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幼儿同伴交往个案的研究
共10页,第1页摘要根据大二一周的见习调查情况,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同伴交往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同伴交往能力的基本概念内涵,然后进一步阐述了个案的实例研究,文章幼儿同伴交往实例进行了简要说明,并进行逐个的简要分析,接着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不足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指出了幼儿同伴交往对发展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影响,最后如何提高和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一些建议和设想。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共10页,第2页目录引言................................................................3一、基本概念........................................................4案例研究........................................................4(一)案例描述.............................................4情景一.................................................4情景二.................................................5(二)行为特征分析..........................................5(三)原因分析..............................................51.幼儿自身特点.........................................52.家长教养方式.........................................63.幼儿园教育影响.......................................6(四)现有对策分析..........................................61.教师多给予关注.......................................62.教师与家长多沟通.....................................7二、教育策略建议....................................................7(一)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帮助幼儿学习掌握与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7(二)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促进幼儿同伴之间的合作和交往..7(三)在实际日常生活中,培养交往技能....................8(四)家园共育,提高教育效果............................8结论................................................................9致谢...............................................................10参考文献...........................................................10共10页,第3页引言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能否适应社会决定了生存与否。家长希望孩子能与他人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愿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然离不开成人的培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同伴交往往往会促进幼儿正确的行为习惯,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中班是幼儿交往能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期,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拥有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发展社会性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大二时,进入一所二级幼儿园的中班进行一周的见习活动。在这一周内我进一步的贴近和熟悉了现今的幼儿园概况,并对所进班级的幼儿进行了观察。在我所观察的幼儿中我发现幼儿或多或少都有些同伴交往问题,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观察与研究。本文力求通过调查了解现状,分析原因,进行研究并给出解决方案。共10页,第4页幼儿同伴交往个案的研究一、基本概念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指幼儿在于自己具有相同或相近社会认知的幼儿在某种活动中互相学习技能、交流经验、宣泄感情的能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表现:在三到七岁这个年龄段中,幼儿的特点便是自我中心,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往往会有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过低,案例研究在我进行见习的中班中有个幼儿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同伴交往能力在大多中班幼儿中是属于比较低的,我便对于她现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与记录,并进一步的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小一是我进入幼儿园第一个关注到的对象,她是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个子矮小的小女生。每天都是奶奶负责接送,通过带教教师,我了解到小一是单亲家庭,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一)案例描述情景一:一般每天早上小一都较早的就会进入幼儿园并且每一天在教室门口小一都会哭,不肯放开奶奶,在通过教师的劝哄下就算放开了奶奶小一口中也会不停地让奶奶早点来接她。当奶奶离开时,小一便一个走进教室,这时班级中只有几个小朋友,都零零散散的一两个人坐在一个小桌子上,但是小一喜欢一个人坐在还没有小朋友的桌上玩,等到时间较晚的时候,大多小朋友都来了,这时便会有一些其他小朋友也坐在小一这个桌上一起玩玩具,但是小一大多数时不会与他们进行交流,还是一个人静静地玩着玩具,最多有其他小朋友来问她问题,他才会回答,否则她不会自己上前搭讪。幼儿园在开学时,让所有的小朋友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里,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着玩,所以每天幼儿园会有个时间段给小朋友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因为已经是中班,所以大多数小朋友都喜欢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不仅限于自己玩自己的玩具。而这时小一看到有其他小朋友玩她喜欢的玩具,一般也不会开口问别的小朋友要,仍旧是玩自己手上的那个一玩具,直到有其他小朋友要求和她换玩具,否则他就会一直玩她一开始拿到的那个玩具,一直到时间结束为止。共10页,第5页情景二:在中班中角色游戏是最常进行的,这个时候所有幼儿都会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角色来进行扮演。小一最喜欢玩理发店的游戏,一直扮演的是理发师,一家理发店会有两个理发师。在进行角色游戏时,娃娃家是最受欢迎的,大家都喜欢到娃娃家里去玩,所以往往会出现理发店是没有人的。教师曾告诉过他们在没有人光顾时他们可以到门口打广告或者对其他幼儿进行宣传。小一能够在店门口叫唤“快来理发呀”,但是她不会像另一个幼儿那样跑到其他地方叫别的幼儿到理发店里玩。她在看到另一个幼儿跑出理发店拉拢客人时,我发现她也会跑出店门,但是不会太远,看到有别的幼儿从她面前走过她想上前但是总不能真正的实施行动。(二)行为特征分析: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小一比较胆小内向,不主动参与游戏,比较迁就别人,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小一和其他角色的交往活动比较少。小一较少和同伴共同游戏,通常是在一边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在其他小朋友想要邀请同伴一起玩游戏时,小一有明显的表情变化,她是希望引起其他小朋友的注意的。由于小一较少与同伴交流,所以在社会交往能力上发展得比较缓慢,在与其他人交往过程中很少提出自己的意见。(三)原因分析在我的观察中发现小一的同伴交往能力相比较与其他幼儿来说比较低。对于造成小一同伴交往能力低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自身特点:小一性格十分内向胆小,在幼儿园里很少主动说话,与小朋友一起玩乐时也很少开口,而且喜欢一个人玩,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小一的交往能力有限,不会利用多种技巧与同伴相处,从而与同伴交往时语言单一。对于幼儿来说,从家庭来到集体,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直接面对大集体,会使幼儿产生极大压力,有可能刺激幼儿由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在幼儿园中,幼儿的年龄都较小,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且现在的幼儿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在与同伴交往的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很少关心他人。他们不像大人会发现小一的个性内向,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在一次两次主动搭话后,小一却也不怎么说话的情况下,其他幼儿也怎么会去主动与小一攀谈。所以小一的这种现象十分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并及时加强她的同伴交往能力共10页,第6页2、家长教养方式:现今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错误的教养态度与方法(过分保护、溺爱、粗暴、冷漠等)会对幼儿的人际交往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父母过分保护和溺爱已成普遍问题。有些家长对幼儿粗暴和过于严厉,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容易形成自卑、胆怯、孤僻和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更何况小一是单亲家庭,不完整的家庭对于幼儿的影响更大。在我观察的一星期内,都是小一的奶奶负责接送。每次来园时,她带着幼儿来都要求幼儿主动与教师打招呼问好。小一奶奶也发觉了小一不善于由他人交往,并且她开始慢慢的对小一进行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了。对于一个内向的幼儿来说,即使是一句简单的问候,也为交往走出了第一步。家长对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启蒙教师,并且幼儿在家的时间和与家长相处的时间往往要大大的多与在幼儿园中与小朋友们和教师的相处时间。所以家长应该在家中对幼儿相应适当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3、幼儿园教育影响: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对培养幼儿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教师也是在三方人群中唯一收到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教师应该要及时的发现幼儿的各种情况,并对其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四)现有对策分析带教老师也发现了小一的同伴交往能力比较低,便对于小一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小一进行了各方面的指导。1.教师多给予关注在我见习的一星期中,我发现带班教师在看到小一独自一人游戏,或者在遇到什么问题时,她都会主动向前鼓励和却说小一去和其他幼儿一起玩或者让小一找其他幼儿来帮助她。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教师也会让小一帮她做一些事,比如画画课时让小一帮忙发蜡笔等等。共10页,第7页带教老师就是通过这些举动来增加小一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在日常的生活中培养小一的同伴交往能力。这样的方法看似随意,但是我认为往往要比刻意的强求小一去和别的幼儿交流来说更加的合理与有效果。教师给予较多的关注也会让幼儿变得更有自信,更愿意与别人交流。2.与家长进行沟通教师经常与小一的父母联系,在每天放学时也会向奶奶反馈小一这一天在幼儿园里的表现,并且建议可以让小一在放学后在学校或着附近的公园中和其他幼儿一起玩一会再回去,在回到家中家长可以小一多说说话。家庭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带教老师在家长工作方面就做的十分的完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向家长提出正确的建议后,家长在家中对小一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在自然的环境中,潜移默化的提高了交往能力。二、教育
本文标题:幼儿同伴交往个案的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6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