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
1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内容摘要:提问是指教学活动中提出问题来问,它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育策略。它作为教师了解孩子认知现状,开拓孩子想象和思维的主要方法,在各类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键词:幼儿教师提问有效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就要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应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充分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地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一、提问的含义及类型提问,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教师提问是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过程中提问大致可分为六种:1.描述性提问。即指示幼儿细致地观察并描述事物。如提问“妈妈的眼睛长得什么样?”2。比较性的提问。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提问“三角形和正方形有什么不同?”3.分类性提问。即启发幼儿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如提问:“说说哪些植物是蔬菜?哪些植物是水果?”24.假设性提问。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提问“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这种类型提问,可以培养幼儿想象力、扩散思维能力。5.选择性提问。即对几种结论进行取舍的提问。如“你认为这三种方法哪种最好?”等。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辨别事物的能力。6.反诘提问。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得出的判断进行反问。如“你怎么知道这个长、那个短呢?”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地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二、幼儿教学活动中提问的误区目前,幼儿园的很多活动是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交互性学习方式进行的。师幼互动往往体现出一名教师的专业技能等素质,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并最终影响到幼儿的发展。在师幼互动中,提问是教师、幼儿和活动内容三者间互动的途径,是决定活动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也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艺术。在幼儿园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提问上往往存在以下一些误区。1、问题范围狭窄,目的性不强很多教师的提问常局限于活动内容本身,提问目的单一,往往只是为了诱导幼儿说出内容。如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很多教师在活动一开始就直入故事内容,问幼儿“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谁。。。。。”“可能发生什么事”等,而较少跳出故事的具体内容关注借上,除了针对活动内容设计问题,提问还可以将幼儿的好奇与兴趣引向教师认为有价值的地方,可以激发和调动幼儿的相关经验,还可以调整课堂氛围或推动活动的发展等。2.提问的条理与层次不清晰教师的提问能引导幼儿的思维,如果教师的提问缺乏条理,幼儿的思维也会陷入混乱。如在故事《小熊让路》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出示小熊图片后问幼儿“这是谁?它长得怎么样”,接着开始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讲完之后又问“我带来了谁,小熊在路上遇到了谁,它是怎样叫小动物让路的,它为什么要让小动物让路,小动物们给小熊让路了吗。。。。。。”。类似的提问教师事先没有精心设计与编排,活动时随口发问,意义相同的问题会在不同环3节出现,问题之间也缺乏层次感,条理混乱,会对幼儿正确思维带来干扰。3.给幼儿思考时间少,急于追求正确答案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往往在心里已经有一个自认为满意的标准答案,活动中总期望提问后立刻有“聪明”的幼儿能够一语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问、不切题或者一时没人回答等情况时,教师要么打断或阻碍幼儿思考,批评幼儿不认真听,要么迫不及待地给出正确答案,草草结束这一问题。比如一位教师在布袋里茂了纸币让幼儿猜:师:猜猜我的布袋里藏了什么?(幼:香蕉)师:不对,不是香蕉。(幼:书)师:不对,也不是书。(有些着急。晃动布袋)听呀,有声音吗?是什么啦?(幼:手帕)师:餐巾纸呀。(打开给幼儿看)是餐巾纸啊,餐巾纸软,放在里面听不见声音呀。教师过分注重正确答案,会让幼儿揣测教师想要的答案或等待教师最终自己作答而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4.对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估计不足,提问后缺乏有效的现场回应。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没有养成多方位思考的习惯,认为幼儿定会按照自己想好的思路进行回答;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幼儿现有经验和可能出现的情况估计不足,因此一旦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就不知如何是好,故采用了要么回避,要么敷衍的方法。三、提高有效性提问的策略及方法一个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恰当、合理、科学、艺术、开放的提问设计,它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才能称之为有效提问,它是开发幼儿智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提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呢?1.做好准备工作(1)熟悉教材,清晰活动思路。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4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思路。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否,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学思路得否清晰。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过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也是教学思路知教学活动中的体现。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过程就会呈现清晰,幼儿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启迪。(2)了解幼儿,遵循认知规律。教师的备课不仅是备内容,备问题,更是备孩子。在问题的准备时要把内容和孩子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孩子的已有经验有哪些?哪些问题对孩子有新的挑战?哪些问题又能贴近孩子的最近发区?在这次活动中又能提升孩子的哪些新经验呢?要对这些问题有充分的考虑。2.掌握提问技巧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我们在设计提问时更要注意以下几点:(1)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教师能紧紧围绕要求提问,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这说首先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目标,有培养孩子整体发展的目标和活动具体的目标。如在大班《有趣的镜子》探索活动中,执教者制定的主要目标是:“感知镜子反射这一科学现象。”给幼儿提供的学具是用两面镜子粘成的“镜子书”和玩具小猫,然后引导幼儿猜想并实验:折叠“镜子书”后可以照出几只小猫?由于教师制订的目标比较大而模糊,提问都十分笼统:“你们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会这样?你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镜子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发现?”因此不能很好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以发现“镜子书”折叠的角度与反射出的小猫数量之间的关系。经过大家的评点,从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可操作性要求出发,修改为“感知镜子折叠的角度与反射出的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提问也变得更具体,能突破重点、难点、问到关键之处:“你在镜子里看到了几只小猫?为什么有时看到的少,有时看到的多?”在孩子充分操作和实验后,进一步提出:“看到两只小猫的时候,你的‘镜子书’折叠的角度是大还是小?看到4、6、12。。。。。只小猫的时候,‘镜子书’又是什么样的?”并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为了让幼儿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问:“怎样折叠‘镜子书’才能看到更多的小猫?由于提问指向性明确,幼儿有效地获得”镜5子合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小猫数理越多”的关键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目标意识,明确探究活动到底能够引导幼儿明确哪一原理,获得哪一概念、和哪一方面的经验。只有目标明确,教师才能敏锐而准确地捕捉到幼儿探究活动中的关键性问题,引发幼儿积极思考、质疑、争论、促使幼儿发现科学原理和现象。(2)可接受性。提问应注意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个孩子不同的经验、不同的水平、不同的个性,正确估计孩子的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对于不同个性的幼儿来说,同一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不同的,在主观上,他们对事物的探究有着不同的喜好,我们教师从仅仅关注教育活动的组成转移到关注不同个性幼儿的发展,使师幼互动既面向全体,又突显个别。如:教师一般都会用比较广泛的问题引导幼儿从不同渠道获取所要的信息,如“关于狮子,你知道什么?”“你看到过哪些颜色的花?”“什么是英雄”?等等,这些问题看似随意,却能鼓励不同个性幼儿在师幼互动中提出有效提问的探究,随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幼儿提出难易不同的问题。(3)趣味性。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问的高明在于引发孩子的兴趣,提问的失误是使孩子觉得活动没有趣味。提问要有情趣、有意味和有悦中获得发展。如《有趣的汉字》这一活动。上过此活动的老师告诉我这种活动很难组织,因为活动内容决定了活动的枯燥性。我重新把活动的过程看了一下,从流程来看,这次活动有上个环节:一找汉字;二看图猜字;三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四尝试看图识字。这四个环节是节节相扣,一个也不能少的,所以,从能激发的兴趣出发,我把每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稍做了修改。在组织的第一个环节,我先在黑板上无顺序的写了三个国家的文字———中国、美国和日本,提问:“这是什么?”“你们能找到我们中国的字么?请你帮助老师指出来。”,孩子们非常兴奋,因为孩子们对汉字还是有点了解的,而且还是帮助老师指出来,能帮老师做事孩子们是非常开心的。这就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心。在第二个环节中,我改变了先让幼儿猜字然后总结出象形文字的教学思路。6而是,先给幼儿提出一个问题情境:古时候是没有字的,可是,我们要传递信息,怎么办?孩子们说出了很多答案,有的说“大声喊”,有的说“让小白鸽告诉他(她)”。。。。。。孩子每说一次我都提出疑问,后来有孩子说“做记号”,孩子们能想到做记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可是“怎样做记号呢?”,在孩子没有回应的情况下,我说:“古时候的很聪明的,他们想了个好办法,就是把要说的话,用画画出来。”然后,我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人”的象形图案,提问“你看这个象什么?它可能是哪个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并请小朋友上台表演。接着,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是我国最早的汉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演变而来的,然后继续玩猜字游戏。。。。。。幼儿的积极性很高。(4)多向性。教师应善于运用教学话题,提供一个讨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引出多个问题,问题的解答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幼儿,使活动交流呈现多向性。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应叫开放式提问,它没有划一或标准答案,不能用简单的“是”、“否”之类的词来回答。它对幼儿的能力提出挑战,激励幼儿必须对活动内容作进一步探究。如:在欣赏,学习诗歌《春天》时,我问:“春风吹来了,你觉得它像一本怎样的书呢?”,课堂陷入静默状态。我赶紧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即把问题具体化,缩小化,问:“春天到了,天空中、池塘里都有些什么小动物?”“柳树、桃树、小草有什么变化?”“春雷、春雨会发出什么声音?”。。。。。。。这下,教室里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说出了许多春天的变化。围绕中心问题,让幼儿了解问题的构成,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地淋漓尽致,找到最终答案。(5)系统性。提出的问题要有系统性,不能杂乱无章。教师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目的,合理地安排问题的难易次序,一般以认知性问题在前,理解性问题次之,创造性的学习提供了“脚手架”。如诗歌教学“家”。教师首先提认知性问题:“今天老师带来一副美丽的图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画上都有些什么?”(答案:天空、树木、河水、花儿);其次是提理解性问题:“天空是什么样子的?树木长得怎样?河水是什么样的?”等等;最后是提创造性问题:“蓝蓝的天空、7密密的树林、清清的小河会是谁家的呢?还有什么地方会是谁的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提问,达到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3.倾听幼儿应答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交流
本文标题:幼儿教学中有效课堂提问方式浅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40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