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考前模拟试题
1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考前模拟试题第I卷(选择题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济南历城,南依泰山,北临黄河。舜曾经耕作的历山,即今日的千佛山,座落..在泉城的东南隅。昨天上午,我趁兴登上了千佛山。这是一处超然世外的所在,不但可以近瞰..城郭,俯窥..街道,还可以①。但那是过去式了,因为雾霭..迷离,云气氤氲..,仅勉强辨出城区的(大概/大致),至于地平线上的黄河,以及其它什么峰,什么峦,皆隐而不现,只能向记忆深处(搜寻/搜求)了。兴冲冲上山,怏怏下山,将登缆车,忽见在城东北方位的一角,雾破云开,②。瞬间怔住,脑筋急转,立马联想到学界有关“华夏”二字的诠释..。此番做客..泉城,也拟效仿前人,为它留下一幅文字的(掠影/剪影)。那天登千佛山,就是想借它的高度,鹰瞵鸟瞰,寻找某种创作的新鲜意象。争奈天公不作美,只好怅然..下山。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座落近瞰.(kàn)B.雾霭氤氲.(wēn)C.诠释俯窥.(kuī)D.做客怅.然(chàng)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大概搜寻掠影B.大概搜求剪影C.大致搜寻剪影D.大致搜求掠影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②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B.①远眺黄河,极目“齐烟九点”②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C.①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②露出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D.①极目“齐烟九点”,远眺黄河②一柱擎天的华不住(华山)显现出来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美国西部,特别是加利佛尼亚变成了路人皆知....的“新开始的地方”,在这里,任何背景、社会地位和种族的人,只要努力再加上一点运气都可以成功。B.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与会代表洗耳恭听....,会场秩序良好。C.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审批政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越是封闭的小区越安全。D.历史可以证明,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的命运始终是紧紧相连的,我们共同经历过五.风十雨...,对于祖国的繁荣强盛、对于台海的和平稳定有着共同期盼。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不仅是中国、俄罗斯、韩国,就连美国的不少专家也认为,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不仅会使矛盾更加复杂,反而无助于朝鲜半岛局势的改善。2B.我们要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C.今年年初以来,日元升值和股市下跌使得日本经济前景蒙上迷雾,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内部出现了要求动用财政措施,称应投入5万亿日元刺激经济。D.由管虎执导,冯小刚、许晴、张涵予等主演的电影《老炮儿》票房突破9亿元,刷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市场纪录,更提振了业界对现实主义创作的决心。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其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勾勒出《周易》中所蕴含的具有原始象征与本体思维的天人合一之境界。“自强不息”在《周易》里成为人类觉醒与人性建构之路,具体而言,“自强不息”在品德展开上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自觉性。既然我们的善秉赋于天道,那么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也就是自我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也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品德。“自强不息”表明人类善良本性的显示是一种品性的觉醒,而非规范约束的结果。二是过程性。人类完善自身的品德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个过程性的表述,它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它代表了人类在不断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性,“厚德载物”则强调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融合性。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连并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自我觉醒。三是发展性。“自强不息”的“不息”表明这种品德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也是对于自身觉醒的一种规范。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自强不息”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觉醒,人类的自我觉醒也只能是效法天地之道。《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并非说明人们已经或者能够认知自然,更从未妄想征服自然,其所强调的是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是天道的部分实现。“自强不息”代表了一种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一种反省精神,除了提醒人类要清楚了解自身知识相较于无限宇宙的局限性,也是人类为追求进步,更新自身品德之后的具象落实。“自强不息”的发起者为修德者自身,尽管在“自强”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条件,但其核心依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厚德载物”的出发点则是客观事物,“厚德”与“载物”并非充要条件。简言之,“自强”必可“不息”,“厚德”未必“载物”。“自强不息”表现了天地之道的宏大与深远,“厚德载物”则更为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地之道基础上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节选自文道育《关于华夏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它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境界。B.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视为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自我觉醒的含义。C.“自强不息”代表了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反省精神。D.“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强不息”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3B.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过程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融合为社会公共道德。C.《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强调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天道的部分实现。D.“厚德载物”的出发点是客观事物,它更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绛先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浮沉坎坷,百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品德。B.史铁生双腿残废后一度颓废,他在地坛中感受到万物的生生不息,撞开了一条写作之路,展现出品德的自我修正性。C.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初学医后从文,希望以此改变国民麻木的精神及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是规范约束的结果。D.邵逸夫在家道中落时创办影业公司,从1985年开始每年都捐赠巨额资金支持内地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品德的发展性。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张公讳英字敦复,康熙六年进士,选庶吉士。累迁侍读学士。十六年,上始选儒臣置左右。设南书房,命公入值,赐第西安门内。当是时,三番扰乱。凡战陈兵饷方略一皆取断宸衷。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门听政,后即适懋勤殿召儒臣讲论经义无期。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辄以公从。一时典诰之文多出公手,迁翰林学士。充经筵讲官。迁工部尚书,再调礼部。公自跻卿貳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学士并管詹事府。寻坐不祥审编修撰拟谕祭都统佟国纲文引用悖谬。罢尚书,仍管翰詹教习庶吉士。三十一年复职,先后充《国史馆方略》、《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总裁官,三十六年会试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尝语执政,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也。公为人淡静寡欲,自□.壮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请告归。濒行,赐宴畅春园。公既归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时多在龙眠双溪间,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为《聪训斋语》、《恒产琐言》,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谒行在至江宁。上将返跸,□.公再留宿。是时总督阿山愈加钱粮耗银供南巡。江宁知府陈公鹏年持不可。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欲□.是以罪,供张故不办,扈从王大臣及侍卫多言知府诽谤巡遊,罪不赦。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赐祭葬,谥文端。(选自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卷八,有删改)张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选自姚永朴《旧闻随笔》)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上尤勤学问,故事..经筵有常期故事:旧例B.再乞休.,不允休:退休4C.教子弟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之义务:从事D.总督既积怒知府素强项..强项:强横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自□壮盛②上将返跸,□公再留宿③欲□是以罪A.其为于B.其为因C.以而于D.以而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B.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C.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D.三十八年/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主知立朝数十年未尝/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内含/绝远权势/虽异趣者/莫能媒孽其短/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英才华横溢,学问精深。他担任皇帝的经筵讲官,先后担任《国史馆方略》等多部书籍的总裁官,也担任会试的正考官。B.张英恭敬谨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随从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赐宴畅春园。康熙皇帝称赞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C.张英淡泊名利,重视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为性情,怡然自乐。他谆谆以务本力田、随分知足的道理告诫子弟。D.张英平和谦让,敦睦友善。他写信平息桐城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的争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话。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四.(24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时公率晨入暮出,暂退辄复宣召,或辍食趋宫门,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5分)(2)及公见上,盛称鹏年,总督意沮,陈公得免罪,反以是见知,竟为名臣。(5分)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江上董颖①5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注:①董颖是宋代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1)两首诗的第二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2)两首诗寓情理于景物之中,请结合诗歌的后两句简析其中蕴含的情或理。(4分)15.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⑴《论语》讲到志士仁人“,”,这种杀身成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⑵音乐是中国诗词里的常见内容,苏轼《赤壁赋》中侧面表现客吹洞箫的音乐效果的两句是“,。”⑶《短歌行》中“,”,句是曹操化用《诗经》中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句,从此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五.(12分)16.下面是苏州名园西园的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4分)上联:最难得过来人,相逢香火有缘,即色即空,正婆娑春梦一场,苏台归鸟。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却仿佛西湖三月,大好园林无恙,花港观鱼,宜晴宜雨,何处寻干净土?调整后的下联为:17.下列5句话存在错误(标点、成语、病句),请找出4处写出相应的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4分)①小诗在重
本文标题: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考前模拟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81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