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
1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杭州市下城区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俞春晓摘要: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尝试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基本理念,建构“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从教师自我反思性评价和同伴诊疗性评价两方面着手,通过设计有效的反思性评价素材、尝试合理的反思途径等,探索形成一套能真正有效推动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操作系统,使教师能逐步走向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一些依据。关键词:反思评价一、问题的提出: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教育行为的改变。当前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比较通用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如近几年经常用到的“奖优罚劣”,“末位淘汰”,“能者上、庸者下”等等。这种教师评价主要着眼于教师过去已具备的素质、已承担的职责和已取得的工作成就,评价的目的就是看教师是否符合园方的要求,做出是否续聘和奖惩的判断,而忽视教师评价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激励改进功能,难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它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许多教师称赞这种教师评价既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力措施,而且是纠正缺点、发扬优势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我们尝试通过“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研究,以“发展性教师评价”为基本理念,探索形成一套能真正有效推动教师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操作系统,使教师能逐步走向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为广大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提供一些依据。二: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施原则:1、以教师专业成长作为反思性评价的主要目标和内容。(1)肯定教师能力的多元化,从多角度认识和理解教师的发展,不是为分等、淘汰、奖惩服务,而2是通过多维的评价方式发现教师的潜能,促使教师在自身的水平上得到最有效的发展。(2)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教育评价只是为教师发现了解自身教育能力的优缺点和制定自身及教学的发展目标提供依据。2、反思性评价是全员、全面、民主的评价方式。(1)评价面向全体教师而非优秀教师或不称职教师。评价是多向互动的,领导和全体教师、家长、幼儿都可参与评价,以获取最多的信息,信息越丰富、越真实,评价的结论就越真实,越科学。(2)评价与奖惩制度脱钩,它不是奖惩的机制,而是了解教师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提高的手段,也是改进教学的方法。3、反思性评价是过程性评价。(1)评价注重评价的过程,关注评价过程中儿童与教师的成长、变化。(2)评价是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是以发展的眼光对教师进行系统、长时间的循环往复的观察的过程。(3)评价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评价,是充分体现教师个体差异和教师工作复杂性特点的过程。三、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施过程:(一)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育行为及效果的分析思考,是教师提高自身素养的基本途径。它需要教师能通过具体的事例来不断发现、思考、探索、解决教育中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寻找合理的反思途径,并以正确的理念来审视自己的行为是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1、设计有效的评价素材。大多数的教师重视自己的经验,却很少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梳理和提升,更难以站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去解析问题。因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为教师提供具体可操作的反思素材。①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反思评价。幼儿园教育强调教师能根据儿童发展随时生成或修改活动,其中教师最难把握的就是目标的适宜性。因此对目标的反思是教师提高设计活动准确性的一个简单策略。它要求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抓住重点难点开展思考:我定的教育目标是否符合《纲要》精神?是否符合班级儿童的能力水平?本活动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什么?案例1:教师对主题《小鬼当家》生成活动目标的课后反思(括号中为教师反思):3分析:这是该教师通过对生成活动目标完成情况的剖析评价。她原来设想活动能体现整合教育的理念,通过反思,她发现计划中有一些貌似很好的整合目标并不适宜,于是找到了该活动的主要教育方向。②对活动实施情况进行反思评价。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过程的实施。对活动过程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展开:环节的设置是否合理?场景的设计、教具的使用是否科学?组织和管理是否有效?案例2:对语言活动《我给布熊当妈妈》的过程反思:活动过程(引导策略与有效指导)活动流程、实录:一、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引出故事内容。★——小时侯,妈妈是怎么照顾你们的?旺旺:我生病的时候,妈妈会带我去看病。可可:妈妈会陪我睡觉。二、露露给布熊当妈妈。★——讲述故事一遍,说说露露是否照顾了布熊?——露露带布熊出去玩,她与小朋友玩时管住布熊了吗?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时候露露像妈妈吗?为什么?活动反思:让幼儿回忆已有经验,有助于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也符合幼儿喜欢从自身出发去回答老师问题的特点。——再次讲述故事一遍。(分段讲述,讲到露露带布熊荡秋千时,停止,先让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露露去商店买东西,管住布熊了吗?为什么?——后来,露露是怎样带布熊荡秋千的?你觉得她这个时候像妈妈吗?为什么?——露露是怎样带小布熊滑滑梯的?为什么要小心地抱着?你觉得她这个时候像妈妈吗?——露露带布熊骑木马时,为什么要把布熊系在自己胸口上?——露露是怎么感受到当妈妈不容易的?我这里改变了原本将故事从头讲到尾的方式,采用分段讲述,让孩子去猜测故事情节,这种方法易于调动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拓展孩子想象的思维,间接也是为仿编故事做准备。以后在讲故事过程中可以多采用这种方法。内容:生活学习——我做小厨师关键发展:智慧——认识一些常见的蔬菜,了解食用哪一部分;(完成好)巩固按物点数技能,并学习记录。(该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完成。)审美——尝试用蔬菜切片做简单的人物头像造型。(该目标应重点突出)肌体——学习使用微波炉加工饭菜。(不该对儿童提,因为是教师操作为主)社会——能与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轮流发表意见。(好)各种准备:材料:各种蔬菜、餐盘、抹布、调味汁经验:请父母邀请幼儿一起去菜场走走看看,鼓励幼儿就自己看到的提一些问题。4三、我来做妈妈。★——你觉得当妈妈容易吗?露露能不能被评为合格妈妈?——请幼儿抱起自己的玩具娃娃或毛绒玩具,做他们的妈妈。——鼓励幼儿在当天想出各种方法,细心照顾玩具娃娃或毛绒玩具,争取做一名“合格妈妈”甚至“优秀妈妈”。这里很多孩子照顾娃娃的过程中有了彼此间的交流,几个孩子围在一起照顾娃娃,增加了游戏的合作性。分析: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不仅着重对活动环节进行中出现的情况进行记录,同时对调整的效果进行反思,对自己教学策略的运用进行充分的评析,从中得出了分段讲述的优越性,提高了语言教育的能力。③对师幼互动效果进行反思评价。在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师幼互动的事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儿童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很多教师往往忽略这些细节,所以产生很多困惑。当她仔细反思自己的言行后,常常会对孩子有新的认识。案例3:“绳子太长了”今天的美术活动是让孩子们用麻绳绕画。会动脑的小朋友嫌绳子短,可沈星小朋友却什么画也绕不出,最后还抱怨是绳子太长的缘故,哈哈,真叫我哭笑不得。但细想后,我觉得我的指导有问题。幼儿的个体差异是时时处处存在的,在这个活动中我注意到了这个个体,也想了许多途径进行帮助,但从最后的效果看是不够理想的。我第一次帮助他的时候不够有耐心,只是简单说了要领,他根本听不懂。第二次是委派能干的小朋友帮助他,策略选择就失败了。因为同伴间学习是一个很好途径,我们常常提倡生生互动,但这种互动应该建立在个体差异不大,指导难度不强的基础上。沈星小朋友的情况明显不是这样,同伴帮助只是帮他绕了一下,并没有教他如何设计,反而让他更摸不着头脑。第二次帮助是三次中最理想的一次,他的态度诚恳,但我却处于到处张罗状态,虽说观察到,但并未能冷静分析,在帮助时也只是匆匆的把前面教的内容再度重复,使得关键问题未得到解决,孩子依然茫然不得要领。所以我不该怪孩子,应反省自己的指导方法。可喜的是孩子心理平衡能力很强,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没有就此产生“我不行”而失去信心。该案例中教师对自己3次互动行为不成功的原因进行评价分析,从理论上找到了根源,从而有效提高了专业理论的素养。④对突发事件进行反思评价。教育过程是灵活多变的,会出现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和事情,而其中有很多的事情常常蕴涵着重要的教育因素,是可贵的教育时机。一个好老师应该能敏锐地发现和捕捉关键事件,体现教育机智,由此引起自己的思考和反省。案例4:教师反思日记《孩子们真能干》我一直认为我班的孩子创意不足,但今天我大吃一惊。今天他们竟然要求我把美术活动在纸上画树改为一起来制作一棵大树!小朋友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他们告诉我应该用什么东西做,可以怎么做,到了他们不能做的地方,他们还给我分配任务说:“谢老师,这个树干你一个人做就好了,我们只要做树叶就可以了。”哈哈,对孩子们的分工我很满意。我想这是由于这次活动我让孩子们参与到班级的环境创设中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的缘故吧。我以后真的应该好好调动孩子们的主动性。⑤对幼儿行为进行反思评价。5幼儿的行为是教师教育效果最真实的写照。通过儿童行为表现教师可以清晰地检测自己教育行为的适应性,找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改进。同时,也可以深入观察儿童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儿童需要,从而找到最佳教育途径。案例5:鬼戏活动开始,我播放《京剧》课件,然后提问:“刚才你看到的是什么戏?”三名男孩说鬼戏。我尴尬地说:“鬼戏?”孩子们笑了。我告诉幼儿这叫京戏,是我国的一种民族文化,是国萃。三名男孩仍嬉皮笑脸地说:“啊?京戏!”教师问:“京戏演员穿着怎样的衣服?”三名男孩回答:“花衣服。”我又问:“他脸上有什么?”三名男孩回答:“鬼脸!象鬼一样!”我不理他们,继续出示另外6个脸谱,问:“脸上有什么颜色?”三名男孩答道:“象鬼一样的颜色。”我继续不予理睬,请别的女孩作答。三男孩一直嬉戏着笑。我又问:“脸谱上的花纹是怎样的?”三男孩答:“有个猪鼻子。”“……”活动中,我在脸上示范画油彩脸谱,三男孩尖叫道:“吔!吔!”我请幼儿自己照镜子画。三男孩嚷道:“我不要画!我不画。这么难看的!象鬼一样的。”三男孩始终在旁嬉戏,不参与。自我分析评价:从三名男孩的言行来看,他们是性格外向,思维活跃,较一般孩子顽皮。从活动的表现来看,他们从来都没接触、了解过京剧及相关的脸谱,不知道京剧脸谱花色代表的意义。因此,他们在课节中的反映属正常现象。三男孩不愿意参与画脸谱的活动,可能是因为他们从来都没有尝试过在自己脸上画画,对于一个并不太熟悉的老师(我是借班上课)所提出的这一新鲜事,他们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最后两名男孩带上面具参与表演,一名男孩做了观众,这说明他们已从不了解、排斥京剧的状态过度到了愿意接受和认识京剧脸谱的状态。本次活动给我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在活动前了解儿童的经验基础。对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载是教师很重要的基本专业素质,它不仅体现教师所具有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也把教师所具有的儿童生理、心理学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至。很多儿童的表现会让成人苦笑不得,但如果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去分析,是可以找到它发生的根源的。从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儿童从表面看的调皮捣蛋其实是他生活经验缺少造成的,我们清晰地看出教师在反思中的成长。2、尝试合理的评价途径。如果说找到有效的反思评价素材是教师开展反思性评价的重点,那么运用合理的反思途径则是完成反思性评价的重要渠道。一线教师的工作量大,工作复杂,多头,所以简单易行的方法对教师来说很重要。①在教案旁写评析。教案是每个老师都要写的,在撰写教案的基础上开展反思性评价,使教师能对照自己的设想和实践开展针对性分析,能有效提高反思
本文标题:幼儿园教师反思性评价策略的实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6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