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三、名词解释1.教育(P4):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影响(P6):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P5答:(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P10答:(1)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2)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3)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4)教育的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P16答:(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五、论述题1、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答:(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验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①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逻辑起点和对象的;②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就必须使用专门的语言、概念或符号;③教育学作为对于教育问题的科学解释,其解释是有理论视角、根据或假设的;④从不同理论基础或视角出发会产生不同的解释。(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①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②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拓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③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④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⑤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2、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答:(1)学习教育学的原因:①在日常教育生活中,人们通常对教育现象、问题形成一种日常教育经验。而由于日常教育生活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使得所形成的教育经验往往比较直接和感性,并因此而易产生矛盾和歧义等。因此我们必须要以科学的教育认识来代替习俗的教育认识,以科学的教育理论2来代替日常的教育经验。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教育问题提供超越日常习俗认识和传统理论认识的新解释。而从事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的任务就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提供对于教育问题的新的更有效的解释。③教育学对教育问题、教育实践进行的科学解释的目的尽管是要促进教育知识的增长,但是并不止于教育知识的增长。总之,教育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学好的一门教育基础理论学科。(2)如何学习:①阅读教育名著。②与实际教学工作相结合。③对教育学的学习作一个计划安排。三、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P31):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隐性教育功能(P34):是教育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藏性的功能。如不公正的教育制度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社会的不平等。3.人力资本(P50):是指人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4.教育的社会功能(P33-34):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5.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是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6.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是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7.教育的个体功能(P33):是教育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8.教育本体功能(P34):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是教育固有的功能,是由教育的本质和内部结构决定的。9.社会本位(P78):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或(是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的一种价值取向。)10.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得以独立地参加社会生活。四、简答题1.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41-45答:(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2.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表现在:P53-54答:(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3.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P50答:教育是促进社会民主化的重要力量。(1)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3)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4.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44)答:一方面可以通过个体社会化,将社会文化行为规范传递给新一代,使他们获得未来社会生活或职业生活中相应的角色和意识,以便他们在进入社会生活时能尽快地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获得谋生的本领,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就是要造就和培养具有谋生本领的劳动和和建设者,成为推动社会生活发展进步的人力资源。5.教育对人口的作用体现在哪几个方面?(P55)答:①教育提高人口质量;②教育控制人口数量;③教育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结构合理化。6.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如何实现?(P54)答:教育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文化的创造功能:①教育对文化的选择、批判和融合;②教育直接生产新的文化。③教育创造文化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五、分析题1.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2答:甲和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的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还要看到教育的社会功能对4教育的个体功能发挥的制约作用。或者:(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性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2.课堂上,大林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老师应如何做才能促进个体发展,减少其负面作用(P44-45、P41、P42-43)分析:片面地追求过于标准化同质化单一化的教育模式和评价方式,将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及创造能力,不尊重差异,压抑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个性,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应该尊重差异,为学生主动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教育功能实现的途径答:1.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3.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女大学生的问题涉及人口与文化,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设计政治与经济功能,当然,一方面,是教育对政治经济等的功能发挥,另一方面,也是政治经济等对教育的制约。我国最近各媒体不断报道,考虑到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不利形势,各单位专门举办女生专场招聘会,为女大学生就业开辟了“绿色通道”,为她们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以及企业面试等一站式服务,全面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六、论述题1.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P41-45答: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5①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②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③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②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③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①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②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如何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教育的负向功能虽不可避免,但只要正确认识并遵循教育规律,合理安排教育活动,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就可以最大幅度减少负向功能,增强正向功能。)2.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P40-41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1)其原因为:①过重的学业负担,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②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③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6(2)策略: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②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③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3.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教育的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在当前中小学的表现,并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4.举例说明,什么是教育的社会功能,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有哪些。答:教育的社会功能就是教育作为社会子系统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生态等子系统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负向功能的表现: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过于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人为地压制了个性的发展。同时,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三、名词解释1.教育目的(P66):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2.全面发展教育(P93):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四、简答题1.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哪些?(P75-76)答:(1)社
本文标题:教育学习题+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02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