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PLM产品数据管理之严格的标准化和知识管理
产品数据管理:利用严格的标准化知识管理减少研发产出变异——《智慧研发管理》作者谢宁老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系统化不断地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运作成本,为客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在同一时间、同样的条件,做同样的事的成本更低。每一家企业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广泛地分散在每一位员工脑海中,就是不善于总结出来。如果能够将以往持续的成功经验,结合管理方法和理念,用科学的方法规范提炼出来,使之标准化、基线化,有利于广泛传播、掌握和使用,培养各级人员和干部,使其适应工作并有能力提升工作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不是一个僵化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活的灵魂并且管理有效的企业。“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那么我们交换,每个人都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那我们彼此交换后,我们就都有两种思想。”隐性知识只有显性化后,通过传播和交换才能发挥其分享价值作用。显性知识系统化着眼于一切不适应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实现端到端服务的环节。中国企业的运作从粗放的运作到精细化管理、系统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面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要更多的从管理进步中、从全局中要效益。不断地改良,耐得住性子,实现隐性知识由个体到组织、由认知到技能再到职业行为的转化,不仅需要在培训中加强对员工观念与能力的塑造,也需要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支持和全方位地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顺利转化疏通流程环节,进而发挥出提高企业知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显性知识系统化需要从价值流程、培训课程、学习资源库以及专业工具包等进行全方面的建设,而标准化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载体。14.3标准化的形态制造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从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泰勒的科学管理开始,发展到福特汽车的流水线生产以及后来的大规模制造,在过去上百年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制造现场管理的特点是现象和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有形的,对工人的要求是遵循指令执行、不需要太多的思考。因此,通过作业动作的标准化管理和成熟的工业工程方法,制造过程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持续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那么这个原则适用于研发管理吗?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在研发管理中推广标准化往往面临着很多疑惑和阻力,例如标准化后工作不够灵活和没有创造性、走标准化流程用的时间太长了、标准化削弱了开发工程师“独特技术技能”的影响力、标准化容易形成“技术官僚化”而牺牲推出产品的速度。实际上,通过分析,标准化是可以很好地支撑相关职能部门/领域业务能力平台,应积极制定和执行标准规范,不断地把经验固化,提高活动执行的速度和准确性,提高过程稳定性和可靠性以达到结果的可预见性[9]。标准化以及与其形成的文化应该说是研发管理和质量管理组织的最强有力武器。标准化的理想状态是大部分工作能够按照标准化来走,而工作促进标准化的进一步完善。这种理想状态带来的改善在成本下降、人力资源瓶颈、组织协调、品质提升、品牌塑造等方面都会遍地开花。严格的设计标准化支持平台复用,在各产品之间共享平台、系统、子系统和技术,能够提高质量和下降成本,并大批量制造。标准的产品架构能够是产品本身系统问题,最小化测试,实现制造的最优化。过程标准化是产品开发有序展开的基础,是开发团队的“共同语言”,这对于多产品、高度复杂的产品管理是极为重要的。工程方法标准化是很好的方法论,提供科学的、注重事实和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能,能够加速工程师的高效工作,保障高水平的产出。这一切都在支撑实际业务的开展,并没有减少工程师的自主性和创造力,反而可以逐渐形成对品质孜孜不倦地追求和“以客户体验为导向”的文化,标准化的形态主要有三种:设计标准化、过程标准化、工程方法标准化(见图14-1)。下面简略论述它们的相关定义:图14-1标准化的三种形态l设计标准化主要指使用面广、通用性强、作用时间较长、与产品的特性关系较小、并且已被公司广泛接受的技术,它往往是公司产品平台、模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l过程标准化是指相互关联的工作形成一定的管理框架结构,并要有一定的组织原则来支持,对于每项工作都应清清楚楚地明确规定,与产品开发有关的人应该清楚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输出,同时能够配套度量指标以进一步衡量和优化过程。l工程方法标准化可以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生产力和高效工作,它是技术团队、工程团队的技能与能力的标准化,是设计手段、工程优化的工具。每种工程方法,如果能够加以适当运用,将对产品开发过程起到很大的改进作用。14.3.1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的形成过程智慧研发管理善于从各个业务领域出现的质量问题或成功的事件中,整理、分类、归纳形成企业的案例库。在案例分析总结过程中,很多企业仅仅停留在个案或“就事论事”上,没有从中提炼出相关设计检查项目或测试验证项目,更没有进一步发展形成企业特有的规范或标准。这后两者往往才是企业可以加以复制、推广的直接材料,是流程中的“血肉”,是最宝贵的学习财富(见图14-2)。图14-2标准化的形成过程对于很多公司来说,研发经验的提炼最初或许从质量问题的案例写作开始,或许针对一些不该被遗忘的事情或不断重复出现同样错误。案例写作出来后,可以通过内部交流、新员工培养、自我学习的方式,让曾经的经验教训得到广泛传播,同时,思想的交流往往都是“您给我一个思想,我给您一个思想,最终,我们各自都增加了一个思想”。但是,仅仅让工程师学习到这些案例中的经验教训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工程师可能有时忘记了,也可能在应该执行的时候并没有执行。案例功能确实很强大,但是犹如一堆古老的文档,其价值在于我们挖掘其中价值并加以有效使用,否则它就一文不值。从案例到检查清单,是对案例隐性价值的显性化过程。检查清单应该说是积累起来的显性知识库,而且,它是极易被使用。它将公司长期以来好的产品研发实际、坏的错误教训、通用性能要求、质量特性、RAS-DFX要求等,用一张表的方式无一遗漏地表达出来。智慧研发管理体系拥有非常强大的检查清单数据库,其结构层级清晰、符合过程展开顺序、贴近产品、全面详细的。检查清单是设计标准化的一种非常重要途径。对检查清单的不断优化,是不断固化经验教训、避免同样错误的过程。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种场景:在某产品某事故总结会议上,有人指出“之前好像在另一个产品中也发生过这样问题”。交了学费,而没有学到东西,这是多么令人遗憾。不能够形成检查清单就不能够进行设计标准化,同时,公司对经验的学习也是零散的、艰难的、迷失的。检查清单的使用是通过嵌入相关流程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需求阶段,市场工程师、系统组和设计工程师等通力合作,对需求的各个方面,以需求检查简单为指导,直到得出明确的、达成共识的需求。在设计阶段,随着设计从总体、模块到详细设计的展开,都有各自配套的检查清单。在验证、试制阶段,检查清单用来把握前段环节输入的准确性、验证和试制输出的有效性。设计标准化的分类标准规范是公司设计财富的积累,经过长年累月的经验固化,是技术知识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应坚持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国家、行业标准,并根据需要制定本企业的标准规范。按照内容和对象的不同,设计标准化可以分为部件设计标准化、设计规范化、工艺标准化等(见图14-3)。图14-3设计标准化的分类部件设计标准化是指针对零件、部件、子系统和平台(即广义的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归一化。部件设计标准化基本围绕两条主线来展开:1、针对差异化部件,通过模块化,分解为标准化部件和差异化部件;2、针对标准化部件,通过归一化,减少标准化部件数量;如图14-4所示,通过这两条主线,使得差异化的部件数量不断地减少,并且进一步从中提炼出标准化的部件,而对于标准化的部件,通过归一化,发展成为更标准化的部件。图14-4部件设计标准化方法图示部件设计标准、设计规范化和工艺标准化对产品开发的质量、进度和成本都会产生很好的控制和保证,同时降低产品的复杂度,产品开发的技术风险也将大为降低,p对开发的好处Ø缩短开发周期和上市时间Ø推动产品快速上市Ø减少产品的复杂性Ø减少开发层次的相互依赖Ø提升产品质量Ø节省开发资源p对制造的好处Ø降低库存,减少废料Ø降低制造成本Ø提高制造效率,改进供应连续性Ø降低制造的复杂度p对采购的好处Ø降低采购成本•批量采购•提高议价能力•采购标准零部件Ø提升采购效率•采用标准零部件•减少唯一零部件Ø减少供货风险p对服务的好处Ø减少维护成本设计规范化是指针对领域的技术的参数、方法和手段等关键点进行提炼,统一技术使用规则和约定,以达到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以及提高设计效果的目的。企业可以根据技术所属领域进行分类整理(见表14-2)。部件技术设计类可靠性设计类工具技术类电源线设计选型规范电磁兼容性结构设计热设计分析工具软件操作指导书电缆设计规范防尘结构设计规范ProE设计平台技术规范整机结构设计规范产品热设计规范包装设计规范防雷设计规范PCBlayout设计指南使用安全设计规范接地设计指南表14-2技术设计规范分类工艺标准化是指对设计和生产工艺过程中工艺参数、工艺方法、工艺手段等有关要求进行统一规定(见14-3)。表面处理类钣金结构类抗震铆栓技术类铝合金喷砂光亮阳极化技术规范直接发货的外协结构件包装技术规范室外机柜门锁技术要求铝及铝合金化学转化处理质量要求结构件来料标识及包装规范滚珠滑轨技术要求金属零(组)件的粉末喷涂质量要求机柜包装规范电缆防水固定头技术规范零(组)件的喷涂质量要求传输机柜门板来料包装专用技术规范铝制松不脱螺钉技术要求喷砂及拉丝技术规范钢舌片、钢边、连接钢带浮动螺母技术要求磷化技术规范栈板应用工艺规范屏蔽锁技术要求表14-3工艺设计规范分类设计标准化的层次每一类别的标准化工作,根据文件内容的性质、应用范围,将包含标准、规范在内的设计标准化文件分为三个层次(见图14-5)。图14-5标准化文件的三个层次l第一层次:标准。主要指使用面广、通用性强、作用时间较长、与产品的特性关系较小、并且已被公司广泛接受的技术或技术管理标准。l第二层次:规范。主要指对局部领域的技术方法、产品开发过程及技术管理进行规定和说明的文件。规范可由技术指导性文件总结而成,一旦形成,则反过来约束技术指导性文件。l第三层次:技术指导性文件。指产品设计、工艺过程中某一环节如何具体操作执行的指导说明性文件,如系统设计指南、工艺规定、单板设计指导书等。其技术内容一般不能与标准、规范内容冲突,但可以细化、简化、专一化、明确化。这三个层次的文件都可以是强制性文件。最上面的两个层次管理上基本类似,合称“标准规范”,简称“规范”。在从案例到检查项目、规范标准转化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第一次把事情作对”为准绳,结合流程的关键节点、关键活动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制定相关对策。检查清单电子化只能部分减轻工程师工作,并不能代替他们案例14-1:由电路短路事故启发出来的自动检查某年发生过一起严重事故,影响恶劣。某一用户所使用的电话自燃起火,该机器被烧毁,差点引起火灾。后来发现是两个电路之间间距过小,而且当中有螺丝钉,造成电路短路。初步解决方案:一是进行设计更改,增加电路间距余量;二是工艺优化,为此螺丝钉下面加装一个绝缘垫。按照初步解决方案,一个产品的问题解决了,其它产品是否还有问题?将来是否还会出现类似问题?人为差错无法完全杜绝,还有没有更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若干个角度出发,有办法如下:l优化电路设计规范、工艺规则并普及培训。l创建紧固件套件JG(含平垫圈、绝缘垫),在电路板BOM评审发布流程中,增加检查工艺规则。l开发软件实施自动检查,并对已有的所有电路板BOM进行软件检查。第三点提到的是检查清单电子化检查,以达到快速、高效、准确的目标。在一些研发管理体系中,部分检查清单已经实现了电子化。电子化固然可以进一步减轻工程师的工作量和在一定程度上方便检查清单的使用,但是却不能保证成功。无论是纸件形式存在还是以电子化的数据库形式存在,存在形式不是关键的。首要问题是在公司内是否存在相关机制来规划、创建、使用、维护检查清单,这里面团队和角色的职责同样是重要的,同机制密不可分。跨领域团队合作是完成高质量工作的工作,但是需要各功能平台部门的专业化支撑。一般而言,检查清单由各功能平台
本文标题:PLM产品数据管理之严格的标准化和知识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00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