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语文课堂的美感该如何凸现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语文课堂的美感该如何凸现在科技化、信息化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巧用多媒体来凸现课堂的美感,能够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时代化特点,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学习过程中,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我国的语文教育,历来主张文道统一,要求学习者读书做人,即通过读书学习,追求真、善、美,领悟到人生的真谛,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和美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情感陶冶与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激发学生审美情趣,诱发学生审美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美的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精粹,也是一个成功语文教师的必备能力。那么,该如何凸现语文课堂的美感,用“美”吸引学生呢?我认为巧用多媒体能使之如虎添翼,下面我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为例阐述这个问题。一、“美读”,使美感直觉化。“美读”是指通过朗读感受课文美感的方法,这“美读”是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前提下进行的,它是感知语文教材的主要方式。在小学阶段,由于有声思维还起着主要作用,因此美读时要使学生通过语调、节奏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来体会课文内在的感情变化,而理解是美读的基础,所以首先应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美读”。如老舍先生所写的《草原》一课,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文章既写出了草原美景,又写出了内蒙古同胞的热情好客,处处洋溢着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为了激发兴趣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内蒙古大草原风景区,让学生谈谈所知道的草原,展示从网络找来有关“草原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所了解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同时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腾格尔《天堂》MTV—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以此将学生带进高远辽阔的草原,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才正式进入“美读”。如何才能运用富有感染力的声音,让学生真切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呢?我们知道:老舍先生用清新、优美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由此可见作者的心情是何等的愉悦和激动!因此全文要读出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这里可利用多媒体播放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草原》课文朗读动漫),先让学生细心聆听,然后教师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最好是先作示范,特别是第一段,描写“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部分,要缓缓而起,读出轻松愉快的感情来。为了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可使用多媒体播放牟青—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伴奏,采取比赛的形式,如个人赛、小组赛、男女比赛等,营造一个生机勃勃、书声琅琅又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并因此得到美的享受。二、“美想”,使美感形象化。俄国著名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负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的思想。”因此美和形象是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形象就谈不上美感。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活跃,有丰富的想象力,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进行“美想”,把没见过的事物想象得如临其境,贴近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从而受到感染。如《草原》一课,它所描述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天、草原上的地和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的情景。可以说绝大部分学生是没到过草原的,充其量也只在电视、电影中,图片上见过罢了。那么如果能通过“美想”感受草原这几方面的“美”,使学生的想象与课文的语言表达相通,两者完美结合,对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是很有作用的。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遵循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因此要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如草原一碧千里而又不失秀美的风光;马疾驰,车相随,襟飘带舞,欢声笑语迎远客的场景;敬酒联欢的热闹场面等,教师在这里可以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草原的这些美景,激发学生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带进草原,准确生动地再现课文的内容,让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然后各抒己见,谈谈想象之后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另外,此处应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蓝天碧野的草原图片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一碧千里”草原图片内蒙古牧民生活图片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对课文精美的语言,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进行品味,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还能积累优美词句,并再次激发学生进行“美想”,使他们充分领略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这样,整节课都让学生沉浸在“美想”的氛围之中,很好地凸现了课堂的美感。三、“赏美”,使美感多元化。语文课程的内容可以很“宽”,除了教科书内的课程资源外,它的内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要不断更新、搞活、拓宽课程内容,不断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这样语文课程内容才是取之不尽、丰富多彩的,也就更能凸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美感了。“赏美”就是美感来源的其中一种途径。如教学《草原》一课,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欣赏赞美草原的歌曲如:“四首经典的草原歌曲—歌唱草原”等,从中感受草原空阔旷远的境界,充分的了解体会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学生恍若置身于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对美丽草原的向往和对牧民爽朗豪放的性格的热爱之情;还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用画笔描绘出草原的美丽景物,让学生直接领略个中的诗情画意。如文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一句,这时教师可用多媒体播放绿色渲染墨线勾勒草原图片的搜索结果_百度图片搜索”,引导学生领略草原的绝妙景致,还可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画一幅简单的中国画——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出草原、小丘、云际等,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小丘的柔缓和翠色欲流,从而进一步获得美的体验。四、“演美”,使美富于动感。只要勤动脑筋,肯花心思,语文教学的课堂将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而“演美”则能使这幅画卷流光溢彩且富于生命力。如何“演美”呢?那就是善于思考,善于挖掘文中一切美的“因子”,通过各种方式使美呈现动感,让美垂手可掬。如《草原》一课,文中写道“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的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显而易见,草原的独特景色令作者耳目一新、心旷神怡,心情之兴奋无与伦比,只想高歌一曲借以表达。为了调动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想象草原美景的同时要使他们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心情极度的愉快与兴奋),为此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凤凰传奇—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原版伴奏)(“德德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原版伴奏”),让他们高歌一曲,或者未必唱完整一首,但已使学生的愉悦体验同作者一样达到了忘我境界。文中又述“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此处可激发他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吟诵小诗,长短无需要求,甚至是一句两句,总之能表达这种心情就行。如“草原啊!我被你的美深深迷住了!”“草原,我多想立刻躺在你的怀抱里!”“我爱你,草原!”等。此刻,课堂的美感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演美”的方式不拘一格,《草原》一课我认为在授完课后,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加深理解,可以设计“小导游员”活动,为了营造美的氛围,可多媒体播放“凤凰传奇—我和草原有个约定—原版伴奏”,让轻快优美的音乐和着“小导游员”的解说,再度带领学生游览草原一番。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而且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更可喜的是学生处于这悉心营造的美的氛围里,美的情感体验再一次得以升华。五、“悟美”,体现美的情感性和愉悦性。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如果能成功地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并因此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这就是“悟美”的最终目的。如《草原》一课,全文是通过对草原上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生动描写,表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精神的。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巧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犹如置身于草原的美景之中,还要对“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可心是一样”“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等语句进行细细品味,使他们深刻的感受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深切体会到全国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友爱,进而赞叹祖国的辽阔美丽,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以此达到因美感人、因情动人的境界,从而培养摒弃丑恶、追求向往美好的思想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以提示让他们能自力品文,使之因欣赏美而愉悦起来。审美的愉悦性能大大增加语文课堂的吸引力,所以要充分运用这一特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文标题:广东省恩平市年乐夫人学校初中语文教师论文语文课堂的美感该如何凸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5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