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祖先祭祀是古代社会与精神生活的重要部分,宗庙活动只有“宗子”才有主祭的资格。此规定源于A.宗法制B.分封制C.“推恩令”D.郡县制13.有的朝代出现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分离的现象,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谈到某个朝代的后期“立国于西北而植根于东南”。这个朝代可能是A.西汉B.唐代C.北宋D.明代14.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15.有研究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出现过五次大的留学热潮。其中20世纪初的留学热潮A.多选择苏俄为目的国B.政府起了主要推动作用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16.当《凡尔赛和约》的内容传回时,消息灵通的中国人群情激昂。蒋介石日记载:“排日风潮,皆未稍息。此乃中国国民第一次之示威运动,可谓破天荒之壮举。”此“壮举”是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运动D.国共合作17.有一记录反映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12集纪念光盘,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反映了20世纪后半期中苏关系特点的标题是A.“求同存异”“患难与共”“情深意长”B.“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C.“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D.“一往情深”“风云突变”“重归于好”18.企业家柳传志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全是社论。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的要变了!柳传志看到的《人民日报》可能是在A.1976年B.1978年C.1984年D.1992年19.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说:“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由此可知马丁・路德A.主张人是自由和独立的B.反对宗教信仰C.认为教皇无权阅读《圣经》D.支持废除基督教20.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联的历史依次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战后年代。其中“退却年代”是指A.俄国十月革命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时期21.思想领域的进步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结论的是A.文艺复兴与经典力学B.宗教改革与生物进化论C.启蒙运动与牛顿力学体系D.马克思主义与相对论22.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它”是指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23.“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这话听来好像很对,没有材料你出什么货?没有史料你写什么历史?但深入追寻一下,也是有问题的。……所以,不是一分材料出一分货,而是同一分材料在不同人的脑袋里,在不同时代的人的脑袋里可以出好多分货。对这段话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史料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史料解读当遵循逻辑性C.史料蕴含信息有多寡之分D.史料解读具有主观差异38.(26分)危机一词,含有险境和机会并存的意思。某种意义上,改革就是倒逼促进的,危机成为改革的催化剂,而改革的成功与否,除改革自身的因素外,与相应的社会环境等客观条件也有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9年10月美国股票市场出现大崩溃,开始了持续四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台后大刀阔斧地实施“三R”,即复兴、救济、改革。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一)振兴农业悉以合作社为基础……(五)促进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八)调整金融……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蒋中正《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实施》(1935年)(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哪些问题?(4分)针对这些问题,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2)据材料二,概括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并分析影响。(8分)它和罗斯福新政在本质上有何相似之处。(2分)(3)概括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和调整?(4分)它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分)39.(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浙江初中三册语文课本收录的文章统计表。类别或者内容马列经典著作和政论文本土文学农业、工业传统教育和忆苦思甜篇数151394材料二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编写的语文新教材中特设了“走近经济”单元,收录了经济学家王则柯的《钱》、茅于轼的《市场经济中新的道德和法治》等文章。……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外国选文有92篇,占所有课文的20%,内容涉及科学、人文、自然、风物等各个方面,而且,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新闻网《六十年语文书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21世纪以来语文教材内容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12分)(3)根据不同时期语文教材内容的变化,谈谈你的看法?(4分)(26分)2014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BCBBDBACACD38.(26分)(1)问题: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滞销;失业剧增;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社会矛盾尖锐。(4分。任意一点1分,不超过4分。)措施: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6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6分。)(2)背景:国家经济“残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中国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4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4分。)影响: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表述为具体的工商业、农业、金融业的恢复和发展,同等给分。;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2分)相似: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2分)(3)改革和调整: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建立福利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等。(4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4分。)影响: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2分)39.(26分)(1)特点:马列原著和政论文章为主;偏重反映本地和工农业建设的文章。(4分)背景: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对社会主义发展的争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大规模展开,强调有限发展重工业;“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影响。(6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6分。)(2)变化:内容更丰富多样;突出经济;选编外国文学作品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4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4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教兴国、三个面向等教育方针的提出;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经济全球化的影响。(8分。任意一点2分,不超过8分。)(3)教材作为教育的载体,它具有时代特色;为社会发展服务,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4分。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文标题:广东省佛山市普通高中2014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54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