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如何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
如何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学习目标】1.明确实用类文本阅读“信息题”的特点。2.掌握并运用信息解读、信息筛选、信息整合的基本方法。【定点诊断】3.有的考生不了解此类文本阅读“信息题”的特点,与“表现手法”混为一谈,出现方向性错误。4.解答“信息题”存在信息解读失准、信息筛选不全、信息分析失当、信息表达无序等问题。【培优对策】1.高频题型※……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这些部分各自负载着什么内涵?※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某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原文,说说……和……有哪些不同点。※“……”,XX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分别象征了什么?※……有哪些意义?2.复习诀窍(1)知晓“信息题”的特点实用类文本中的“信息题”,是指向文本内容的,而不是指向写作方法(结构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人称运用等)的。(2)熟悉“信息题”的一般答题要求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对应的考点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筛选信息,就是指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也就是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次留主,挑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整合信息,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进行转换、归纳、整理、概括等重组,使其条理化。解答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一定要遵循“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要求,力避信息解读失准、信息筛选不全、信息分析失当、信息表达无序的出现。(3)抓住“重心”,加强答题的针对性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往往会针对具体的问题设问,对这样的试题,应抓住其“重心”,给出针对性的答案。下面就是五种设问的“点”及其“重心”:①特点概括题,其重心是揭示文本所解说的对象具有的一系列的特点;②要点归纳题,其重心是根据文本材料归纳出观点或要点;③问题罗列题,其重心是陈述文本围绕某一中心提出的哪些问题;④方面梳理题,其重心是陈述文本从哪些方面对某个问题进行阐述或说明的;⑤原因推溯题,其重心是列陈文本就某一事物的形成、发展归结出的原因。3.万能公式※举例+分析概括(特点、观点、问题、原因等)※概括(特点、观点、问题、原因等)+举例分析4.技巧详解首先,浏览全篇,了解大意。如果不了解全篇大意,直接由题读文,容易因失却整体感知而发生理解偏差。其次,根据题干,扫描全文。应当在题干的引领下寻找与搜索可用的信息,剔除无用的信息。第三,发现目标,圈定区域。在发现适合题干要求的目标时,立刻“圈下”该区域,哪怕是疑似目标。第四,精细加工,转换表述。对照命题的要求,在圈定的区域内进行认真细致的加工。对整合的信息,用自己的话组织成答案。【定点训练】一、(2015全国新课标卷I)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朱东润自传1896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一个失业店员的家庭,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波折。21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中学的外语教师,23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师。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讲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作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明本年开韩柳文。传记文学也好,韩柳文学也不妨,但是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呢?在当时的大学里,出现的柽事不少,可是这一项多少和我的兴趣有关,这就决定了我对于传记文学献身的意图。《四库全书总目》有传记类,指出《晏子春秋》为传之祖,《孔子三朝记》为记之祖,这是三百年前的看法,现在用不上了。有人说《史记》《汉书》为传记之祖,这个也用不上。《史》《汉》有互见法,对于一个人的评价,常常需要通读全书多卷,才能得其大略。可是在传记文学里,一个传主只有一农书,必须在这本书里把对他的评价全部交代。是不是古人所作的传、行状、神道碑这一类的作品对于近代传记文学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也不尽然。古代文人的这类作品,主要是对于死者的歌颂,对于近代传记文学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这些作品,毕竟不是传记文学。除了史家和文人的作品以外,是不是还有值得提出的呢?有的,这便是所谓别传。别传的名称,可能不是作者的自称而是后人认为有别于正史,因此称为“别传”。有些简单一些,也可称为传叙。这类作品写得都很生动,没有那些阿谀奉承之辞,而且是信笔直书,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是不是可以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呢?当然可以,而且有此必要。但是不能没有一个抉择,罗马时代的勃路塔克是最好的了,但是他的时代和我们相去太远,而且他的那部大作,所着重的是相互比较而很少对于传主的刻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个大略而看不到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英国的《约翰逊博士传》是传记文学中的不朽名作,英国人把它推重到极高的地位。这部书的细致是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位,但是的确也难免有些琐碎。而且由于约翰逊并不处子当时的政治中心,其人也并不能代表英国的一般人物,所以这部作品不是我们必须模仿的范本。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由于作者着墨无多,处处显得“颊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一样的道路,所以无论近代人怎么推崇这部作品,总会不免令人有“穿新鞋走老路”的戒心。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前,就不能算是认识。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已经陷落了,妻室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好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终于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使命。他不是没有缺点的,但是无论他有多大的缺点,他是唯一能够拯救那个时代的人物。(有删改)【相关链接】①自传和传人,本是性质类似的著述,除了因为作者立场的不同,因而有必要的区别以外,原来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西洋文学里,常会发生分类的麻烦。我们則传叙二字连用指明同类的文学。同时因为古代的用法,传人曰传,自叙曰叙,这种分别的观念,是一种原有的观念,所以传叙文学,包括叙、传在内,丝毫不感觉牵强。(朱东润《关丁传叙文学的几个名词》)②朱先生确是有儒家风度的学者,一身正气,因此他所选择的传主对象,差不多都是关心国计民生的有为之士。他强调关切现实,拯救危亡,尊崇气节与品格。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傅璇琮《理性的思索和情感的倾注——读朱东润先生史传文学随想》)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当年有所大学的中文系开传记研究课,课程内容却是韩愈、柳宗元的古文,朱东润就是因为这件事决心献身传记文学的研究。B.“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的”,这样的表述与其说写出了自己过去的经历,不如说反映了朱东润写自传时的心态。C.朱东润虽然认可国外的传记文学,但却担心“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D.出于自己的现实关怀來选择传主,是朱东润传记文学创作的—贯原则。有学者总体上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态度上略有保留。E.朱东润虽然认为“传叙文学”的说法更加科学,但为了避免常会发生的分类麻烦,还是在自传中釆用了“传记文学”的说法。【答案】B、E(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解题分析】A因果关系过于绝对。作者献身传记文学主要是因为兴趣。C选项错在”因此拒绝把近代人推崇的《维多利亚女王传》作为写作范本”,原文第九段中说“是不是我国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为范本呢?应当说是可以”;D选项主要是一句相关链接②来判断的,相关链接②并没有说“关注现实是一贯原则”“态度上有保留”也不全对,表达有误。※2.朱东润的传记文学观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研究史家和文人的作品;②研究别传;③从国外吸收传记文学有选择地吸取营养。④自身的实际创作。【解题分析】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此句分条作答。这道题实际上就是在问朱东润观点形成的过程、背景。通读全文可发现,文章1——3自然段是对人物、事件的背景介绍;4——5自然段讲述的是古代文学作品对近代传记文学的影响;第6自然段讲述别传对传记文学的影响;7——9自然段讲述国外传记文学对中国传记文学的影响;10——11自然段是述的是传主自己对传记文本的认识体会和创作,此部分是作者观点形成的阶段。那么4——9段就是形成的过程了,一共三层,所以可以归纳概括出三点内容:(1)受中国古代经典传记作品的启发帮助,(2)吸取别传作品写作方法中的精华,(3)从国外名作中吸收模仿传记文学的写作方法,然后可以答上第四点,作为保障,(4)自己开始尝试创作和归纳总结。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冋答。(6分)【答案】①不以人物的经历为主要内容,而重要写自己的“文学主张;②学术色彩较浓,详细的阐明自己传记文学的主张;③行文中介绍大量中外传记,使文中内容丰富外,让读者增长知识。【解题分析】答题关键点,首先是学术性的,其次是自传。传记分为自传、他传和评传,本文可以说兼有三者的特征。学术性的传记,自然以学术观点为主,思想深刻,分析透彻;传记的顺序也是以介绍自己学术观点的形成发展为线索的;自传的特点具有真实性、概括性,体现了人物思想变化的经历,更有时间感。其最后要结合相关链接①对文本特点的阐述,糅合起来。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8分)【答案】我同意朱东润先生的做法,因为他主张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应该注意:①对于传主的错误和缺陷,都是全部奉陈;②要入情入理的细致的分析;③细致但不琐碎;④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这样既真实有重点突出的表现出传主的精神品质。【解题分析】本题由两问组成。第一问属于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需要考生从文本中找出朱东润对传记文学创作的观点,与题(2)有关联之处。第二问属于考查认识探究能力,作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具体的分析,并有适当的拓展和延伸。表述时要注意语句简明连贯,言之有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轶事之外的辜鸿铭陈平原对于文人学者来说,没有轶事可供传诵,是一大遗憾。反过来,轶事太多,同样也是一大遗憾。相对而言,后者或许更可悲,餐桌上的轶事,由于被过度消费,甚至成了阅读的巨大障碍——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辜鸿铭。近代以来的读书人,对于辜氏奇特的身世以及非凡的语言能力,还有诸多妙语,比如辫子、茶壶、三寸金莲等,不乏拍案叫绝者。可一句“文坛怪杰”,就基本上将其“消费”掉了。由于国人对于文人轶事持久不衰的强烈兴趣,名满天下的辜鸿铭,其实没有多少及真正的听众。辜氏晚年自称京城一景,想来不无凄清落寞的感觉。满城争说辜鸿铭,这与西山看红叶或动物园里欣赏“国宝”大熊猫,差别不是太大。对于观赏者来说,有几人关心“观赏对象”的喜怒哀乐?辜氏著述大都用英文写作,这也妨碍国人的真正了解,造成这种尴尬的局面。直到近两年,作为思想家的辜氏,方才逐渐浮出水面。这种公众阅读兴趣的转移,很大程度应归功于辜氏著述中译本的陆续问世。国人对于辜氏的关注,开始超越“轶事”,转向“精神”。辜鸿铭的学术生涯,以严厉批评西方汉学家起步,并非偶然。首先是充满民族歧视与文化偏见,其次则是缺乏对于中国人“文学和哲学原则”的整体把握能力。前者衍化出一系列“抗议型”著述,最著名的莫过于1901年结集的《尊王篇》。谴责列强的对华政策,与此同时,为中国政府以及中华文明辩护。为了批驳列强作为侵略依据的“黄祸说”,辜氏重新分辨“文明与野蛮”:生活水平只是构成文明的条件,而不是文明本身;文明的
本文标题:如何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信息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21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