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西方货币银行学01(1)
第一篇货币、信用与经济第一章货币与经济货币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货币原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和交换的扩大,货币形式又不断演进,现在已经发展到脱离为特殊商品的新阶段。在商品经济中,货币和商品是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但货币又有其自身运动规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货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人们能正确地认识并利用其规律时,货币便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反之,则引起经济的混乱。因此,研究货币与经济的关系以及货币运动的规律,成为货币银行学的中心议题。第一节货币的职能货币是表现、衡量和实现商品价值的工具。在任何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货币均执行四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一、价值尺度(StandardofValue)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和劳务的价值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所谓衡量商品的价值就是评价、计算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而表现商品的价值是把社会承认的社会劳动表现为一定数量同质的货币。(一)价值尺度职能的含义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理论上,价值的真正尺度(或内在尺度)是劳动时间。但是,由于商品的内在矛盾,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并不一定就是社会承认的劳动。商品具有多少社会劳动,要通过交换到的货币来证明。由于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量,它使商品的价值表现外部化。因此,货币是商品价值的外部尺度,它衡量和评价商品包含多少社会劳动,并把社会承认的劳动量表示为一定数量的货币。用货币来检验商品包含的社会劳动,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内涵。(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在:它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价格),“……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1单位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商品的价格,它是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单位货币的价值量之比。如1单位A商品等于5元,5元便是A商品的价格。价格与价值量的关系是: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例变化,与单位货币价值量成反比例变化。要正确反映商品的价值,就要求单位货币的价值量保持稳定。因此,一旦货币形式确立,币值稳定是货币顺利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前提条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商品的供求条件会有变化,价格反映商品价值量的准确性是相对的,或者说,价格的变动只是从趋势上反映了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三)价格标准——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技术规定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的价值,要求货币本身具有货币单位。从商品价格的含义可见,要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价格,必须首先确定单位货币的价值量。包含或代表一定价值量的货币单位被称为价格标准。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单位,是人们对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所作的技术规定。如美元、英镑等。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的货币单位通常规定有一定的含金量,如1美元等于1/35盎司纯金。因此,货币商品论者把价格标准解释为由法律规定的货币单位所包含的金属重量。但这难以解释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与贵金属脱钩的纸币的价格标准。贵金属是劳动产品,它具有一定的价值量,而脱离贵盆属的纸币则直接代表一定的价值量(详见第二节)。因此,我们赋予价格标准的一般含义是“包含或代表一定价值量的货币单位”。这符合一切货币形式。二、流通手段(MediumOfExchange)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易媒介时,就是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12页。(一)充当流通手段的基本条件良好的流通手段的基本要求有三个:其一是普遍接受性,即在交易中公众都乐于接受;其二是购买力(或价值)相对稳定。因为充当媒介物的货币是交换的手段而非目的,只有商品生产者卖出商品的价值与所得货币能购买到的商品价值大体相当时,人们才愿意接受货币;其三是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供给应富于弹性。流通手段的过多或过少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货币流通量,应该有一种调节机制,以保障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的协调。(二)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特点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中与各种商品不断换位,从一个人手里转到另一个人手里。货币在流通中是作为交换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它在流通中成为转瞬即逝的东西,人们关心的是它的购买力,而不是货币实体本身。只要货币的价值稳定,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既可以是货币商品实体(如实物,金,银等),也可以是不足值的价值符号(如银行券和纸币)。可见,价值符号正是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功能的产物。(三)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效果货币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一方面使直接的物物交换变成以货币为媒介的间接交换(即商品流通)。商品流通解决了物物交换所面临的“需求的双重巧合”和“时空的双重巧合”的难题,促进了交换和专业分工的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直接物物交换的买卖统一过程,分裂为先卖后买两个独立的过程,因而产生了供求脱节的可能性。三、价值储藏手段(StoreofValue)货币一旦退出流通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就执行价值储藏手段的职能。(一)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储藏手段,是因为它是一般等价物和价值的代表,具有和——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货币储藏是储存财富,更重要的是储存购买力。因此,凡是货币,不论是足值的贵金属货币还是纸币,都具有储存价值的职能。如果认为只有是值的贵金属才具有这一职能,这是片面的。这种观点只看到了储藏货币的作用之…即储存财富,而忽视了储存购买力这一重要作用。(二)价值储藏形式及其发展货币并不是唯一储存价值的手段,除货币外,人们还用各种非货币资产(如普通商品、有价证券等)保存价值,以备将来之用。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价值贮藏的目的和所采取的形式是不同的。最初的价值贮藏形式主要是某些具体商品。随着贵金属货币的出现,人们就用铸币或贵金属条块形式的窖藏来保存价值和购买力。在现代经济中,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各种信用工具的出现,各种流动资产、不动产和货币一起形成资产组合,成为当代价值贮藏的主要形式。以非货币资产的方式保存价值,有许多优点:它们能以利息、利润和租金等形式给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在货币贬值时,非货币资产的价格一般会上升,比持有货币更为合算;实物(如房地产)还可以提供一定的服务等。但是,与货币相比,它们作为储存价值的手段也有许多缺点,如需要支付一定的保管费用,价格可能下跌,特别是它们不像货币那样具有普遍接受性,它们换成其它商品或变换成货币都要花费一定的成本。而货币作为一般价值的代表,它具有其他价值储存手段无法替代的优点现代经济中,货币贮藏主要是以纸币和银行存款的形式。(三)储藏货币的作用在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人们是为贮藏而贮藏,多表现为实物、金银铸币及其条块的窖藏。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储藏货币主要是作为再生产的准备金,它形成社会积累。储藏货币有两种用途:一是作为未来的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准备金,二是用作未来投资的资本积累。四、支付手段(MeansofPayment)货币在清偿债务时充当延期支付的工具,就是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一)延期支付的范围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起初只在流通领域内出现,它起源于商品的信用交易。在商品赊销和预付货款时,商品的让渡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分离,货币便充当延期支付的手段。当商品生产发展到相当程度后,货币的支付手段功能就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用来支付赋税、地租、工资等。货币作为延期支付手段的特征是:经济行为的发生与货币支付在时间上有间隔。若两者同时发生,货币便是作为流通手段,这是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之间的主要区别。(二)延期支付的作用在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延期支付日益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重要性已超过了流通手段,在经济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各种清算机构相应建立,债务到期时互相抵消和转划帐款,债务人只需清偿到期的债务余额。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需要量。(三)支付手段职能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是一切信用关系顺利建立的基础。信用关系的建立对经济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克服了现货交易对商品生产的限制,使企业可以突破自身积累的范围进行扩大再生产,大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另一方面造成了买卖进一步脱节,大大加深了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因为货币支付手段的扩展,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链,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货币的四种职能各有独自的内涵和作用,但相互之间又紧密相联。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具有货币质的规定性,而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是货币的派生职能,不能作为货币性质的规定。在当今世界经济中,有些国家的货币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充当一般等价(确定汇率)、一般支付手段(平衡国际收支差额)、一般购买手段(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普遍接受性)以及一般价值储藏手段(国际储备资产),从而起着世界货币的作用。但世界货币并不是货币一个单独的职能,它只是商品生产和交换超出国界,导致货币四项职能在世界范围内延伸的结果,货币的职能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中曾论述到黄金的世界货币作用,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将世界货币作为一个独立于货币四个职能以外的单独职能加以看待,只是强调了黄金货币在世界范围内执行货币四个职能更具有一般性。在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以后,黄金作为货币形式已被纸币取代。然而,并非各国的货币都有世界货币的作用,目前起到世界货币作用的主要有美元、英镑、法郎、马克、日元和特别提款权(SDR)。第二节货币的本质与形式一、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西方学者往往从商品交换发展史的现象人手,从物物交换的困难出发探索货币的起源与特征。他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这是从货币的职能表象来认识货币的,它不能说明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为什么具有普遍接受性,因而其认识是肤浅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首篇对货币理论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核心,沿着两条主线来研究货币:一是从历史的角度,从商品交换的发展人手,得出货币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金银天然不是货币,只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成为货币;另一条是从逻辑的角度,从商品内在矛盾人手,分析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得出货币是从商品群中分离出来的,作为表现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可知,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商品经济中,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人类劳动,是客观存在的,但无法通过商品自身的物理属性表现出来。一种商品只有同另一种东西相交换,为社会所接受,其私人劳动才能表现为社会劳动,价值才得以实现。在货币出现以前,一种商品的价值(相对价值形式)只有用与之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等价形式)的使用价值表现出来。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历经价值形式的演变,货币才从商品群中自发地分离出来,成为衡量、表现和实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从而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便用货币来表现,它是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高级阶段。马克思在研究19世纪中期的金本位制的基础上,揭不出货币原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而把货币与其他普遍商品区别卉来,这是对货币理论的重大贡献。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有两个基本特征:(一)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直接体现为社会劳动,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它是商品世界里自发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直接是私人劳动,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要用它来表现、衡量和实现,只有交换到货币,生产劳动才能获得社会的承认;而且有多少劳动得到承认,也取决于交换到多少货币。只有符合社会必要劳动耗费部分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因此,货币是唯一核算社会劳动的工具。(二)货币是一般的交换媒介,它具有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即五条件地和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在商品交换中,货币在商品价值的表现和实现中起着中介作用,用于传导不同商品的价值比例。此时,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不再是消费的对象,而是转瞬即逝的交换中介,因而不一定要求是具体商品,它可以摆脱商品的躯壳,“在流通中升华为它自身的象
本文标题:西方货币银行学01(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