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第I卷包括3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第Ⅱ卷包括2个小题,每题20分。3.所有答案填涂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这里的封建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皇帝制2.《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A.秦朝推行郡县制B.西周推行分封制C.元朝建立中书省D.美国实行联邦制3.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A.主张分封制B.主张郡县制C.反对中央集权D.主张中央集权4.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实质上表明了()A.中央集权的加强B.专制主义的加强C.行政效率的提高D.选官制度的成熟5.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6.下列不属于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造成的影响是()A.城邦制度的形成B.海外贸易的繁荣C.民主政治的确立D.法律体系的完备7.右边这幅漫画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是()A.代议制B.轮番而治C.君主专制D.人民主权8.1889年,粱启超对比古代中国与欧洲的国体,认为中国周代和古希腊的国体相同点最多。2中国周代和古希腊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A.分封诸侯、城邦国家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D.贵族政治、列国分立9.《十二铜表法》第五表规定“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反映出罗马法()A.保障司法独立B.体现民主原则C.体现公共意志D.保护私有财产10.《权利法案》颁布的重大意义是()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B.确立了共和政体C.完善了联邦制D.巩固了君主专制11.美国记者约翰•里德在《震撼世界的十天》中写道: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工人.士兵和农民那种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并且据此来制定他们当前的纲领。“纯真而简单的愿望”应该是A.实现共产主义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获得“面包”与“和平”D.建立苏维埃政权12.右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A.英国的《权利法案》B.罗马的《十二铜表法》C.法国的《人权宣言》D.美国的1787年宪法13.“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受资产阶级的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马克思所说的这个国家是()A.英国B.德国C.法国D.美国14.有人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是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被东方小国打败”是在下列那场战争中()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15.“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图占据,三海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历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这则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发动的哪一次侵华战争()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D.抗日战争16.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国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其中“煮豆燃萁”是指()A.永安建制B.天京事变C.北伐失利D.安庆保卫战失利317.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18.为纪念巴黎公社成立145周年,某校高三(3)班举办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水平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19.《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巩固苏维埃政权20.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民主浮沉。”能准确反映该诗歌的历史史实是()A.西安事变B.重庆谈判C.政协会议召开D.七届二中全会召开21.“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革命进行到底”。上述口号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A.工农武装割据B.新民主主义革命C.抗击外来侵略D.推翻国民政府22.2011年4月,中共中央举行民主协商会,就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等问题,向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报情况,听取意见。这说明我党在新时期坚持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1949年毛泽东同米高扬谈话时曾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这实际上是哪一外交方针的萌芽()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24.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25.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出台背景为二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③它成为美国开始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26.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27.1992年10月,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其主要内容是()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两岸实行通商、通邮、通航C.和平统一台湾D.停止对金门等地方的炮击28.二战后,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提出了所谓的“烂苹果理论”:“就像一个烂苹果会引起一桶苹果都烂掉一样,希腊的腐烂会传染给伊朗以东的所有国家,它还会通过小亚细亚和埃及传染给非洲,并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染给欧洲……。”下列各项对“烂苹果理论”理解不准确的是()A.为战后的美国遏制战略造势B.与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如出一辙C.主张加强合作应对恐怖主义D.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美苏博弈的缘起29.1952年,斯大林提出“两个平行市场”的理论,即主张社会主义阵营协作互助以对抗走向灭亡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反映了()A.美苏“冷战”意识形态分歧在经济领域的表现B.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C.苏联轻工业发达,无需融入资本主义市场D.美国陷入“滞胀”,苏联在经济领域加强扩张30.“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这三个词语放在一起,说明的主题是()A.社会主义失败B.国家呈变多、变小的趋势C.战争威胁削弱D.多极化趋势发展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20分)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唐)杜佑材料二5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美国总统华盛顿材料三“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中创新的表现。(4分)(2))据材料二分析,英美两国各采用了何种政体?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在权力或地位上有何异同?(10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6分)32.(20分)二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稳中有变。新中国成立后,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内的经济建设。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6材料二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3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在这样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巩固新中国政权,我国实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6分)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3)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国际格局的特点是什么?(4分)”2016年1月期末历史答案1-5BAABA6-10DDADA11-15CABCC16-20BDCCB21-25BDBCD26-30CACAD31(1)确立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任意2个得4分)(2))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总统共和制(4分)同:都是国家象征(元首)(2分)异:英国国王没有实权,美国总统有行政权。(4分)(3)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民族区域自治制(6分)32(1)(1)意图:称霸世界。(3分)影响:形成了两极格局。(3分)外交政策:一边倒。(2分)(2)力量: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苏联实力上升。(任意3点6分)影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3)一超多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缓和与动荡并存。(任意2点4分)
本文标题: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83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