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如何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摘要:由于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视频于一体,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以其强大的优势已被广泛使用。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能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状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还能有效地增大课堂容量,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关键词:多媒体课堂教学辅助教学一、利用多媒体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老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导入,是很难激发学生兴趣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授课模式容易导致枯燥乏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情景,可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主动,学生就可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时,采用多媒体导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伴以美妙的音乐,弹出一幅精美的古字画,学生心情豁然开朗,接着屏幕上显示问题“这幅字画为什么会年长日久而不褪色呢?”,这样让学生目观其型,耳闻其声,心有所思,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紧接着播放一段视频:一位农民伯伯把木桩的一端用火烧焦,然后把烧焦的那端埋于泥土中架设电线竿,侧边闪烁一根没有经过处理的木桩在泥土中腐烂的情形做对比。学生在观赏中不禁对这两根木桩产生兴趣,为什么烧焦的那根耐用,而没有经过烧烤直接埋于地下的那根容易腐烂?联系前面出现的古字画和我们平时写字所用的墨汁,学生就会得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这一结论。利用多媒体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来引入新课,可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如:在做“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及两极电子得失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二、利用多媒体化抽象为形象,降低学习难度初中化学知识中有些化学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化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化学概念和规律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如要了解物质的空间结构或运动特征,在普通条件下是很难实现的,如果用多媒体将微观世界扩大展示,把一些粒子的结构和运动状况生动直观地模拟出来,变抽象为实体,可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降低教学难度。如在“分子和原子”的学习中,如何更直观、更具体的表现分子和原子,及如何表现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这些是学生认知的难点,也是教师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但在计算机上将原子形象化为一个具体的球体,通过动画演示球体内部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及原子核内部的更小微观结构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分子与原子这两个概念的不同比较,可以用计算机画的分子和原子微观结构图像(如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碳原子、钠原子等)的具体展示,学生的大脑此时将会形象的记住分子和原子,并能自己认识到这二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者是不同的,增强了理解,加深了记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又如在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结构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模拟石墨和金刚石的内部结构,将二者进行对比,学生对其物理性质的巨大差异就会有清楚的认识。又再如,在“溶液的导电性”的教学中,对于为什么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而氯化钠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单用粉笔、黑板画出图示解释,既费时又会使课堂单调乏味,如果使用多媒体动画,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课堂带来了活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准确。三、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提高课堂容量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增强教学过程的交互性,使单向的教学活动变为双向的或多向的教学活动。同时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输入的信息,理解学生的意图,并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计算机存储量大,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扩宽了学生的认识深度,使得学生思维不仅横向发展,更向着纵深发展。如在比较氧气、二氧化碳、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三个制取装置各有异同,学生极易混淆,如果通过在实验室中做实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一方面需要的仪器较多,另一方面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而多媒体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灵活的实验平台,可以在电脑上给出不同的化学仪器装置,然后要求学生自己选择仪器将三个不同的气体制取装置组装起来。当出现错误时,教师可立即给予指出。通过对真实情景的再现和模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在实践中学生将充分认识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也可以深深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如在复习初中化学中重要气体(O2、H2、CO2等)的制取时,若用常规手段进行复习,教师很难把所有要求掌握的实验中涉及到的仪器、装置都一一画出来,也不可能把演示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如通过课件再现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和现象,不但提高了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加深理解记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四、利用多媒体调整学生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有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特点,课堂时间一长,学生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来刺激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就可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二氧化碳性质”时,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疲乏,若适时的运用多媒体,引入一个形象而富有情趣的动画片,在意大利有一个叫做“死狗洞”的山洞,一个猎人牵着一只猎狗走进这个山洞。走着走着,突然猎狗躺倒了,接着跳出一个骷髅的动画头像。然后洞内升起一条红线,显示红线下方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学生很容易就领会了“二氧化碳是不能供给呼吸的”这一性质。由于多媒体展示的富有趣味性的画面,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吸引着,教学过程便顺利进行。在化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解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五、利用多媒体模拟危险实验,提高安全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稍不注意就会对人造成伤害。若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既可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又可实现教学目标。如CO还原性实验,因CO有毒,且无色无味,不容易被人察觉,人吸入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就会感到头晕、恶心、甚至死亡。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仅安全而且实验效果明显。对于一些容易出现操作错误、而错误操作又可引致危险的实验,不宜直接把错误操作演示给学生看,如在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结束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否则会出现倒吸而使试管炸裂,但教学中始终有的学生很难明白,如果用实验演示又有危险性。为了说明不正当操作所带来的危险后果,可运用多媒体显示倒吸和试管的炸裂。学生可清楚的看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到先移走酒精灯后,水槽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试管,随着试管“砰”的一声炸裂开来,试管中的药品洒落满地,真危险,从而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一些污染大,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如氧化汞受热分解,在课堂上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可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从而减少危险与污染。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注意点多媒体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有其优势,但它毕竟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若使用不当则会引起反效果,使课堂教学陷入形式化,学生也会由于忙于应付老师的教而忽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所以在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重视实验的真实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化学概念的建立和规律的获取大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只有通过真实的实验才能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现象进而总结出规律。多媒体课件所演示的实验毕竟是虚拟的经验,难以替代真实的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的动手过程和思考过程,经常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摸拟化学实验会扼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因而,课堂上应创造条件,尽可能进行演示实验或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探寻化学规律,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规律的认识、理解,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观察和创造思维。2、不能忽略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计算机容量大、节奏快,我们的教师往往追求高效率而忽略学生思维所需要的时间停顿,许多学生都反映,多媒体切换的速度太快,不仅无法做笔记,而且记不住,印象不够深刻。因此,化学教学中必须为学生展示化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化学过程的发展演变,必须给学生留有思考停顿的时间。另外,必要的板书是沟通师生思维的桥梁,千万不能把节约板书的时间来扩大容量,而应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认知。
本文标题: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初中化学教师论文如何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5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