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四章金融机构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第二节商业银行概述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本节课的主要问题(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哪些?(2)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有哪些?(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4)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及风险管理相关概念:中间业务、表外业务、不良贷款第三节商业银行的业务一、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二、商业银行的资本及负债业务三、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五、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工商银行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元)工行利息净收入工行非利息收入(人民币百万元)工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间及表外业务——未列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均影响银行利润的业务。二者有联系,但又有区别四、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middlemanbusinessrisk-freebusiness无风险业务——不需要运用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中间业务的特点不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也不需要占用银行资金的业务,银行从中收取手续费。1.结算类业务2.代理类业务3.信息咨询类业务4.其他租赁业务——由银行垫付资金,购买商品后再出租给承租人,并以租金的形式收回资金的业务。50年代兴起于美国,60年代在西欧和日本得到广泛普及,现已成为国际性业务。租赁范围小到耐用消费品、办公室设备;大到机器设备、飞机、油轮甚至整座工厂、核电站。五、商业银行表外业务OBS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资产负债表以外的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传统的中间业务(又称无风险业务),又包括一些有风险的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特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表外业务的特点——虽然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但是与表内业务关系密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或有资产、或有负债收益较大、风险较大工行的表外业务衍生金融工具贷款销售(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承诺工行金融衍生工具工行信贷承诺贷款承诺creditcommitment——银行将在正式的有效期内按照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应客户的要求提供贷款。银行按一定比例收取承诺费。中间和表外业务——美国花旗银行的生财之道存贷业务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20%,承兑、资信调查、企业信用等级评估、资产评估业务、个人财务顾问业务、远期外汇买卖、外汇期货、外汇期权等中间和表外业务却为其带来了80%的利润。表外业务的风险:巴林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商业银行的变化商业银行过去目前资金来源活期存款为主各种存款及借入资金主要业务存、贷款存贷款及金融服务主要功能间接融资间接融资利润主要来源存贷利差存贷利差及服务收益监管机构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为主第四节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1.安全性:Safety——避免经营风险,保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原因:资本金较少经营对象特殊2.流动性Liquidity——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取现金,提供必要的贷款等方面要求的能力。原因:资金流动频繁收支事前无法准确预测流动性要求具有刚性诺森罗克银行流动性危机==.html3.盈利性Yield——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4.“三性”原则之间的关系——既统一又矛盾的关系统一性:流动性与安全性是统一的。矛盾性:安全性、流动性这两者与盈利性难以同时实现。银行需要三者兼顾。安全性是追求赢利性的基础,流动性是实现安全性的手段,而追求赢利性是银行自身经营目标的要求。应该在保持安全性与流动性的基础之上追求盈利。二、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1.资产管理理论assetmanagement20世纪60年代以前——以银行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为管理重点,通过对资产结构的恰当安排来实现“三性”原则。(1)商业性贷款理论TheCommercialLoanTheory——真实票据理论18世纪开始——贷款应该投向商业的短期流动资金,而且必须有真实的商业票据作为抵押或贴现。(2)转换理论TheShift-abilityTheory美国莫尔顿1918年——将一部分资金投资于可转换性强的证券上同样可以保持银行资金的流动性。(3)预期收入理论TheAnticipatedIncomeTheory美国普鲁克诺1949年——银行应依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情况安排贷款的发放。2.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Management20世纪60年代——以银行负债的流动性和盈利性为管理重点,通过“主动负债”来实现“三性”原则。优点协调了盈利性和流动性增强了银行资金实力缺点提高融资成本增加经营风险和经济风险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Asset-LiabilityManagement20世纪70年代末——商业银行应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实现“三性”之间的均衡。如: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通过建立一系列的指标体系来约束资金运营的管理方法。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1998年1月1日起,取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标志我国从此已全面开始对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75%,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债务余额的比例不得低于25%,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与商业银行资本余额的比例不得超过10%,向股东提供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股东已缴股金的100%.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风险——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存在,而使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金融危机下的花旗银行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金融业巨头花旗银行陷入困境。2009年3月5日纽约股市的交易中,花旗的股价自1986年上市以来首次跌破每股1美元,曾经傲视全球的花旗股票如今沦为垃圾股。在2006年下半年,也就是次贷危机爆发前夕,花旗集团的股价曾经达到每股55.70美元,公司的市值高达2772亿美元。两年后的2009年3月5日,公司的市值只剩下55.96亿美元,缩水幅度达到了98%。根据彭博的数据统计,花旗集团目前在全球银行业的市值排名已降至第184名。因为在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花旗集团过去5个季度的净亏损额高达375亿美元。1.商业银行风险的分类2004年《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违约风险,债务人的违约行为导致贷款等资产无法按期足额收回本金和利息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他风险2.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管理五级分类正常0%关注5%次级30%-50%可疑50%-75%损失75%-100%不良贷款工行五类贷款情况工行不良贷款情况本章重点1.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2.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3.银行资本的分类4.资本充足率5.贴现付款额的计算6.中间业务7.表外业务8.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本文标题:第四章金融机构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9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