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014级高二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100分。90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2011年5月5日小明计划考察某地,地理老师建议他最好把时间安排在8月至10月,要带上墨镜、遮阳帽、防晒霜、羽绒服和防水服等物品。按照老师的建议,小明顺利地完成了考察活动。据此回答1~2题。1.小明考察的目的地是()A.青海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B.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C.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D.内蒙古大草原2.下面的四幅照片中,由小明在考察地拍摄的是()A.①B.②C.③D.④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3~5题。3.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D.丙地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4.图中区位指数为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A.山西、陕西、宁夏B.甘肃、宁夏、重庆C.陕西、宁夏、重庆D.山西、宁夏、河南5.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①交通便利②资源丰富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④科技水平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精准农业是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具体条件,精细准确地调整各项土壤和作物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使用各项农业投入,以获取最高的产量和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其核心技术是“3S”(GPS、GIS、RS)技术和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据此回答6~7题。6.GPS在“精准农业”耕作中的主要作用是()A.农田信息定位获取B.分析处理获取的信息C.管理措施决策D.估算农业产量7.“精准农业”与“石油农业”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忽视农田内农作物的差异B.对同一农业区内的作物统一施肥C.在不减产的情况下,增加生产成本D.降低因过量施肥、除虫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据此回答8~9题。8.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信息的获取,主要采用了()A.遥感(RS)B.全球定位系统(GPS)C.地理信息系统(GIS)D.数字地球9.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A.全球定位系统B.地理信息系统C.遥感技术D.地理信息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但雨林的前景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据此回答10~12题。10.下列自然带中,有现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的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B.热带季雨林带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1.下列不属于原始森林免遭大规模破坏的原因的是()A.地广人稀B.自然条件严酷C.难以通行D.技术条件落后12.有关热带雨林生态脆弱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枯枝落叶使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肥沃B.植物生长的速度很快C.雨林植被一旦被毁,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地表植物很容易恢复D.植被成为雨林最主要也是最关键的部位,而这又是最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13~14题。1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14.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A.沙尘暴频度减少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C.土壤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15~17题。15.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中不包括()A.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D.全球CO2排放量增加17.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B.成都、武汉、南京C.沈阳、天津、青岛D.贵阳、昆明、重庆亚马孙流域形成了高大密集的以乔木为主的雨林群落。据此完成18~19题。18.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区别于其他生态系统的优势表现在()①光合作用强烈②生物循环旺盛③雨林群落的生产力高④养分集中在地上的植物体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19.雨林中土壤贫瘠的原因是()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缺少养分积累和补充②气候高温多雨,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③雨林植被的吸收作用强烈④岩石风化所释放的养分不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图,回答20~21题。20.乙河流域主要位于()A.亚热带季风气候区B.热带季风气候区[来源:Zxxk.Com]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D.热带雨林气候区21.甲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A.水土流失,草场沙化B.河流的洪峰降低C.土壤肥力下降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观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结合图示,分析回答22~24题。2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的变化有()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A.①②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运输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B.可以把坑口电站建在②处C.可以减轻交通运输压力D.可以减轻当地的环境污染2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可行的措施有()A.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B.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缩短生产链C.寻找石油、天然气等替代资源D.提高农业地位,大面积种植水稻图甲中左图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25.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26.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A.土壤B.地形C.水源D.热量27.图乙中①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②B.③C.④D.⑤备受关注的中国第三大水电站——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上)于2008年12月底实现大江截流,各项目正顺利进行。据此完成28~30题。28.金沙江干、支流水能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开发,其主要原因是()①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②该区能源需求量小③可能诱发地震等自然灾害④移民难度大A.①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9.向家坝水电站选在12月底截流的原因是()A.工程计划安排,无特殊原因B.此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利于施工C.避开鱼类的洄游期D.此季节河流流量小,利于施工30.该水电站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能有()A.库区降水变率增大B.库区水质变差C.诱发大型的山崩、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生态环境恶化二、综合题(共40分)31.图甲是美国东北部地区简图,图乙是中国东北地区简图,请你比较这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的特征,回答下列问题。(10分)(1)自然环境特征相似性方面的比较:(8分)①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_________;③气候________________;④矿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实现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8分)32.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就在人们为荒漠化忧心忡忡之时,“石漠化”的幽灵又肆无忌惮地袭来。“石漠化”,全称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它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沙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材料二有关坡度与土壤厚度的实测数据。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土层厚度(mm)120[来源:学科网ZXXK]818078714220有机质层厚度(mm)282017151297(1)根据以上材料可以推知,石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3分)(2)由以上材料分析可知,坡度与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土层厚度、有机质层厚度又直接影响土壤的__________。(3分)(3)分析造成该地区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4分)33.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如下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东北三省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2379811335130941295761184(52.2%)增速均值14.8%15.5%12.2%10.7%9.1%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6∶52.1∶41.94.9∶49.8∶45.310.0∶45.7∶44.312.8∶49.7∶37.5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5.1∶54.6∶40.34.1∶52.4∶43.59.5∶47.2∶43.312.5∶50.4∶37.114.6∶52.3∶33.1材料三山西省煤炭的综合作用图(如下图)。(1)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2分)(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2分)(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2分)(4)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4分)34.读下面甲、乙两图,完成下列问题。[来源:Zxxk.Com](1)甲图中的M河是________,乙图中的N河是________。(2分)(2)N河流域的开发治理与M河流域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提示:从流域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分析)(4分)(3)针对当前N河流域的开发与治理现状,请你就今后该流域的进一步开发与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高二地理试卷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
本文标题:安徽省太和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2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