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酒店餐饮 >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5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橡皮网-正确地成长()汕头市潮南区2015年高考模拟信息试卷高三文科综合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8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在答卷页上答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座位号分别填写在历史、地理、政治答题纸上。2.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分别填写在各科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交回,试卷自行保存。第I卷(满分1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1-11为地理题,12-23为历史题,24-35为政治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东周以前,“言姓者本于五帝,见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而在《孟子》一书中百姓一词共出现了十九次,而其中只有一次是指贵族,其他十八次均指平民布衣。这一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贵族逐渐平民化B.姓氏逐渐普及化C.宗法制逐渐瓦解D.社会逐渐平等化【答案】C考点:材料反映了百姓一词含义在东周前后的变化;东周以前,百姓多指贵族、帝族;东周后,百姓多指平民布衣;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宗法制的逐渐瓦解;故选C。A项只是材料反映的现象;B、D两项说法与材料内容不符。13.“明末清初(17世纪前后),传统的民本思想演化更革,走到近代民主的边缘,这便是“新民本”思想。它既不同于传统民本,也不同于近代民主,而是二者间的中间形态”。下列关于“新民本”思想阐述正确的是A.反对暴君和颂扬明君来约束君主的不良行为B.以“贤人政治”修正君主制度,非以民选的议会政治取代君主专制制度C.“民”具有新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工商业者、市民、新兴资产阶级和新士人D.其思想与西方君主立宪有相似性,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较深【答案】B考点:明清进步思想。明清时期出现了进步思想,这种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用非选举的“议会”来讨论国家大事,以代替君主专制制度,故选B。14.山东大学顾銮斋教授认为:“民主政治的形成,可从两方面得到验证:一方面要看血缘关系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否已削弱到无关宏旨的地步,财产原则是否已经取消;另一方面要看国家在立法、行政、司法诸方面是否已确实建立起民主制度。”据此关于民主政治确立的标准,雅典民主政治最终形成的时间最可能是A.梭伦改革B.克利斯提尼改革C.贵族制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答案】D考点:雅典民主制。从材料可以看出,民主制度的建立需要消除财产资格的限制,在雅典伯利克里时期,困难的公民的政治参与有着一定的津贴的补助,保障了民主制的运行,故选D。15.路德一再激烈攻击理性,以《圣经》的名义斥责哥白尼,他坦率承认,以理性的观点来橡皮网-正确地成长()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加尔文宣扬人类开初生来就是道德上无力的,而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上述材料表明A.新教与罗马天主教别无二致B.科学与宗教信仰水火难相容C.宗教改革结果以失败而告终D.改革后的宗教坚持信仰至上【答案】D考点:宗教改革。材料中的“以理性的观点来看,基督教的许多预料推测都是荒谬的;”、“先定论的教义似乎有意要使人类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可以反映出科学与宗教信仰是水火难相容,故选B。A、C两项说法错误;宗教一直是一种信仰,故D说法与材料中无法体现。16.下表是1843年英国不同地区和不同职业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英国政府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是地区地名士绅/专业人员农民/商人工人/技工农村地区拉特兰524138巴斯553725工业区利兹442719曼彻斯特382017A.调整城乡经济结构B.改善工业生产环境C.改善医疗卫生条件D.调整工业生产布局【答案】B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图表中的数据显示,不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工业区,工人的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其他行业的人较低;而在工业区,不论是哪个行业的人平均死亡年龄都比农村地区要低。这反映了英国政府迫切需要改善工业生产环境。故选B。17.麦梦华评价《临时约法》时指出“我虽采用法制,然《约法》所定总统之权视法制则远有不逮,其荦荦大者约有数端:(一)法总统得上院之同意有解散议会之权,我则并此而无之(二)法总统有召集议会之权,而我之参议院得自行集会闭会(三)法总统有任命官吏之权,而我则任命阁员须得参议院之同意(四)法总统有交还议案法案求下院再议之权,我则无此规定”。据此可知《约法》A.具有责任内阁之体用而无责任内阁之精神B.制定时具有“因人设法”的理性和进步因素C.制定者尚缺乏对西方宪政理性和成熟的认识D.总统权力受到国会的严格限制,充分体现了西方宪政民主的精神【答案】C考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重点比较了中国的《临时约法》与法国宪法的比较,明显可以看出《临时约法》有着明显的不足,体现了当时的制定者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故选C。18.据统计,自1912年至1927年,由北京政府农商部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达1627家,平均每年注册102.8家;中国雇佣30名工人以上的工厂,1913年为279家,1920年为808家,1928年达到2327家。材料表明民国前期A.工业布局趋于平衡B.工业结构更加合理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民族工业获得较大发展【答案】D考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主要反映的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批准注册的工商企业增加,具有一定规模(雇佣工人)工厂的增多,都反映了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大发展。故选D。橡皮网-正确地成长()19.1924年国民党“一大”发表的宣言,虽重申了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但明确表示了否定“天赋人权”的平等自由说,强调“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及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这表明在当时的国民党看来A.西方的天赋人权说不适合中国B.孙中山的直接民权说更为先进C.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D.民族危机依旧影响民主的实现【答案】C考点:新三民主义。材料中否定天赋人权,强调反对帝国主义的人及团体才享有一切自由权利;这表明反帝反军阀是给予民权的前提,故选C。A、B两项说法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内容无关。20.如何在经济十分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列宁和邓小平共同探讨的问题。他俩的视线不约而同地落在了市场两个字上。下列关于两者对“市场”看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列宁认为商品、货币、市场等是资本主义因素B.邓小平认为市场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与社会制度无关C.列宁认为经济计划处于中心地位,市场只是辅助手段、处于从属地位D.邓小平始终肯定经济运行中市场经济的优先地位【答案】D考点:中苏两国对市场的看法。列宁和邓小平都是实行了市场经济的改革,列宁认为利用资本主义的东西来发展社会主义,也就是说,他认为商品市场关系是资本主义的范畴,只能处于辅助地位,因此AC项说法正确;B项说法正确,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项错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二者应该相互结合。21.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国全球遏制理论失灵B.中东动荡威胁世界和平C.恐怖主义是全人类公敌D.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答案】D考点:当今国际局势。材料反映出美国积极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排除A;中东动荡虽然威胁世界和平,但不是美国对外发动战争的理由,排除B;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与恐怖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他们力图领导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所谓“美国统治下的和平。”,在“人权”“反恐”等旗号下企图建立美国领导下的单极世界,故选D。2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最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B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建立C1961年不结盟运动诞生标志着区域合作进入新阶段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阻碍经济全球化【答案】A考点:世界全球化进程。19世纪末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橡皮网-正确地成长()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地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改变,趋同化倾向明显,故选A。23.右图为马克•格特勒《旋转木马》,“旋转木马场中,姿势僵硬、因受到惊吓而目光呆滞的人们骑着苍白如幽灵般的马儿,一圈圈地不停旋转,永不静止……”该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大战给人们造成了心灵的巨大创伤B.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光学技术C.人们对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失望D.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凸显【答案】A考点:近现代西方的绘画。从材料图画可以看出这是现代主义绘画。现代派绘画出现的背景是因为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人们的精神处在彷徨、苦闷当中,故选A。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二、政治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题,满分52分三、历史非选择题部分本大题共2题,满分52分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阶级、等级结构是社会群体结构中政治结构的集中体现。阶级是基于生产关系划分的,它反映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等级是由统治者规定或由习惯法所规定的各社会成员不同的政治地位。在我国古代,等级划分与阶级区分都很普遍,等级以门第和职业为依据,从而与阶级的分界并不完全吻合。战国时期等级关系与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层变化,社会等级是流动的,个人有可能凭才力改变贫贱的地位,贵贱取决于出身而一成不变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上层社会对下层人士开放,下层人士可以通过努力,下学上达,跻身官僚阶层。商人、农夫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得到爵位,改变社会地位,集权政府的社会基础因而更加扩大。这样,社会较前代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摘自李瑞兰《中国社会通史•先秦卷》材料二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和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工人阶级作为新兴的阶级得到了发展和壮大;资产阶级在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中进一步分化;大量农民为生活所迫纷纷离村,流向社会各个阶层;地主阶级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也发生了某些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的这种变动,反映了民国社会结构的新变化,同时又影响了民国社会的发展。——摘自朱汉国《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材料三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而在农民中,富农和富裕中农也常被排除在“人民”之外。——摘自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阶层分析》(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等级与阶级划分的标准。(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时期等级与阶级变化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社会阶层的变化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哪些重大变化。(8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阶层划分的理解。(2分)【答案】(1)标准:等级:政治层面阶级:经济层面(2分)原因:社会等级秩序发生变化的原因:宗法分封制崩溃;选官制度发生变化;百家争鸣,“士”阶层兴起;(3分)社会阶级划分发生变化的原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最终确橡皮网-正确地成长()立,形成了新兴的地主、农民阶级;(3分)(2)民国时期: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分化,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队伍壮大,(2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期,加快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政治:民国成立,颁布《临时约法》,促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使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
本文标题: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15届高三5月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2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