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1婚礼古称昏礼,因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进行,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就要出来,含有「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后来才加上「女」字偏旁写作「婚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礼仪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才开始有婚姻关系。至周代的时候,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称之为六礼。婚庆,具体来说指的是婚礼庆典策划。婚礼策划是指为客人量身打造的婚礼。它涵盖各种婚礼形式或是各种婚礼形式的组合体,它是根据每位新人的不同爱好、追求或诉求点而不同为新人量身定做的婚礼。可以说婚庆行业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长期以来都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和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婚庆行业也相应发生着许多变化。对于结婚,现在新婚人群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婚人群对于结婚的消费需求已由过去的模式化、单一化需求逐渐转变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加上现今结婚的人群大多为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浪漫温馨的婚庆方式。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专业婚庆公司的出现,婚庆行业正向专业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发展。一、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的机遇1、我国婚庆市场规模巨大,消费能力惊人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2007年3月3日发布的《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显示,我国最近5年来平均每年全国有近900万对新人登记结婚,中国婚博会组委会2007对全国6万对新人的调查表明,新人用于结婚花费的均价高达125081元,如果加上买车、买房,这个数字将达到557478元。《报告》中显示,华东是结婚成本最高的地区———新人们在不购置新车、新房的前提下,仍要拍出至少13万元筹办婚事。与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新人不同,以上海为代表的华东地区新人更愿意把钱花在新居装修上,而华北新人则更加热衷于花钱拍婚纱照、摆酒席、度蜜月。据全国结婚产业调查统计中心数据表明,全国2006年婚礼当日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2005-2007年上海市新婚夫妇的平均结婚消费约为18万元(不包含购房、购车的费用)。2000-2006年平均每年上海市登记结婚人数约为10万对,2007年结婚人数更是增长到17万对。按此计算,2007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用于婚庆消费的费用高达300亿元以上,接近于同2年上海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1%。根据调查现实,在新婚消费方面,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78.74%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67.66%的新人安排蜜月旅游;49.14%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为他们举办婚礼;36.83%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2、婚庆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如今现代意义上的婚庆行业进入中国市场还不到20年,国内婚庆行业与国际接轨只有短短的七八年时间。与传统加工制造业、餐饮业、百货零售业等几乎竞争白热化阶段的成熟期行业相比,婚庆业刚刚进入发展期,潜在的供需矛盾蕴藏着巨大的财富空间。据统计,中国未来国民婚庆消费每年将上涨100亿,婚庆行业无疑将是下一个待开采的金矿。婚庆产业正逐渐成长为一个新的朝阳产业,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的租售、婚纱摄影、婚礼庆典服务、婚宴酒席、珠宝首饰等行业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行业相关联,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巨大的市场需求,让许多与结婚相关的行业都能活得“潇洒”。根据《中国结婚产业发展调查报告2006-2007》统计调查,婚纱摄影是婚庆产业相关行业中利润率最高的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30%以上。以北京为例,全市共拥有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影楼4至5家,营业收入在800万到2000万元之间的影楼则多达20家,残酷竞争下的京城影楼利润率仍保持在30%左右;长沙影楼更维持着40%的高利经营。婚礼策划公司和婚纱企业的利润率则在15%至30%之间。二、我国婚庆产业发展现状婚庆产业化显现的最明显的标志是专业婚庆公司的大量产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出现第一家婚庆公司以来,婚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婚庆公司飞速发展的相呼应的是与婚庆有关的其他行业,如珠宝首饰、摄影摄像、婚纱等行业的发展。以婚庆公司为龙头包括摄影摄像、婚庆器材、新居家装等的婚庆行业链条已经形成并向纵深发展。所谓婚庆产业,是指为处于家庭生命周期中的新婚阶段(包括婚前准备、婚礼庆典、婚后蜜月等时期)的新婚人群提供系列产品和全面服务的各种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传统意义上仅重婚庆典礼的婚庆行业的延伸与补充。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3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1、产业链逐步形成我国结婚产业在婚礼服务、婚纱摄影、婚纱礼服生产、婚宴服务四大行业龙头企业带动下,76个关联行业相互连接,逐步形成了以结婚消费产品和服务为核心的行业集群。婚庆消费市场的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珠宝首饰等行业的发展日趋成熟,并与新婚消费的其他行业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室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40多个关联行业,逐步形成令人瞩目的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2、总量规模随着婚庆市场的快速发展,现已经形成了“五一”“十一”两个大的婚庆市场消费旺季,各地的婚纱摄影、婚礼服务、婚宴场所、蜜月旅游等企业早在每年的2、3月份和7、8月份就开始为这两大结婚旺季策划筹备。各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的企业数量持续增加,市场供给总量有所扩大。依据中国婚博会对相关行业专家的调研,全国婚纱影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影楼婚纱销量每年至少以20%的速度递增;北京2004年到2005年11月份有276家婚礼服务公司注册,2006年至少翻番。3、企业规模中国结婚产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规模较小,从业经营者水平参差不齐,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全国各城市的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10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40-60人,一些婚庆公司甚至只有一间办公室四处到处联系分项服务。尽管婚纱礼服生产企业具有大中型企业,但除中国潮州、厦门等大型生产基地外,手工定制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企业还是占大多数。为了对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规范,提升从业者的专业素质,2004年4月底,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从2004年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4业委员会出台一项政策,规定2004年五一前夕开始在国内婚庆行业推行婚庆策划人、主持人持证上岗制度。4、区域市场结构婚庆行业消费的区域性特点非常明确,婚庆产业的区域性特点也很明确,在全国各地区都有自己知名的婚庆策划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在当地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区域分布上,结婚产业各行业的企业产品销售和服务区域性很强,很少出现跨地区经营的大型连锁企业。服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相对发达城市,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发达的大中城市,在小城市的分布较少。5、地域性的行业品牌正在形成由于婚庆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除原来相关行业的迁移品牌外,真正全国性结婚产业品牌各地尚未形成,但一批在当地市场份额大、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领先企业,正在逐渐形成行业品牌,优势企业主导的行业整合将提升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近年来在北京、上海、广洲、深圳等新婚消费能力很强的地区,已经出现了连锁经营的服务企业,这涉及到婚纱礼服、婚纱摄影、婚礼服务等方面。例如色色摄影、金夫人摄影等知名影楼早就实现了全国连锁、本地分区布点的格局。6、产业发展城乡差距过大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传统风俗习惯仍较为浓厚,在广大农村地区。多数新人结婚仍没有找专业婚庆公司策划的习惯,婚礼宴席多在新人家中。可以的发展是,多数新人会选择婚车,婚纱及拍摄新婚影集等。7、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我国婚庆用品批发市场起步较晚,与消费需求一定的差距,近年来北京、上海、苏州等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下开始新建各类婚庆用品批发市场的建设,新市场建设热开始升温,新建婚庆市场多数以摄影器材和婚纱礼物为主题,面积基5本在2万平米以下,以中小型市场为主。三、我国婚庆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巨大的商机和市场需求相比,婚庆行业无论在产业规模还是服务水平上,还远远不能达到消费者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1、产业的无序发展调查显示,对婚庆公司表示基本满意的仅占10%左右。婚庆行业市场巨大、利润丰厚,发展前景不可估量,但是行业门槛却很低,企业水平、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诚信缺失,中国婚庆产业品牌成长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最终导致婚庆服务业鱼龙混杂,缺乏品牌号召力。大多数的婚庆公司都是民营企业,或是国有企业的三产。国内目前专业婚庆公司无几,业余类婚庆公司参差不齐,缺少管理规范。并且婚庆业的门槛较低,开展婚庆策划业务的方式也只有加盟和自办两种。一般成立一个婚庆公司仅需三五人的策划及实施团队,投资成本在10万元左右,通过专业书籍,短期专业培训,就可以开张了。如果每月订单3份以上一般就可以保本经营,每月订单在5至10份,就可以创造不菲的利润,每月订单15份以上,当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每月订单20份以上,半年内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其主要表现在:(1)产品服务同质化,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2)高端消费市场不成熟,缺乏为高收入新婚人群量身定做的产品和服务;(3)缺乏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营销模式;资源配置效率低下;(4)行业混乱无序,服务规范缺失;行业标准欠缺,行业管理力不从心;(5)缺乏创新的理念和服务,导致低价低质的恶性竞争。2、对消费者存在以次充好的等欺诈行为由于婚庆公司的服务是一次性服务,也是新人的一次性消费。婚礼的过程具有不可逆转性,婚庆服务的质量就更显重要。仔细观察这个婚庆市场,我们不难发现,婚庆业商机多多,婚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然而其中隐藏的“甜蜜陷阱”却也不少。其主要表现在(1)婚礼当天使用的婚车。如婚庆市场上出租的租金不菲的加长版林肯和凯迪拉克轿车,看起来非常豪华体面,但其实多半是用二手旧车改装6的。一些婚庆公司为了赚取高额利润,低价购置一些车龄很长的破旧的名牌轿车,私下改装给车做“拉长”手术:将车从中间切开,人为加长车轴和底盘,再焊接好车厢和车门,最后喷漆,花费不过几万元,“改”出来的加长车从外形上根本无法认出来。不知情的新人,花几千块钱租下这样的“加长豪华车”,却不知这种车的危险性。(2)婚礼仪式主持人。在婚礼现场,主持人可以说是整场婚礼的灵魂人物,主持人本身的策划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素质修养、文化底蕴往往能够决定一场婚宴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了新人的品位和素养。但是我们却往往能看到婚庆市场上“金牌司仪”随便定的现象。如今许多新人热衷于请“金牌司仪”主持婚礼,感觉“金牌司仪”有品质保障,不少婚庆公司也是在新人面前竭力推荐“金牌司仪”的卓越之处。然而,“金牌司仪”并没有严格的统一标准。一般而言,婚庆公司所掌握的司仪资源是相对固定的,所谓的“金牌司仪”和“普通司仪”,婚庆公司完全可以根据消费者的需求任意变更。如果消费者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婚庆公司可以把“普通司仪”说成是“金牌司仪”;如果消费者需要控制婚礼成本,觉得司仪价格太高,原先的“金牌司仪”又可以被婚庆公司说成“普通司仪”。据悉,目前各大城市婚庆司仪的主持费用从每场300元至1600元不等。新人们花1000多元预订“金牌司仪”,结果到场的很可能是“伪金牌司仪”,无形中造成了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损失。(3)婚礼鲜花。烘托喜庆气氛的装饰鲜花,其中也是暗藏玄机。婚庆协议上注明的是空运鲜花,而到了婚礼现场却变成了本市就地取材的鲜花,这样现象并不罕见。至于不同档次鲜花间的差别,婚礼当天忙碌的新人一般无暇顾及,也难以辨别,即使提出更换的要求,由于时间空间的原因,婚庆公司无法立即满足,新人为了不影响当天的婚礼气氛,也只能默认接受。而事后的纠纷协商往往不了了之。(4)还有“套餐”引上钩,“定金不退”,“摄影机”“摄像机”玩弄概念,酒席质次价高、婚庆公司为了赚钱不守协议等一系列违法经营的问题,都极大地损害了消费者的
本文标题:婚庆产业的现状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44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