不是“再生”了。“文艺复兴”之所以具有开辟新时代的意义,就是因为它体现了一种富于创造力的“时代精神”。它具有一种把中古时期远远甩在后面的前进冲击力。——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材料二同样可以肯定的是,它喜爱完全属于异教的古典文学,它的思想趋势是提升人性。但这不必然意味着人文主义反对上帝或教会。”——【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材料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的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的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l500年以后的世界》(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文艺复兴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什么?材料二反映文艺复兴运动有何特点?(5分)(2)材料三中的“一个独立的共和国”是哪一国家?这个国家的政体是如何证明“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5分)(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人文精神得以弘扬的主要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427.(12分)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从验社会向科学技术社会过渡。——马克矗《世界文明史》材料二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金属、化学、电力领域里,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准的改善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反过来又增加了产量。同时增加产量的要求又迫使人们进行重大改组以使更自由地提供资本、确保更有效率的劳动力。——【关】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文明史》材料三纵观历史,诸如造船业等技术的进步为消除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界线提供了方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今天,几乎是瞬时的电子通信消解了时间和空间。当代观察家将这一时代贴上了“联结时代”的标签。在无线电、电视、传真机和网络计算机的交流中,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往昔的社会、经济和政治上的隔离消失了。——【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750年至今)》(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不同时代生产的组织形式是怎样的?(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上述不同时代的交通或通讯工具各有哪些进步?(3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历史作用的认识。(3分)28.(12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材料二中国近代深重的民族危机也决定了近代文化思潮的迅速变迁和发展路向。大约每经过一代人的时间,即20—30年间,中国就要更迭和流行一种新的文化思潮。——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中国人在器物、制度、思想三个层次上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并归纳这一进程的特点。(9分)(
本文标题: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2月月考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7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