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学习心理第三节学习迁移
第四章学习心理第三节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种类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正迁移(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零迁移两种学习可能不发生影响。这是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根据迁移发生的方向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举一反三”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水平迁移(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纵向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或经过某种要素的重新组合迁移到新情境中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原理、原则和态度的具体应用具体迁移(特殊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习得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根据迁移的程度自迁移个体所学的经验影响着相同情境中任务的操作近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与原先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加以运用远迁移已习得的知识或技能在新的不相似情境中的运用根据迁移的路径低路迁移指以一种自发的或自动的方式所形成的技能的迁移高路迁移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同化性迁移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变化。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3、学习迁移的作用A、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B、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C、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学习迁移理论A、早期的迁移理论有: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理论B、当代的迁移理论有: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产生式理论、情境性理论5、早期的迁移理论A、形式训练说:是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以官能心理学为心理学基础。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发的。形式训练说还认为,训练和改进心理官能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它缺乏科学的依据。B、相同要素说:桑代克等人认为,迁移是非常具体的、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两种情境中相同要素越多,迁移的量也就越大。与此同时,武德沃斯通过研究也得出了与桑代克相同的结论,因此将相同要素说改为共同要素说。根据共同要素说,如果两种学习活动含有共同成分,无论学习者是否意识到这种成分的共同性,都会有迁移现象产生。C、概括化理论: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对原理了解、概括得越好,迁移效果也越好。贾德在1908年所做的水下击靶实验,是概括化理论的经典实验。D、关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化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是对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和顿悟,而非由于具有共同成分或原理而自动产生。他们认为学生“顿悟”情境中原理、原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手段——目的之间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苛勒所做的“小鸡觅食”实验是支持关系转化说的经典实验。6、当代的迁移理论A、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具体的看,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认知结构的主要变量对学习迁移产生影响(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和稳定性{包括清晰性}是影响迁移的三个关键认知结构变量)B、产生式理论:产生式的基本思想是: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产生式迁移理论是根据安德森的思维适应性控制理论(简称ACT)发展而来的。产生式的相似是迁移产生的条件。两项任务共有的产生式数量决定迁移水平,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以便为后继的学习做准备。C、情境性理论:格林诺等人提出。他们认为迁移问题主要是说明在一种情境中学习去参与某种活动,将如何影响在不同情境中参与另一种活动的能力。迁移就在于如何以不变的活动结构或动作图式来适应不同的情境。7、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条件)A、学习材料的特点。学习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知识的主要来源,对学习迁移有着重要影响。B、原有的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产生有重要影响。C、对学习情境的理解。大多数心理学理论都强调情境在迁移中具有重要作用。D、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心向)。心理准备状态是在过去学习或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又对未来的学习或活动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是积极的,有时候是消极的。学习定势在迁移研究中是较多讨论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所谓定势就是指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动。定势的作用有两重性:一是积极的促进作用;二是消极的阻碍作用。)E、学习策略的水平。学习策略和方法对学习迁移效果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主要表现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对迁移的影响。学习策略对迁移的主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发展水平、学习策略的丰富程度以及依据情境的变化灵活运用等方面。F、智力与能力。个体智能的高低对学习迁移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G、教师的指导。教师有意识的指导能令学习者发生正迁移。8、如何促进学生有效的迁移A、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一是精选教材,提高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水平。教材内容的设计上最关键的是要包含基础知识和原理。但也必须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阐明这些概念原理的使用条件,这有利于迁移的产生。二是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组织特点。教材内容还要保持结构化、一体化和网络化的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迁移的发生。B、合理编排教学方式,促进迁移。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一方面要抓住教材内容的核心,另一方面要合理安排教学程序,使学生顺利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迁移的效果。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细节的顺序,渐进分化。二是应当注意将各个内容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三是依据学生学习的特点,教学过程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实现迁移的重要条件是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共同点,因此教学次序要合理,尽量在回忆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四是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知识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还可分成若干小步子,让后一步的学习建立在前一步的基础之上,前一步的学习为后一步提供固定点。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须安排好教学内容的顺序,使教学内容的联结达到最佳化。C、教授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话给予教育者的启示是,学习不只是要让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即掌握学习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学习就可以实现最普遍的迁移。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对各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帮助学生认识问题之间的关系,寻找新旧知识或课题的共同特点,归纳知识经验的原理、法则、定理、规律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学习,以促进更有效的迁移。D、改进对学生的评价教学条件下的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教育性,有效运用评价手段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学习迁移具有积极的作用。
本文标题:学习心理第三节学习迁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71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