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 巩义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巩义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郭晓安王会鲜范险峰巩义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自2002年秋季正式启动,至今已有半年时间了。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努力落实省、市课改工作要求,认真学习贯彻《课程标准》,积极实践“新教材”。在实验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无论是在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方面,还是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所确立的目标的落实上,以及落实《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等方面,作了大量扎实的工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全市课改工作稳步推进,各个学校课改工作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课改实验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行为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共同成长的可喜局面。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确保新课程改革实验顺利进行。自我市被宣布为河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我市教体局十分重视,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教研室为龙头,加大力度,建立组织。我市初中语文新课改实验以语文教研员为组长,把我市17个乡镇,59所初中,参加课改的273名教师,29000多名学生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协作区,任命了教研协作区区长。各区在市教研员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巩义市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和《巩义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意见》,并写出了本区实验方案,规定了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明确了课改实验的指导思想、实验目的、实验内容、方法步骤等一系列问题。教研员和各区区长,深入学校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情况,征求意见,指导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专项研究课改实验工作的实施和推进。各校制定完善了工作组织,明确了任务和目标,制定了具体有力的措施,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奠定了有力的思想和组织基础,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二、精心布署,加强培训,彻底转变教师观念。(一)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具体组织者、实施者,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改实验的成败。因此,2002年4月我市特邀课改专家吴刚平、傅道春、芦永利等教授在我市举行了三场新课程通识培训,全体教研员和校长、课改教师参加了学习。会后在我市进行了课改大讨论,给老师“洗”了脑子,更新了教学观念。2002年7月17日—7月19日,我市精心挑选了二百多名语文课改教师,顶着高达39℃的高温,走进河南省教育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培训。会上人教社聂鸿飞博士、黄伟编辑就新形势、新课程、新教材详细地进行辅导讲学;四川成都郫县花园中学胡兰老师做了一年来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介绍。这次培训还组织培训教师观看了深圳南山区的新课改录像课,使全体受培训的教师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上有了进一步提高。2002年9月,我市教研员亲自到国家新课改实验区山东青岛市进行考察学习。回来后用了4天时间,不分昼夜再次精心研究语文新课程标准,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撰写了有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语文课改意见《怎样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印发了《课改专辑》第二辑,后发表在《巩义报》上,有效地指导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实施。2002年10月,我市语文教研员带领本市第三初中王会鲜、范险峰等老师赴武汉参加“全国新课改研讨暨观摩大会”,聆听了多位专家和诸多名师的报告和授课,使这些优秀的课改教师进一步汲取了营养,为以后的课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2002年11月,我市教研员又到孟津进行考察学习,并结合我市课改实际情况,撰写了《语文课改中的几点体会》,发表在《教育时报》12月17日的教学研究专版上。(二)历次新课程观摩研讨活动、教学活动历程表述:1、2002年9月11日—9月12日,举行了巩义市新课程改革新教材第一次观摩研讨会,由市直一初中乔菊萍老师作了《山中访友》、市直三初中王会鲜老师作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市直三初中范险峰老师作了《女娲造人》、市直二初中黄荣先老师作了《散步》等课改课。与会教师近200人,打破了“如果教参没有了,训练题撤了,教师就不会控制课堂”的忧虑,初步树立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明晰了课堂教学的思路。2、2002年10月11日在市直三初中举行了巩义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第二次观摩研讨会。由市直三初中教师王会鲜作了综合性学习课《我爱我家》展示课、回郭镇一中教师高苍山作了《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文言文教学课、回郭镇六中教师孙素芳作了《天上的街市》等课,用具体范例对新课程标准来进行解答说明,使与会教师明确了语文课怎么上,综合性学习课怎么上的上课思路。3、2002年10月30日在市直三初中举行了巩义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第三次观摩研讨会,由康店三中教师赵莉丽作了《羚羊木雕》一课,市直三初中教师范险峰作了综合性学习课《探索月球的奥秘》的展示课。学生用一星期的课余时间,搜集资料,上网下载材料,进行抢答题、写文章发言的展示,使全体教师明确了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市教研室提出了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建立好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要求。在本次观摩研讨会上,范险峰老师的课受到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被推荐到“校长研讨会”上讲课打下了基础。4、2002年11月21日我市举行了巩义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第四次观摩研讨会,由市直三初中教师李会晓作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的展示课,康店一中崔许芳作《风筝》一课,康店一中张莹莹作《纸船》一课,市教研室作《怎样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的发言,强调了如何建立教师发展档案的问题。5、2002年12月5日我市举行了巩义市初中语文新课程第五次观摩会。由孝义三中教师刘素景作《世说新语二则》,另外市直二初中教师贺占菊作拓展性展示课《感悟亲情》。拓展新课程的开发,使课改走进了家庭,给与会教师以启发,为怎样开发课程资源起了个好头。(三)两次送课下乡活动1、2002年10月23日,我市教研室组织了到鲁庄送课下乡活动,由市直一初中教师乔菊萍作《山中访友》一课、市直三初中教师王会鲜作《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课,然后召开鲁庄全镇初一语文教师座谈会,进行交流,效果很好。2、2002年11月20日,我市教研室组织了优秀教师到新中镇的送课下乡活动。由市直二初中教师黄荣先作《散步》一课、市直三初中教师范险峰作《女娲造人》一课,她们分别介绍了自己作课的思路和经验,也介绍了她们学校的作法,并解答了教师的疑难问题,讲解了怎样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和学生成长记录袋等问题。(四)参加两次全市新课程改革校长研讨会。1、2002年11月15日,全市中小学校长在市直三初中举行“新课改现场会”,初中优秀语文教师范险峰作了观摩课,受到了一致好评,这对语文学科是一次检阅,也是一次鼓励。2、2002年11月15日,全市中小学校长又在北山口一中举行了新课改现场会,初中语文优秀教师刘彩景、李小聪作了观摩课,为全市校长所称道。(五)每个教研协作区四次大型课改活动。仅以南区为例:1、2002年9月19日在北山口一中组织西村、夹津口、涉村、桃园、劳改矿等六单位各科课改教师200人参加举行第一教研活动,讲课教师5人,效果很好。2、2002年10月30日,在西村六中,开展协作区第二次教研活动,参加人员200人,作课教师2人。3、2002年11月16日,在夹津口一中,开展了协作区第三次教研活动,参加人员200人,作课教师9人,同时评课研讨。4、2002年12月14日在涉村三中,开展了协作区第四次教研活动,参加人员110人,作课教师9人,气氛热烈。半年来,语文课改活动共进行了十三次,作观摩课57人次,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特别是语文老师每人写一篇心得体会,写一篇优秀教案,使课改在巩义市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初步走向了辉煌。教师教学观念得到了初步的改变,课堂结构初步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得到了动脑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他们的开放性、创造精神初步得到了发扬,打了一场艰难的漂亮仗。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我市课改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理念有了大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以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中心,从学生的终生可持续性发展着想,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来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三、精心备课,巧设教案,力争每节课都成为课改优质课。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主阵地,要想使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体现新理念、新思路,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为使每节课上得成功,全市各初中学校制定了备课、上课等教研制度,倡导“没有研究的课不备,没有备好的课不上”,并建立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制度,一周一总结,使教师能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改正。同时,全市各初中还在“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档案”中设立了每周一案,每周两听课,并用书面形式写出听后反思,真正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为使课堂真正做到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语文教研会上,探讨了各类课型的教法。如对于新课型,初次接触的文言文等,要“扶着学生走”,而对于一些讲读课,则需要“领着学生走”,对于自读课及一些课外阅读,力争“让学生自己走”。同时,倡导“个性化教学”、“没有个性化的教师,教不出个性化的学生”。在新课程实施中,我市教师王会鲜、范险峰、李会晓、李文杰等做了“综合性学习实践课”。他们的展示过程,使全市课改教师深受感触,在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组织语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四、完善评价体系,建立了“学生成长记录袋”。在新课程改革中,评价已失去了以往甄别与选拔的性质,而是多元、提高与激励。为使“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落实到实处,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并统一认识,转变观念,准确把握“形成性”评价的基本要求,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使师生不断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为使语文学科能充分在课改中起到带头作用,在我市教研员的指导下,各校让学生动手制作“学生成长记录袋”,并自制封面。看着学生制作的形式多样、内容各异的档案袋,我们深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浓而感叹。在制作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帮助,集体研讨,定样式、选封面、定内容,各班有各班的特色,为“形成性评价”起了奠基作用。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后,为使其真正起到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我们把记录内容简单分为“自评卡”、“师评卡”、“家评卡”、“进步足迹”、“未来畅想”等项目,并让每个学生依据自身需要或各学科需要再自行添加,如“语文学科过程评价量表”、“语文学科课堂激励卡”、“优秀作文激励卡”、“研究课题”、“最满意的一堂课”等内容。学习评价指标的多样化,使学生不再为一点小小的错误而沮丧,也不再为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而耿耿于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与同学的合作交流多了,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你追我赶的竞争场面也更激烈了,每个学生都从各个方面展示着自已的才华,在“风采展示活动”中学生自编课本剧、小品、诗朗诵等,以各种形式提高着自身素质。对语文学科而言,我们还专门制订了“平时成绩”这一栏,由教师评分、小组评分、自己评分三项构成,内容涉及各个方面,有道德品质、基础知识、朗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平时作业、交流合作、搜集处理信息能力、课堂表现等。“平时成绩”一月一评,使学生能及时看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以便反思改正。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我们的课程评价功能正逐步由“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转变为“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使评价真正为学生发展服务。五、建立好教师发展档案。为了推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确保课改的科学性,促进教师发展,教师备有教育教学发展档案,要求教师及时记录教学体会,撰写教学札记,写好一月一次的教学反思及课改体会,把申报的课改教研课题实验方案记录在案。同时要求教师根据各学科特点为学生设计出激励卡,并灵活运用。此外还建立了和学生交朋友的双向本,一周一次的心灵交流,要学生写出交流后的感受,学校定期检查。我市青年教师李会晓在档
本文标题:巩义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实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5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