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009年09月05日(第1周星期六)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发展一、货币的定义:货币是能体现一定生产关系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源于商品并在商品经济的矛盾运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二、货币的产生(一)中国古代与西方早期的货币起源说中国:先王制币说自然产生说(司马迁,《史记·平准书》)西方:创造发明说便于交换说(又称共同选择说)保存财富说☆上述学说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成分,但都未能科学揭示货币的起源。(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货币是商品矛盾运动中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的长期演变:1.简单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上。2.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和越来越多的商品相交换并由更多商品来表现自己的价值。3.一般价值形式:从众多商品里分离出一种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有商品都由这一商品表现价值。4.货币形式:经过长期的商品交换活动的演变,一般等价物固定在贵金属身上,由贵金属来固定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这就是货币价值形式。二、货币形态的演变(*)(一)商品货币(足值货币)商品货币是兼具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货币形式发展最原始的形式,本身存在着难以消除的缺陷。金属货币:凡是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都可以称为金属货币。金属货币早期多为金银制成,但后来发展成为以铜币为主。金属货币具备耐久性、轻便性、可分性或可加工性、价值统一或均质性,以及供给的稳定性等优势和特征。金属充当货币材料采取过两种形式:一是称量货币,二是铸币。(二)代用货币代用货币,通常作为可流通的金属货币的收据,一般指由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或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参加到流通领域中。其特点是可与所代替的贵金属自由兑换。“交子”是一种代用货币。(三)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保证,由政府强制推行,授权中央银行发行的法偿货币,任何人都必须接受。一般而言,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须有两个条件: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目前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货币都采用信用货币的形态。(四)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电子货币具有如下特殊属性:多元货币在线货币虚拟货币信息货币☆我国电子货币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银行卡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全国银行卡发卡量已突破11亿张。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马克思的货币职能说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衡量和表现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2.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商品——货币——商品,即W-G-W)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3.贮藏手段(货币的“暂歇”):贮藏手段是货币退出流通、以社会财富的直接化身被贮藏起来的职能。4.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在货币以延期支付方式买卖商品的条件下,作为独立的形式进行价值单方面转移的职能。5.世界货币:世界货币是货币在世界市场上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的职能。第三节货币流通与货币计量一、货币流通的含义与形式:货币流通是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一)现金流通(狭义货币流通)现金流通是以纸币和铸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所进行的货币收付。(二)存款货币流通存款货币流通也叫非现金流通,即银行转帐结算引起的货币流通。(三)广义货币流通广义货币流通是现金流通与存款货币流通的有机统一,银行是广义货币流通的总渠道。二、货币层次划分(一)货币层次划分的含义1、定义:把流通中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2、目的:把握货币流通的结构和流通的渠道,更好对货币运行进行计量。3、标准:考虑货币流动性的不同。(二)西方的货币层次划分1、通常划分为四个层次M1=流通中现金+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3=M2+其它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M4=M3+其它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银行及商业承兑汇票、人寿保险单等)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层次划分3、美联储的货币层次划分(三)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1994年至今已经三次修订,目前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M0=流通中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企业存款扣除单位定期存款和自筹基建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三、货币的计量(一)狭义货币量和广义货币量狭义货币量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在我国,一般用M1表示狭义货币量,公式如下:M1=C+D广义货币量是指狭义货币量加准货币。在我国,一般用M2表示广义货币量,公式如下:M2=C+D+T(二)货币流量与货币存量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货币流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总量。(三)货币流通速度1.货币流通速度的含义:一定时期内货币的周转率。2.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方法3.我国的货币流通速度第二章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制度的内容及其构成一货币制度的内容: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形成基础:金属货币的出现;变成现实:国家的建立;推动发展:不兑现的信用货币的产生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一)货币金属(货币材料)规定货币材料是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货币制度规定以什么材料制造本位货币,就是什么货币本位制度。(二)货币单位货币单位就是指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重量。与规定货币单位密切相关的是规定“价格标准”。(三)本位币、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1.本位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本位币是一个国家的法定通货。本位币在流通中实现“无限法偿”的原则,即法律赋予它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2.辅币的发行和流通程序辅币是本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于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辅币实行“有限法偿”原则。所谓“有限法偿”原则是指辅币在每一次支付使用中法律保护的最高金额,超过规定限额的辅币,收款人可以拒绝接收。(四)准备制度准备制度又称发行保证制度,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是指国家所拥有的金块和金币总额,是国家的金银储备。GNPGDP=(或)货币流通速度一定口径的货币量国家货币制度的类型及其演变图2.1货币制度的演进(一)金属货币制度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以白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2.金银复本位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度是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按照金银两种贵金属的不同关系分为如下三种: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又称格雷欣法则)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时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材料的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富人本位”);金汇兑本位制(虚金本位制)☆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最终使金本位制崩溃了,过渡到了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黄金非货币化2.信用货币制度(管理纸币本位)信用货币制度是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位币,由政府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特征如下: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政府控制发行;信用程序流通;对宏观经济调控意义重大(三)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IMF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提供短期资金融通取消外汇管制制定稀缺货币条款2、牙买加体系黄金非货币化汇率多样化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金属货币制度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银本位制货币制度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3、区域性货币体系: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及欧元的由来(四)、货币制度最新发展趋势1、网络经济下货币制度的虚拟化进程对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相应调整本位币的币材变化;发行与流通途径变化;宏观调控遭遇挑战2、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下的货币替代问题2.1、货币替代的含义: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2.2、美元化与“特里芬难题”:所谓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所面临的矛盾:保持币值稳定抑或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3.欧元出现后跨国货币制度新发展货币一体化的三个层次:区域货币合作;区域货币同盟;通货区货币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主权国家内部的货币制度发展成为跨国货币制度;地区性跨国货币制度发展成为全球性的跨国货币制度第三节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人民币制度是一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1.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的通货,具有无限法偿能力2.人民币实行垄断发行,实行经常项目可自由兑换3.人民币将不断国际化4.人民币制度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将具备“一国四币”的特殊货币制度特征、2009年09月12日(第2周星期六)第二篇信用与利率第三章信用第一节信用的含义及产生、发展1.信用的含义信用是一种以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其特征是货币或商品的所有者将其货币或商品暂时转让给别人使用,借贷双方约定期限,按期归还,并由借者支付给贷者一定利息。信用的特征(*)1.信用是货币使用权的暂时让渡;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人在一定时期内将一定数量的实物或一定数额的货币使用权暂时让渡给债务人。2.债务偿还性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暂时让渡是以偿还为先决条件。3.债权收益性实物和货币使用权暂时让渡,在归还时,具有一定的增值或附加值4.信用活动风险性信用活动风险性,即信用活动不确定性,指债务人到期不能按期足额归还债权人的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2.1.信用的产生商品(1)货币关系是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信用是在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出现了赊销现象,形成债权债务关系。(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早期的信用行为,是实物借贷,具有直接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但具有物物交易的缺点。货币借贷逐步取代实物借贷占据主导地位。总之,从信用的发展看,信用的壮大有两次大的飞跃:一次是信用方式的进化。即从实物借贷向货币借贷的进化。一次是信用活动领域的扩大。即从单纯的消费领域先是向社会再生产领域,然后再向宏观经济领域扩大2.2信用的产生与发展早期的信用活动大部分属于高利贷信用。经过较长的历史演变,发展到早期的资本主义信用及现代信用形式。1.高利贷信用形式首先,我们要把握高利贷产生的历史根源与存在的客观基础。高利贷是由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决定的。其次,要把握高利贷的主要特点。主要有以下特点:1、高利盘剥的特点,这是由当时信用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决定的;2、与社会再生产没有直接联系,具有资本的剥削方式,却不具有资本的生产方式的特定。再次,把握高利贷历史作用的两重性。一方面,它破坏了前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在道德上具有极端落后性;另一方面,却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形成准备了前提条件(资本和工人)。第四,正确认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的斗争(从矛盾推动社会前进的角度理解)。第五,如何看待我国局部地区出现的高利贷现象(具体分析各种因素)。2.早期的资本主义信用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信用关系表现为借贷资本的运动,借贷资本是在与高利贷资本的斗争中产生的,而资本主义信用的形成基础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发展。从产业资本中游离并独立出来的闲置资本就转化为借贷资本。3.现代的信用活动现代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是指以货币经济为基础的,以金融业的发达为条件,以信用交易为主要交易方式的经济形态。各种信用工具不断出现,比如信用卡,支票,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本票。(1)信用关系业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普遍、最基本的经济关系。(2)在现代经济、信用活动中,风险与收益是相互匹配的。(3)现代信用活动中,信用工具
本文标题:货币银行学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3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