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巴彦县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
1巴彦县耕地地力评价与土壤改良利用黑龙江省巴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土肥站151800王喜斌姜忠军一、概况巴彦县耕地总面积为232027.85公顷,其中旱田面积210361.2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0.7%;水田面积21666.7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9.3%.这次耕地地力评价将巴彦县基本土壤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地74334.32公顷,占32.04%;二级地81178.91公顷,占34.97%;三级地45738.01公顷,占19.71%;四级地30776.61公顷,占13.26%。一级地属高产田土壤,面积共74334.32公顷,占32.04%;二、三级为中产田土壤,面积为126916.92公顷,占54.7%;四级为低产田土壤,面积30776.61公顷,占13.26%;中低产田合计157693.53公顷,占基本土壤面积的67.96%。按照《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归并,全县现有国家四级地74334.32公顷,占32.04%;五级地81178.91公顷,占34.97%;六级地30776.61公顷,占13.26%。见表1、表2。表1土壤地力分级统计表地力分级地力综合指数分级(IFI)土壤面积(hm2)占基本土壤面积(%)产量(kg/hm2)一级>0.6574334.3230.0﹥10500二级0.61~0.6581178.9136.09000~9500三级0.58~0.6145738.0122.18500~9000四级﹤0.5830776.619.98000~8500表2巴彦县耕地地力(国家级)分级统计表国家级IFI平均值耕地面积(hm2)占基本农田面(%)产量(kg/hm2)四>0.6574334.3230.09000~10500五0.61~0.6581178.9136.07500~9000六0.58~0.6145738.0122.16000~7500七﹤0.5830776.619.94500~6000从地力等级的分布特征来看,等级的高低与地形部位、土壤类型密切相关。高2产土壤主要集中在南部、西北部的岗平地和平坦的冲积洪积波状平原上,行政区域包括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西集镇、红光乡、兴隆镇、万发镇和德祥乡等乡镇,这一地区土壤类型以黑土、草甸土为主,地势平坦,土质肥沃,耕地资源丰富;中低产土壤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和盆地,以及起伏岗地,行政区域包括黑山镇、山后乡、天增镇、洼兴镇、镇东乡、龙庙镇、华山乡和丰乐乡等乡镇,土壤类型主要是白浆化黑土和暗棕壤和白浆土,地貌类型较多。其它乡镇地力水平介于中间。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分析(一)耕地地力等级变化这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显示,巴彦县耕地地力等级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产田土壤有所减少,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35.6%下降到32.04%;中产田土壤显著增加,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23.9%上升到54.7%;低产田土壤也减少,比例由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的40.5%下降到13.26%。分析巴彦县耕地地力等级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多年来加强了农田水土流失治理,又把当时的涝洼地大部分开发成水田,大大降低了土壤侵蚀危害程度,使低产变中产;二是随着气候的变化,降雨量的增加,易旱地块减少。三是农防林建设,减少了风蚀,土壤表土损失减少。(二)耕地土壤养分状况1、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据统计,全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34.6g/kg,10~20g/kg的占1.46%,面积约0.37万公顷,含量平均为32.43g/kg,大于60g/kg的占0.08%,面积约0.01万公顷;土壤有效磷含量平均为52.94mg/kg,含量在10~20mg/kg范围内的轻度缺磷耕地所占比例为3.42%,面积约7900公顷。小于5mg/kg的严重缺磷面积占0.8%,面积约1900公顷;有效钾含量平均为161.7mg/kg,含量在50~100mg/kg范围的轻度缺钾耕地占7%,面积约万16000公顷,含量30~50mg/kg的严重缺钾面积占0.07%。巴彦县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平均1.69mg/kg,变化幅度在0.2~7.1mg/kg。按照现在的土壤有效锌分级标准我县耕地有效锌含量在1.00~5.00mg/kg之间,80%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为中等水平。其中山后乡含量最高为2.34mg/kg,巴彦港镇、丰乐3乡、龙庙镇、松花江乡、西集镇、镇东乡等乡镇土壤有效锌的含量均高于全县的平均值,最低为华山乡,平均达到1.16mg/kg。巴彦县耕地有效铜含量平均值为1.9mg/kg,变化幅度在0.6~5.7mg/kg。调查样本中均大于0.2mg/kg的临界值。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有效铜的分级标准,小于0.1mg/kg为严重缺铜,0.1~0.2mg/kg为轻度缺铜,0.2~1.0mg/kg为基本不缺铜,1.0~1.8mg/kg为丰铜,大于1.8mg/kg为极丰。巴彦县耕地有效铁平均为48.7mg/kg,变化值在17.5~158.7mg/kg。根据土壤有效铁的分级标准,土壤有效铁2.5mg/kg为严重缺铁(很低);2.5~4.5mg/kg为轻度缺铁(低);4.5~10mg/kg为基本不缺铁(中等);10~20mg/kg为丰铁(高);大于20mg/kg为极丰(很高)。在2518个调查样本中,都高于10mg/kg说明巴彦县耕地土壤中不缺铁。巴彦县耕地有效锰平均值为47.7mg/kg,变化幅度在8.2~126.2mg/kg,根据土壤有效锰的分级标准,土壤有效锰的临界值为5.0mg/kg(严重缺锰,很低),大于15mg/kg为丰富。调查样本中80.5%的大于15mg/kg丰富级,说明巴彦县耕地土壤中有效锰比较丰富。2、土壤理化性状巴彦县耕地土壤容重平均为1.14g/cm3,变化幅度在0.83~1.48g/cm3。全县主要耕地土壤类型中,黑土平均为1.13g/cm3,白浆土1.13g/cm3,草甸土平均为1.13g/cm3,沼泽土1.11g/cm3,新积土1.17g/cm3,暗棕壤1.12g/cm3,泥炭土1.15g/cm3,水稻土1.20g/cm3。土类间水稻土、新积土、泥炭土容重均较高;沼泽土容重较小。这次耕地地力评价与二次土壤普查测土对比土壤容重有降低趋势。全县土壤耕地pH平均为6.04,变化幅度在4.8~8.5之间。在全县土壤中,沼泽土pH平均值最高为6.3,其次是泥炭土和新积土分别为6.2和6.0,最低的是水稻土pH为5.6。按照水平分布和土壤类型分析看,土壤pH值有降低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三)障碍因素及其成因1、干旱调查结果表明,土壤干旱己成为当前限制农业生产的最主要障碍因素。巴彦县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降雨量587.7毫米,年际间变化较大,年最大降水量700.3毫米,年最小降雨量331.1毫米,降雨量变化率为18.6%。4由于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在6~8月份,降水量为292.6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9.78%。地表水资源:境内有松花江、少陵河、泥河等14条河流,河流总长475.7公里,走向有东北向西南,流经8个乡镇,流域控制面积达2498平方公里。松花江流经我县南部三个乡镇,流长39.2公里。地下水资源:巴彦县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的坡积、洪积层和残积层及基岩裂隙中有少量水源;中部丘陵漫岗和北部冲积洪积坡状平原;南部河谷平原。全县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5亿立方米,由于受地形、地物等条件影响,一般可开采60%左右,按此计算,年利用量2.28亿立方米,而目前地下水实际年开采量仅3744万立方米,占可开采量的16.5%。调查结果表明,现行的耕作制度也是造成土壤干旱的主要因素。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随着农村的农业机械由集体保有向个体农户保有和农机具由以大型农业机械为主向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转变,巴彦县土壤的耕作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连年秋翻、整地作业和以畜力为主要动力实施各种田间作业的传统耕作制度,逐步被以小四轮拖拉机为主要动力进行灭茬、整地、施肥、播种、镇压及中耕作业的耕作制度所代替。由于小型拖拉机功率小,不能进行秋翻;灭茬时旋耕深度浅,作业幅度窄,仅限于垄台,难于涉及垄帮底处;整地、播种、施肥及耥地等田间作业也均很少能触动垄帮底处。常此下去,就形成了“波浪型”犁底层构造剖面。其主要特征:一是耕层厚度较薄,一般仅为12~20cm;二是耕层有效土壤量少,每公顷仅为1205吨左右,约为“平面型”犁底层构造剖面140吨的一半;三是土壤紧实,垄脚和犁底层的硬度一般在36kg/cm3以上;四是土壤的含水量较低,平均仅为18.6%。由于土层薄,有效土壤量减少,土壤容重增大,孔隙度缩小,通透性变差,持水量降低,导致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下降。由此可见,巴彦县现行的耕作制度对耕层土壤接纳大气降水极为不利,造成了有限的降水利用率低下,从而导致土壤持续发生干旱。2、瘠薄这次调查显示,巴彦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土壤土层厚度小于25cm的面积大约有69000公顷,其中土层厚度在15~20cm的薄层黑土为76000公顷,10~20cm的破皮黄黑土为18000公顷,其他56000公顷为草甸土和水稻土。这部分耕地土层较5薄,土壤结构较差,养分含量相对较低,另外由于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易跑水跑肥,因此绝大部分为中低产田土壤。土壤瘠薄产生的原因:一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风沙土,由于形成年代短、土层薄,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份少,养分低下;二是土壤侵蚀造成的,中西部等乡镇的大部分耕地,处于起伏坡岗地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东北部等乡镇的部分耕地,处于低山丘陵和盆地,易于造成水蚀和风蚀,使土层变薄,土壤贫瘠;南部等乡镇地势低平易形成内涝。三是现行的耕作制度是造成土层变薄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连年小型机械浅翻作业,犁底层紧实,导致土壤接纳降水的能力较低,容易产生径流,同时地表长期裸露休闲,破坏了土壤结构,在干旱多风的春季,容易造成表层黑土随风移动,即发生风蚀。四是有机肥减少。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农民一直把增施有机肥做为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近年来,随着化肥用量的猛增,有机肥料用量下降,80%以上的地块成为“卫生田”,影响了土壤养分的维持和提高。3、渍涝巴彦县境内有松花江流过,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有涝洼耕地面积1000公顷。但随着气候的变化,降雨量的减少,涝区地下水位已经下降到一定深度,江河也很少泛滥,特别是在兴修一些农田水利工程后,当时的涝洼地部分已被开发成水田,这样就使渍涝面积大为减少。据这次耕地地力调查统计,巴彦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现有低洼易涝耕地27000公顷左右。这些耕地所处地势极其低洼,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畅,易受洪涝和内涝的双重威胁。三、巴彦县耕地土壤改良利用目标(一)总体目标1、粮食增产目标巴彦县是黑龙江省粮食的主产县、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2008年,粮食总产达到17.5亿公斤,在全国名列前茅。这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显示,巴彦县中低产田土壤还占有相当的比例,另外高产田土壤也有一定的潜力可挖,因此增产潜力十分巨大,若通过适当措施加以改良,消除或减轻土壤中障碍因素的影响,可使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变稳产甚至更高产。如果按地力普遍提高一个等级(保守数字),每公顷增产粮食1200公斤计算,巴彦县每年可增产粮食2.7亿公斤,这样每年粮食总产可达到20.2亿公斤。62、生态环境建设目标巴彦县耕地土壤在开垦初期,农田生态系统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然而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以粮为纲”,过渡开垦并采取掠夺式经营,致使生态系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导致风灾频繁、旱象严重、水土流失加剧。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是恢复建立稳定复合的农田生态系统,依据这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下决心调整农、林、牧结构,彻底改变单纯种植粮食的现状,对坡度大、侵蚀重、地力瘠薄的部分坡耕地黑土要坚决退耕还林还草,此外要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增加森林覆盖率,这样就使农田生态系统与草地生态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达到合理有机的结合,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3、社会发展目标巴彦县是农业大县,农民的收入以
本文标题:巴彦县耕地地力评价专题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5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