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第1页共76页《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复习题1.幼儿教师数学素养是提升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的核心2.幼儿教师数学素养由知识、技能、品质三方面组成3.幼儿教师的数学知识素养主要包括幼儿园数学学科知识、开展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要的教育理论知识等4.幼儿教师数学教育的品质主要指热爱幼儿园数学教育、钻研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问题、对从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信心等。5.对幼儿进行符号表征能力的培养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6.幼儿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性的。7.数学的基本语言由文字语言、图像语言和符号语言构成。8.识别、理解符号的含义,且能选用符号来表达探索事物的过程和结果等,是幼儿构建初步数概念不可缺少的环节。9.幼儿使用的数学符号主要有数字符号、运算符号和关系符号。10.按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各有其长处和弱点,取长补短,使两者达到和谐统一是组织教学内容的一种做法。11.教学内容的组织应具有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12.幼儿学习数学的历程实质上是个体对人类数学发展史的复演。1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幼儿园《课堂观察》讲座复习题1.有效的观察需要有具体而明确的观察目的,以及关于所观察对象的一定的预备知识,对客观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记录和整理材料的具体方法等。2.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活动,旨在谋求幼儿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而不是为了评价教师。3.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科学的教育研究方法,与日常观察相比,它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目的性、系统性、理论性、选择性、情景性。4.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5.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6.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7.课堂观察能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从而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8.比较有质量的课堂观察就是一种研究活动,它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9.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10.在课前会议中必须确定观察点,做到观察从问题开始。11.在课中观察时必须围绕观察点,力求多方面收集信息,做到用心灵来观课。12.在课后会议中根据观察点,努力用信息分析问题,做到用事实说话。13.教师课堂观察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幼儿问题尚未发生之前先机的掌握以及对幼儿学习反应的密切关注,作为调整教学行为的依据,协助幼儿进行更顺利,有效的学习。14.课堂观察的方法可大体分为划记法和描述法两种。15.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它不是行政命令,也不是规定性的任务,而是出于自愿和协商的专业学习活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16.课堂观察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能解决它能解决的问题;它的范围是有限的,它有着自身的局限性。第2页共76页17.课堂观察主要关注幼儿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18.无论是观察者还是被观察者,无论是处在哪个发展阶段的老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绘本阅读》复习提纲1、绘本:又称“图画书”(picturebooks),是一种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画的书籍。2、绘本阅读:凭借绘本的画面和文字,让幼儿接受信息,在观察、思维、想象等基础上对绘本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语言表达,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丰富经验、愉悦身心的一种认知活动。3、绘本阅读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符合儿童审美需要和心理特点,在长期阅读中,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对儿童的思维、语言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点化,视野的开拓都有着很大的作用,实际上绘本阅读是对孩子的一个综合素质的培养。4、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绘本故事为教学提供了问题的情景、活动的情境、情感的氛围、经验的背景。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成为孩子成长的方式,还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的方式。教师可把绘本当成一种方式、一种工具来进行各领域教学活动,使幼儿在绘本的背景中,能愉快轻松地学习自然科学、情感艺术、生活品德行为。绘本,几乎可以承载幼儿所有的学习课程。5、教师的朗读和讲述,直接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朗读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更需要一个教师用心投入到绘本中去,声情并茂、有感染力的朗读和讲述,会给活动增色添彩,会让孩子愉快地走进故事,走进课堂。6、绘本阅读教学所应遵循的原则:7、优化环境原则、优先兴趣原则、亲近生活原则、尊重差异原则、彰显整合原则、营造互动原则8、选择、添置绘本读物时应考虑:9、考虑年龄适宜性、考虑个体适宜性、考虑文化适宜性、考虑内容多样性。“幼儿教师适宜行为及其培育”复习提纲1、适宜及适宜教育行为的概念适宜:包含合适,相宜的意思。适宜教育行为是指适宜发展的教育行为,即适合于幼儿的年龄特征与个体特点,可以对幼儿身体、认知、情感与社会行为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的行为。判断老师行为适宜性的重要标准是:行为是否适合于每一特定的幼儿群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即年龄特点。2.幼儿教师适宜行为的特征(1)让幼儿感受到爱与尊重(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与探索(3)关注与满足每一个幼儿的发展需求(4)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3.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晨间接待、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制定的指导思想的适宜行为。如:晨间接待主要有迎候幼儿、交流沟通两大工作内容。要求面带微笑,主动向幼儿及家长问好;面向幼儿和家长来的方向;幼儿相对集中来园时,站在活动室门口;对情绪不好的幼儿给予安慰;认真进行二次晨检;主动向家长询问幼儿情况,耐心倾听家长嘱托。细心与家长交接幼儿的衣物、药品。向家长肯定孩子的进步。指导幼儿晨间劳动或活动,自主选择、参与游戏活动。提醒幼儿家第3页共76页长离开时,对家长说“再见”。如:《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教育活动”界定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目的性与计划性,双边性与互动性是幼儿园教育的两大显著特征。如,游戏活动教师适宜行为制定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1)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2)让幼儿自主开展游戏。(3)给予有效支持与引导。(4)注重幼儿的交流评价。如:生活活动中,教师适宜行为制定的指导思想主要包括:(1)亲和宽松(2)保护促进(3)随机教育(4)注重养成4.了解教育适宜行为培育的策略(1)加强学习,做一个大智之人。(2)自我调节,让细节丰满教育人生。5.《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在正常情况下,每天不得少于二小时。《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复习题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机地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与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高度和谐、自然的有机部分,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2、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具有情境性、开放性、交互性等主要特点。3、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4、讲授型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是将多媒体技术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与课程的整合,讲授型以教师单向传递信息为主要方式。5、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弗瑞克教授提出,“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技术最好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中。”6、建立由教学辅助软件和多媒体学习软件交织构成的立体的信息环境,发挥各种网络技术手段的作用,以实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及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时空已成为学前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实现教学方式的“重点”迁移,使幼儿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即教师由“教”向“学”迁移、幼儿由“学”向“主动参与”迁移。8、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必须服务、服从于教育目标,要与教学目标保持统一。9、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应给幼儿创设多层面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其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始终是排在首位的。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角色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程设计者、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环境构建者等新型角色转变。11、现代教育更为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关注社会化的学习,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文化性。12、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与学习环境的交互而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13、面对同样的教学目标,同样的教学媒体,教师在面对不同的幼儿群体时,进行相应的适当的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成功的关键之处。14、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应突出教学的重、难点,把原本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可观事物,使幼儿获取更多的感性经验,思维和想像的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15、多媒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和手段。第4页共76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现场说课辅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幼儿园所提供的环境和材料,通过教师和儿童双向的交流和作用以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它也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组织传递一定的教育内容,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是为了支持儿童更有效的学习而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规划和组织,创设一个更有效的活动系统可以说是其根本目的,因此,对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儿童学习的所有行为的关注和研究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内容和任务。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分析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二条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以及幼儿园课程的实施载体,它是以儿童为主体,在教师创设以适合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和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活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过程中,引发儿童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并大胆表现的教育活动系列,旨在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和谐、整体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师幼交往的过程,教师儿童是教育活动最基本的主体和参与者,也是教育活动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是教师和儿童主体的活动。其次,幼儿园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体现出“主客观因素和作用”的活动。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一)整合性所谓整合,是指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这种整合和统一,反映在活动的目标,活动的内容、资源以及活动的方法、形式、手段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第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由多个领域、多种层级整合而成的目标结构系统。教育活动目标是对活动所要达成的最终结果的预期,作为整个活动的核心,它制约着活动的内容、决定着活动的进程、影响着活动的方法。第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也体现出整合性的特点:(1)同一活动领域内的整合,即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内容中体现前后内容上的纵向整合或不同内容间的横向整合。(2)不同活动领域间的整合,即指突破领域相对划分的界限,实现跨领域的内容整合。第三,整合性也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资源和方法、形式、手段方面。此外,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手段也是丰富多彩而有机整合的,这种整合既表现在教育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也同样体现在教育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二)生活性生活性首先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方面。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对于儿童有着特殊的意义。生活性特点还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途径与环境、场所方面。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施是渗透于幼儿园一日活动
本文标题:幼儿园数学教育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