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和有关要求(一)听课制度1、行政领导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2、行政领导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层次教师的课要全面听,力求每学年对所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都有所掌握,尤其要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偏弱教师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教师对本学科的课程要重点听,体现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3、认真做好听课记录。(1)项目填写齐全。包括:学校、班级、科目、授课教师姓名、听课时间、节次、课题,并标明听课节数。(2)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简记主要教学环节、任务,重点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情况。(3)旁评和总评是听课人缜密思考的结果、智慧的结晶,是听课记录的核心内容。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对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4、课后要与授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5、每学期对听课情况进行检查评价。(二)专题讲座制度1、校长:要从宏观上、结合当前教改的大背景和本校教学现状,每学期亲自为教师做教学形势报告分析1次,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指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明教改方向。2、分管教学副校长或教务主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本校教师的教学状况、学生的学习状况,要从优点(成绩)、问题、下一阶段主要目标任务及改进措施等几方面来安排结构,每学期2次。3、参加外出培训的教师要开展校本培训,为本校教师开讲座。专题讲座和教学分析都要形成书面材料,并面向全体行政或教师进行宣讲,其中专题讲座材料要打印下发到各校或教研组,并进行归档整理。(三)行政、教师业务学习制度1、集体学习。(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教师每周三下午1次。(2)要注重学习的计划性、系统性。每学期都要拟定学习内容安排表,包括时间、内容、主题、主讲人等。(3)集体学习要有问题意识且贯穿始终,要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多种机会参与研讨、交流,发表不同见解。要让青年骨干教师多承担学习任务。(4)有原始学习材料或讲稿,有主要学习内容解说及研讨记录,其中研讨记录要成为学习记录的重要组成部分。2、自学要求。(1)每学期摘记笔记不少于3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2)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提倡每学年读一本专著。(3)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写下所感所悟。(4)每次摘记要注明出处(报刊名、出版日期、作者等)、摘记日期。(四)行政参与教科研制度1、课题:每位校级领导参与指导一个本校确定研究课题,参与研究活动每学期2次以上,提出指导性意见或建议。2、教研:校级领导必须参加教研组长会并深入教研组,校长每学期2次以上,副校长每学期4次以上,参与研讨、进行辅导讲座活动等(教研活动记录中要有详细记录)。(五)行政指导青年教师制度1、坚持重点培养,塑造名师。省市学科带头人、小学中学高级老师、特级教师、省市优秀教师及每位行政确定自己的培养对象,至少带1名教师,。2、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骨干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对他们擅长学科进行重点听课、跟踪听课,其中校长不少于5节,其他行政不少于10节。(六)教师及学校工作质量评价要求1、开展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工作。(1)制定以师德、能力、效能为重点的《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方案》。直接对教师工作质量进行评价。(2)每次常规检查记录(含等级评定)作为形成性评价材料。(3)每学期末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价。每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并写出评语鉴定;各小学将本校教师工作质量评价成绩进行统计连同评语鉴定上交中心小学一份存档。教师终结性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升级的依据。各小学要建立教师发展个人专项档案,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总结、形成性及终结性评价材料、受奖情况等,真实全面记录、反映教师工作轨迹及业绩。2、开展对所属学校的工作质量评价。(1)参照《福建省教师工作年度考核评价方案》制定《崇安中心小学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方案》。(2)每学期通过定期检查或抽查对各校进行评价,学年末进行终结性评价。评价材料专档保存。(七)教研活动要求教研活动,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为进一步强化教研组管理,克服教研活动的盲目性、随意性,努力提高教研活动实效,特对教研组活动提出如下要求: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设置学科或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并落实行政参与教科研制度,强化对教研组的管理。教研活动可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坚持统一管理。每学期每个教研组活动不少于5次,每次活动时间根据活动内容可长、可短,具体要求由学校安排。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各校要依据中心小学的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工作计划。各教研组依据中心小学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本组活动计划,可单行也可融入教研活动记录中。3、做好记录活动记录要规范,提倡采用学校统一印制的表格式,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情况统计、分析,考勤记录、活动安排表、每次的活动记录(时间、地点、内容、过程记录等)。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等。(对于听课,可略记听课过程,详记评课内容。)4、活动内容、形式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竞赛等,让每位教师真正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使教研组活动更具活力与吸引力,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教研组活动可围绕如下内容进行: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经验,学习研讨课程标准、研究教材,集体备课、说课,教学案例研究分析,朗读、习作竞赛等。每个教师每次只谈一个问题,力求短小、精悍,内容新颖,有实用价值。大家集思广益,充分研讨,共同提高。5、及时总结、交流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重点)、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中心小学要组织开展一次总结交流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八)校本教研制度※实施宗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教研强校”之路,发动全体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主动积极地参与教科活动,注重教育科研的务实性。以教研推动队伍建设,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教坛新秀,打造“名师”工程,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优化。※具体要求1、关于理论学习(1)为使教育科研成为以教师为主体的群众性科研活动,使丰富而生动的教育实践升华为理论,引来教研源头的活水,即先进的现代教育理论,开拓教师视野,积淀理论功底,从而驾驭教改实践,保持教育科研旺盛的生命力,推动新课改的进程。(2)积极提倡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使学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抓好理论学习制度化,做到“三个确保”:①确保时间,每周一举行一次课改理论学习。②确保学习材料,除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报刊杂志、理论书籍外,给予教师选择材料自主权,凡教师在本地书店、出差如有合适材料100元以下均可自行购买,100元以上汇报校长经同意后购买,购买后到图书室登记入册,学校给予报账。③确保外出学习机会,如有学科学习培训,各教研组长均可报名参加,学校确保各组长参加学科培训机会,各学习人员回学校必须开展校本培训。(3)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升。鼓励教师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①提供面授时间的条件。②获得大专文凭的教师奖励300元,本科毕业发500元的奖金。硕士、研究生毕业发800元奖金。凡参加学历晋升的教师,参加面授、考试时间,不影响其评优、评先进、考核、晋升职称。2、关于课题研究(1)课题的研究。实行申报人负责制市级以上课题由教导室负责组织相关学科老师合作攻关。(2)课题的验收与鉴定。经课题研究的中期汇报结题前,课题负责人须填写结题报告,经领导审核后,以论文或课题研究报告的形式最终完成研究工作。(3)课题研究成果的评比。学校对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且成果显著的老师在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3、关于教研活动(1)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师真正的成长、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为使崇安中心小学教育上新台阶,就必须增强教科先导意识,突出教科为教育宏观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2)每学期举办一次全校教研会,由中小或完小承担举办,每两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比武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3)积极推进教学常规“四个一”活动。大胆进行教师备课笔记(教案)改革,鼓励写个性化教案,在每一节课后写一段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每周召开一次课改例会;每月每一位教师写一篇课改小论文;每学期每一位教师结合课改精神至少上一节公开课。(九)学科教学计划要求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1)教师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前,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并依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班、本学科教学、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活动、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表、重要的教学活动及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语文、数学学科要有后进生辅导、转化措施和后进生名单)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教师可以结合参考书将教学的总目的要求批画在书上。)(2)重难点的确定: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分条列项写清教学重难点,做到明确、具体。(3)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教学、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体现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忌大忌空;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4)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①贯彻、实行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体现教育改革的大方向,要注意多种策略的优化和有机结合。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④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5)后进生辅导:从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对后进生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辅导及转化措施。3、计划的管理:学校要对教师学科教学工作计划认真审阅,签署指导意见;每一年
本文标题:常规管理制度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890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