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篇一: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是淮安市教育信息技术应用研究课题立项课题(一般课题)。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2015年1月---2017年12月),分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进行。由薛勇老师担任课题负责人,缪华校长、王国生主任、教务处、电教处等20多位老师共同参与研究。目前我校课题研究完成了课题准备、课题立项、课题实施阶段工作,结题阶段工作也基本完成,正在准备验收材料。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如下:一、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为了搞好此项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进行了认真规划,成立了课题工作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建立了通信交流的QQ工作群,从课题研究目标出发,按照课题研究的规划,本课题研究总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本阶段主要完成了以下的相关工作:1、成立课题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申报工作。学校一直把有效阅读作为各科教学的重要抓手,积极把儿童阅读的指导应用研究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而电子阅读以它内容丰富,基础性强,见解性强,时事性强且绿色环保的巨大优势,发起了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强大冲击。电子阅读取代传统阅读方式已成为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了《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这一课题,成立了以教务处、电教处和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的相关师为主体的课题领导小组,负责课题的前期准备和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有效阅读的策略、电子读物的便利以及教师课件的普遍使用,对我校现有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以及课题研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和意义进行了反复的论证,确定了该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研究目标,明确了课题研究的内容,完成了《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课题研究申请书的填写及其课题申报工作。2、组建了精干研究队伍,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为了课题的实施,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队伍,学校校长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并把校本教材——《古诗文经典诵读》作为突破口,学校部分高级教师以及年轻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成员。课题组还对实验教师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人员保障。课题研究小组还邀请县电教馆、教育局教研室及教育集团的专家为我们指导课题研究工作。他们对我校申报的课题进行了认真的审议指导,对于课题的界定和课题研究的目标等提出了具体而宝贵的指导意见。我校课题组结合这些意见对课题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在课题申报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好课题研究的核心目标和内容。,3、学校大力投入,进一步完善电子阅读硬件设施。为做好课题的基础工作,学校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专门购置了三个班级,每人一台心里程平板电脑,还充分利用已有的服务器,配备数字化资源近百G,方便实验班级对课题研究实验共享远程教育资源。此外学校本身教育现代化创建成功,各班级多媒体四位一体机的配备,计算机教室、多媒体录播室,100MB光纤接入互联网等资源,也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物质条件。4、拟定了预期的课题研究成果。(1)《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论文资料汇编。(3)、成功的课例展示、经验推广。(含活动安排计划、活动通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说课稿、评课记录、活动总结)。(4)建立《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数字化信息资源库(如课件、学件、录像带等)。(二)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6年1月-2017年7月)。2016年1月在我校举行了隆重的《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课题的开题仪式,标志着我校课题的研究工作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本阶段开展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课题研究方法培训和前期基本数据调研2016年1月和3月,我们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两次集中培训,一次是由主持人薛勇老师主讲的《关于本课题研究的构想及任务》,另一次是《课题研究的调查方法和资料收集》。之后,我们制定三套调查问卷,采取全面普查和抽样调查的方法,由三到六年级八个班400多名学生参加,就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形式和电子阅读的有效性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多份,回收400份,抽样覆盖了全校中高年级30%。经过我们对各项资料的整理、统计和分析,形成了四个调研报告和对策及建议,并重新修改了四个子课题的研究方案。子课题研究方案:⑴电子读物的内涵和外延的研究⑵电子读物对传统读物的影响的研究⑶电子读物阅读效率和有效性的研究;⑷电子读物发展趋势和资源库的建设。调研报告:⑴电子读物阅读的认识及基本情况分析⑵电子读物阅读的现状分析和需求的调查⑶有效阅读电子读物及资源库建设的研究2、营造氛围,调动教师研究激情。课题领导小组从研究的开始,就极力营造和谐的研讨氛围,积极开展课题研讨工作。学校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阐明课题研究是当前学校校本教研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指出作为处在信息化社会环境中的教师,能够参与课题研究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是教师的工作方式之一,也是教师的学习方式之一,参与课题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3、开展研讨,让校本教研成为主阵地。课题组教师作为学校教学的直接施教者,自身必须要有精湛的业务素养。为了优化教师的远程平板教学运用素养,我们以课题研讨课为依托,借助学校校本教研作为研讨的平台,积极进行“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方法”的探索。我校课题研讨课已经形成一个比较规范有效的流程:课题组发布通知→授课教师提前备课→备课组研讨交流→修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集中评议研讨→平行班二次授课→反思总结。阅读教学有效性课例研讨课的正常开展,一方面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了学校教师使用平板教学资源的教学氛围的形成。教师主动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主动挖掘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常规教学和电子阅读教育资源教学的有机整合。从2016年1月全面启动课题研究以来,学校相继举行了多次有效阅读教学电子读物的研讨会议,从课题实施以来,我们共举办了近12次课例研讨课,同时数人次参加了上级主管部门举行的公开教学评比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4、做好课题中期评估工作。学校课题组根据研究出的教学方法和过程性资料完成了中期评估阶段性工作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报告,参加了市电教馆对课题《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的中期评估,一致通过我校课题中期评估验收。(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9月—2017年12月)。在《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教学方法应用的实践中,我校课题组收集了大量的过程性资料。课题小组及时汇总,以纸质、电子两种形式进行了整理,相继形成了课题研究资料汇编、课题论文资料汇编、电子读物资源库等。除了形成了很丰富的资料,更重要的是在这些资料的背后,教师和学生参与了活动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了更多的实践经验。经过近三年的研究实践,我们总结了一些适合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教学方法:(1)标注法:(2)解惑法:(3)展示法:这些理论成果,对于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发挥电子阅读的优势、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驾驭教育技术的能力,具有广泛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我们课题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实践性的成果。(1)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的课题研究锻炼了教师队伍,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让我们的教师在熟练使用电子版教育资源、以及熟练使用多媒体设施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2)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在利用平板电脑完成阅读电子读物的过程中学生们亲身感受,获得了新知,促使他们基础牢固、思维活跃、知识面宽阔、个性发展充分、学习后劲充足。三、课题研究的变更情况。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我们结合市县专家组的意见,把拗口的《电子读物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的研究》,变更更为《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更便于理解和阐述。课题研究的内容也有当初的阅读电子出版物,扩大到阅读所有的电子文字、图像和声音。四、课题研究给我们带来的收获。(一)我校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收获殊荣(详见成果附件)。(二)我校课题研究以来,教师硕果累累(详见成果附件)。(三)我校课题研究以来,学生素养提升(详见成果附件)。(四)其他相关成果学校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和软件材料、网站课题实验材料等五、对课题研究的思考和打算。总的来说,我校课题组是认真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安排,遵循教育研究的基本规律开展的,按计划完成了既定目标。应该说,经过三年的努力,《培养儿童有效阅读电子读物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在教学中全面实践我们的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她。提交验收的课题资料。“二表六汇编”“二表”1、《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结题信息报表》2、《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实验课题成果鉴定书》)“六汇编”1、《课题研究主要文件汇编》。2、《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汇编》。3、《优秀教学论文与教育叙事汇编》。4、《课题实验软件资料汇编》。5、《学校、教师、学生获奖汇编》。6、《课题研究大事记汇编》)。六、【篇二:课题研究工作报告】我校是一所农村托管学校,是荆门市示范学校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采取的教育策略也应革新和改进。因此,2006年我校“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课题组针对我校学生情况进行了立项研究。历时四年,课题组经过准备阶段、研究阶段积累了大量翔实的资料和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有效地进行了校本培训,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组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确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课题组经过认真准备,进行了立项申请,并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方案,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一、课题研究概述(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素质教育还没有能完全真正落到实处,“应试教育”的阴影并没能彻底摆脱。进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有很强的现实必要性。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素质,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继续教育和工作生活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探索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途径。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研究”这一课题而言,各地教科部门开展的研究,还缺乏系统而深层次的探索,这正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并由此而提升到理论的高度。3、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常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读、作业书写的习惯。2、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主要是指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法、思维品质和善于提出问题、质疑问难、科学思维、勤于思考的习惯。3、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人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用之于我们的事业。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4、读书的学习习惯主要是指阅读古诗文、中外经典名著、一般优秀作品等课外书籍。体验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长知识。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归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习惯培养的统一,以素质教育的培养为目标,创造性地超越和拓展了传统的学习习惯的内涵。围绕这些培养内容,充分利用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训练学生,注意扩展到课外家庭、社会,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创新的培养策略与培养方法的研究。(三)课题研究的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对国内外有关“自主学习”理论与经验的学习研究,对“自主学习”的内涵和外延更加明确的认识,确立课题的理论支撑,加强理论指导,使本组教师得到理论的提高,有经验借鉴。2、比较法
本文标题:课题工作报告l例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798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