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幼儿园性别教育论文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性别教育论文: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论文关键词:性别性别角色性别教育论文摘要:时代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获得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然而,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性别教育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传统的性别文化仍牢牢的束缚和限制着人的发展,这对现代社会中的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对在幼儿园进行合理的、适宜的幼儿性别教育提出了一些思考。一次去一个幼儿园大班观摩游戏,主题是游戏材料与游戏的开展,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一个关于“头巾”的细节。在一个“餐馆”的区角游戏中,笔者注意到了老师为服务员准备的是可戴在头上的挺鲜艳的花头巾,为厨师准备的是白帽子。当三个幼儿(一女两男)走进这个区角后,三个人都拿起厨师帽戴在了头上。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似乎想起了什么。一个男孩说:“没服务员呢!”女孩没说话,两个男孩一起叫女孩:“你去当服务员!我们戴那个花头巾又不好看!”女孩嘟嘟嘴,也只好去了。看到这个场景,笔者比较深刻的体会到了游戏材料对幼儿游戏开展的影响,更吃惊于5~6岁的幼儿对性别差异、社会性别角色的初步理解。这问题引起了笔者的深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幼儿社会经验的限制(到外面餐馆吃饭看到的服务员基本上都是女性),更主要的是受到了我们传统性别教育的影响。当人一出生,就有了生理性别(sex)上的差异,与此同时,人们又赋予了他们社会性别(gender)上的不同期望。世界被鲜明的分为男性和女性。人们毫不动摇的坚信这一信念,并为维护这一区分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从家庭、幼儿园到整个社会大环境,幼儿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性别文化的熏陶。孩子从出生以后,他或她就被期望拥有特定的行为模式:男孩是吵吵闹闹,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的小淘气,他们穿素色衣服,打扮应该像个男子汉;女孩温柔可爱,顺从听话,她们可穿五彩缤纷的衣服,打扮应该像小公主。他们的社会角色及其身份早已为他们自身永恒的特征——“性别”所决定好了。男孩子头脑冷静,逻辑思维能力强,善于思考问题,时常动脑筋,勇于创新,擅长推理,有领导能力,适合搞科研,当科学家,当管理者;而女孩情感丰富,多愁善感,逻辑思维能力差,不爱动脑筋,但做事细心谨慎,因此适合服务性行业,适合留在家里,应当做家务。一直以来,我们都抱着“性别适合”、“定型的性别角色”这些根深蒂固的概念,将其渗入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在这种教育下,儿童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他们初步的性别意识,这对他们以后性别角色的定位以及对社会角色的理解等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如现在常常听到“妇女回家去,给男人让出位置”这话,女大学生找工作难等现象,这些问题其实早在女孩的童年就存在了。因为当孩子一出生,社会对男孩女孩提出不同期待时,这种不公平就开始了。并随着旧的传统的性别教育的渗入而加强。当男孩女孩长大时,社会的要求已经内化为自我要求,再呼吁女性可以有能力和男性工作一样好,已经晚了。我们在上述游戏中看到的情景,就已经被烙上了传统性别观念的印子。但是,男女之间某些天生的差异与优秀的男性和优秀的女性之间的差别及对其社会品质的不同期待有必然的联系吗?没有人能肯定这个事实。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加深,越来越多的女性受到了良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家门,从事于各行各业,甚至有许多的女性开始从事人们传统性别观念中只有男性才能做好的事。用传统的性别观念将男女分成的两个孤立的性别团体在现代社会的现实中开始频繁交集,而不是像人们所想象的像两条平行线,永远分开,没有交点。而我们的教育的一个直接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和大胆想象,让各种爱好和兴趣处于活跃状态。但是,我们传统的性别期待限制了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限制了个人广泛丰富的经验的获得。比如上面提到的区角游戏,男孩认为服务员应当是女孩当的,他们就不能获得当服务员角色的经验体验,而女孩也就很少有机会体验当厨师的滋味了。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让人担忧的是,当前幼儿园从课本教材、童话故事、幼儿读物、游戏材料等等方面无不渗透着刻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性别文化。同时,我们的保教人员也在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隐性地向幼儿传递着她们守旧的传统性别观念。这对现代社会下的幼儿的培养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那么在当前现实情况下,幼儿园怎样进行合理的适宜的性别教育呢?一、转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给幼儿提供宽容的发展空间。在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时,我们并不否定男女是存在差异的,特别是在生理上。然而,将男女性别角色固定化和定型化却是不合理的。不应该抱定成见认为他或她应当怎么样,而应转变观念,通过教育这一途径,充分挖掘他们各自的特长,给男女幼儿创造平等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让他们都能最大限度的获得丰富多彩的经验体验。男性和女性都不再被划定在各自狭窄的发展空间中。我们的幼儿园工作者特别是一线的保教人员更应该从幼儿心理差异出发鼓励男孩子细心,动静结合;鼓励女孩子勇敢坚强,多做探索。鼓励孩子们都能尽量多的做不同的尝试,获得多种社会角色体验,增进对人、人生和社会的理解。这样,男性和女性均能生活在广阔的天地中,让个体的思想之花自由绽放。二、慎选幼儿教材和幼儿读物。教材从来都被社会看作为权威的正面的文化资源,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当然,“不仅是教材,还有其他性别文化来源,如父母教导,学校教育,大众媒体,同龄群体等都影响着儿童对性别的认知”。①但在幼儿园,相对幼儿来说,教师使用的教材和幼儿翻阅的读物,应该是幼儿在幼儿园性别认知的最主要来源。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史静寰教授主持的“对幼儿园,小学,初中和成人扫盲教材的性别分析”课题的第二阶段研究成果表明,在幼儿园现行的教材中,表现出来的男性和女性的优缺点,已经被渗入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如男性优点多表现为聪明能干,诚实勇敢,有责任心,独立性强等;女性多表现为勤劳,温顺,心地善良,听话等;男性缺点多表现为不遵守纪律,调皮,霸道,贪玩,马虎,吵闹,玩危险游戏等,女性缺点多表现为贪心,凶狠,爱哭,软弱,需要保护等,性别沟壑开始出现。“在幼儿读物中,他或她阅读的是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男孩和女孩主人公都需要面对一些考验,克服一些困难。但对女孩常常是家务劳动的考验,对男孩则是要闯世界,要拯救别人。童话中与孩子相伴的永远是母亲(如《小蝌蚪找妈妈》、《小红帽》、《小兔子乖乖》等),需要被勇敢执着的男性拯救的永远是柔弱的女孩(如《灰姑娘》、《白雪公主》、《睡美人》等)。”②在对男孩、女孩的特征、能力、责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角色期待。因此,我们在选教材,幼儿读物时,就更应该小心谨慎,通过教师的“师释文化”的教育过程来挑战传统的性别角色对男孩和女孩的精神束缚,建立平衡的多元的男女性别形象。尽量使教材和幼儿读物反映出来的性别特别是女性的职业要多样化,而非某一性别职业单一化和固定化,比如母亲也有当警察的,当科学家的;反映出来的角色的精神品质丰富化,比如父亲也常做家务,细心的照顾幼儿,母亲也经常看报,关心国家大事,遇事镇定等等。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三、精心设计幼儿游戏,注意游戏材料的投放幼儿游戏的设计在教师的不经意中,其实已经隐含了我们幼儿工作者的性别意识,对幼儿的性别认识起着强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个幼儿园都在玩的“娃娃家”里,幼儿开始模仿传统的性别角色。一般都是女孩当“妈妈”,男孩当“爸爸”。“妈妈”是要在家里煮饭带孩子整理屋子的,如果“妈妈”不做家务,跑出去玩,就会被认为失职。而“爸爸”是要出去工作的,回家就是吃饭,休息。这无形中就将“女性的职责是在家里”等观念沁入幼儿的心里了。而笔者在思考,我们的教师在设计此游戏时是否能保持一定的性别敏感意识,根据现实情况稍稍做一些改动呢?比如,“爸爸”“妈妈”都可以出去上班,孩子可请“保姆”带,也可请“爷爷”“奶奶”帮忙照看。“爸爸”有空时也要帮忙带孩子,做家务,“妈妈”也可以出去办事。再或者,当幼儿玩娃娃家比较熟后,教师可否根据观察,建议男女幼儿互换角色,女孩尝试一下“爸爸”角色,男孩尝试一下“妈妈”角色呢?这样也许更有利于幼儿获得丰富的角色体验,扩大狭隘的性别认识。另外,我们要特别注意游戏中游戏材料的投放。就如文章开始提及的关于“餐馆”的区角游戏,若“服务员”的标志不是这么性别化,不是做成戴在头上的鲜艳的花头巾,而是做成比较中性的挂在胸前的标志牌或其他什么的,发生在这个游戏中的情景会减少。至少,它不会给幼儿游戏带来性别意识上的潜意识的影响和强化。所以我们在设计和投放幼儿游戏材料时要注意到是否会加强幼儿的性别意识分化和性别角色刻板化。四、加强家园联合,共同促进幼儿性别认知的健康发展。勿庸置疑,家庭中的性别教育对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一方面来说,也许更甚于幼儿园的性别教育。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性别教育,我们就必须使家园联合,实施共同一致的幼儿性别教育。在转变幼儿园工作者的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工作,尽量使家长也能转变旧的性别观念,明白幼儿在早期受到良好健康宽松的性别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家庭里父母以自身为榜样,从观念到实际行动上都能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建立和发展一个宽松的环境以及尝试不同性别角色的机会,使幼儿性别认知能获得最大限度的优势发展。如果家庭性别教育和幼儿园的性别教育不一致就很难使幼儿建立起良好健康的性别认知,甚至会给幼儿性别认知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困惑和阻碍。当然,要真正作好家园一致的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实际困难。首先,要使家长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绝非一日之功,特别是相对与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就更是如此。其次,从观念转变到表现在实际行动中还要有一定的过渡期;还有就是现代的大量传媒如电视,家庭亲子读物等等无一不在向着家长渗透和强化着社会的传统性别观念。事实上,在不经意中,我们的男孩女孩就开始了他们的社会化。当幼儿说自己的爸爸在家里做家务窝囊,没有当老板,挣不着钱,不伟大时,传统性别观念已渗入了刚刚开始人生的五、六岁的孩子的脑子中,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担忧。幼儿需要新的性别教育,为此做出研究和探索已是刻不容缓。对于传统的性别文化,必须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挑战。①赵萍《教材中的性别文化透析》,。②卜卫《女孩读一读,男孩想一想》,。参考文献:[1]李小江等.文化、教育与性别——本土经验与学科建设[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2]陈国湄.幼儿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3]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本文标题:幼儿园性别教育论文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