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201503省委组织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
安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美好乡村规划建设2015年3月一、政策理论基础二、村庄布点规划三、美好乡村规划四、美好乡村建设五、彰显乡村特色一、政策理论基础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三农工作协调推进、乡村规划、村民意愿体现、规划实施1.乡村规划特点•(1)城市、乡村、中心村、自然村概念•(2)城市与乡村区别•(3)相关做法启示•(4)乡村规划应关注要点(1)城市、乡村、中心村、自然村的概念•城市非农产业为主、人口高度集聚以及建设形象鲜明的特别地域。一般包括居住、工业、交通、游憩和商业服务等主要职能,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乡村通常把乡级政权管辖的区域理解为乡村(包括在行政层级上与乡平行的镇),乡镇管辖之下的以农业产业和农业人口集聚的村落就是典型的乡村社会形态。•中心村•镇(乡)域村庄布点规划中,设有兼为周围村提供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规模较大的村。•自然村•行政村域中的基层村,即自然村。(2)城市与乡村的区别•城市(一)政府财政收支和居民收入差别城市(土地)经营收入支撑城市建设,居民收入较高(二)人口密度差别中国城市人口密度达到10714人每平方公里(三)产业结构差别二、三产为主(四)人口教育程度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受教育水平较高,社会综合保障较好(五)土地利用差别城市用地功能划分明确(六)生活方式差别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邻里之间联系不多(七)生态环境差别城市则是以人为主导的高度开放系统,与外界存在着大量的物质流、人员流、信息流,生产消费模式是直线型的,会产生大量的废物•乡村•乡财县管,村级集体多无经营性收入,农民收入较低•人口密度较小,乡村非农业使用的土地叠加至少10倍于它的自然开放空间•一产为主•受教育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乡村土地利用混杂,相互交叉,生产与生活交织•乡村居民喜欢自由,生活节奏慢,人情味浓,邻里关系比较紧密•乡村基本保存着原有自然地理形态和多样性,采用低成本循环利用模式,生产、消费、分解三者是平衡的,但这种平衡比较脆弱(3)相关启示•韩国“新村运动”:目标就是农村现代化•1970年开始实施。主要内容包括:农村环境改造,美化乡村景观;进行土地整理和土地利用规划;开发区域特产品,开展“一村一品”运动;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素质,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品种;建立农村协作组织和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建设农村公共设施等。•荷兰乡村规划:强调景观设计•二战后,荷兰城市规划师和风景园林设计师逐渐参与到乡村工程、土地改善和水管理的项目中,主张在小城镇和乡村扩张的方向上有更多地选择;更多地关注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所引起的环境灾害;强调小城镇和乡村居民点各个规划要素的尺度、布局和功能,注重空间规划、水管理和自然保护之间的新关系。•西南英格兰:强调功能划分•21世纪初开始编制乡村规划:将乡村地区的功能分析、城乡空间功能联系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在考虑功能联系与相似特征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次区域;将集镇作为乡村地区空间发展的重点,采用集中布局的发展模式,规划集镇外的乡村地区只是小规模的发展,而且集中在现有的村庄内部或周边。•安徽美好乡村规划建设:以旧村整治为主,以人为本,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产业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强调城乡风貌差异,体现乡愁记忆•开展中心村规划“城市元素”治理•兵营式布局;上高楼;宽(直)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种景观树;大办公楼。。。。(4)乡村规划应关注的要点•——乡村规划一定要服务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乡村规划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乡村规划一定要遵循生态文明的思想,保护乡村自然环境,维持乡村生态系统,防止出现环境问题•——乡村规划一定要保留乡村特色,突出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乡村规划一定要保护基本农田,严格控制非农用地,集约使用土地•——乡村规划一定要与城市规划衔接,有机结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风貌差异化协调发展,2004年以来,中央11年均以1号文件部署农业、农村和农民方面的工作,回顾中央文件的标题,可以清晰理解中央“三农”工作战略。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国家层面进行安排,根据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新态势,在总结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基础上,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通过广泛、深入调查研究,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开展安徽“美好乡村”建设。决定要求,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修编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的要求,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是实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实现三个强省。2.建设背景(新型城镇化过程)安徽省现有: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56个县城836个镇322个乡1.42万个行政村22.23万个自然村(2014年底,我省城镇化率49.2%)201520202030值综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百分点预测值综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百分点预测值综合增长率年均增长百分点户籍人口71000.8%74000.8%78000.5%流出人口800700500常住人口63001.1%67001.2%73000.9%城镇化水平51%1.658%1.570-73%1.2城镇人口32004.45%39004.3%5100-53002.8%安徽省城镇化目标定方向定标准定模式规划乡村布局基本模式统筹发展:关注乡村地区建设3.建设思路(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美好乡村规划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力支撑,可以更好地促进城乡要素的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协调城乡产业发展美好乡村规划建设是“三农”问题中的重要节点,也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手段。——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美好乡村规划建设是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等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让农村地区的广大农民更多享受到完善的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建设风貌差异化美好乡村规划建设是注重文化的多元和历史的传承,不能照搬城市规划建设模式,而是要突出乡村特色,保持田园风貌,注重农村文化传承。4.案例介绍金寨县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1)规划目的(2)工作方法部门座谈:与县建设局、旅游局、扶贫办、农业局等28个主要负责美好乡村建设的部门进行座谈;走访乡镇:走遍全县23个乡镇;走访村庄:在每个乡镇选择1-2个典型村庄进行走访;访谈农户:在每个走访的典型村庄,选择2-3个典型农户进行访谈;问卷调查:每个乡镇选择10个左右行政村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226份,回收222份,编制完成问卷分析报告。(3)现状问题分析金寨县城乡发展有三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县城发展问题:核心是就业稳定性与工业化的关系问题;依赖外围中心城市的工农联动,对乡村农民收入稳定性波动较大。——乡村发展问题:核心是农业现代化与生态保护的关系问题、乡村特色保护与现代居民点建设的关系问题。——层级配置问题:核心是人口聚集、设施布局合理性与城镇化层级配置的关系问题。散居的农户,既要解决设施便利问题,又要解决投资经济问题,适度集中是基本路径。对于金寨来说,30户为适度集中的基本单元,聚集块状大约在4平方公里左右为宜。金寨县各乡镇距离县城时间距离图金寨县可开发旅游资源分布图金寨县公共设施分布图(4)美好乡村建设具体发展措施——建设新村推进乡村现代化;——营造社区促进就近城镇化;——设施配套体现城乡公平化。金寨县美好乡村建设发展的总体框架是“344”格局,即三级设施配置等级、四类集镇建设类型、四类村庄建设类型。三级设施配置等级——确定一级中心城镇、二级中心城镇、中心村三级设施配置标准。四类集镇建设类型——确定县域中心城市、区域职能型、居住型、旅游服务型四类集镇建设类型。四类村庄建设类型——确定中心村、自然村、引导型村庄、城镇转换村庄四类村庄建设类型。通过美好乡村规划建设引导,金寨县未来形成下表的城乡人口格局:二、村庄布点规划在安徽特色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谋划中心村布点村庄布点规划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制定美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与路径,是在县(市、区)域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下,主要确定村庄个数、规模、选点及设施配套的规划。——科学预测乡村人口;——确定中心村和自然村;——确定村庄规模,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根据交通条件及产业基础,确定村庄选点,发展符合乡村特色的产业,恢复乡村活力,增加农民收入;——合理配置设施,让居住在农村的农民方便地使用教育、医疗、文化、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用上便捷的道路交通设施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村庄布点规划导则1.规划总则——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不改变土地利用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坚持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坚持规划引领,产业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乡村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1)理论与实际结合——自下而上由各镇先行,在市相关农村居民点布点规划导则指导下,全面征求各行政村、自然村村民意见,对各镇的农村居民点按照中心村与基层村两级进行整合。(2)与总体规划充分衔接——全面调控(3)强控与引导结合——有序推进针对各地区不同的情况,划定不同类型的控制区域,采取强控、中控与弱控三种不同的手段,制定相应的实施与控制原则,有序推进金寨县美好乡村村庄布点规划顺利实施。2.规划思路3.村庄选择思路(1)中心村选择思路——老集镇:老的集镇将优先规划为中心村;——临水:选择近临主要河道的规模大、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美的为中心村;——伴路:依托交道干道,布点中心村,便于组织生产;——有产业:选择已有产业基础的村庄;——有历史:选择有历史文化遗产与传统风貌的村庄。(2)自然村保留思路——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村庄;——交通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村庄;——具有民族特色或地方特色,环境优美的村庄。4.服务半径与规模(1)中心村服务半径一般在2公里左右,步行20-30分钟左右。(2)中心村平均服务常住人口可基本按:皖北片区3000人左右,皖中及沿江片区2000人左右,皖西片区1500人左右,皖南片区1000人左右。(3)中心村集聚人口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10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5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200人。(4)保留自然村规模可基本按:皖北片区不少于400人,皖中、沿江片区不少于200人,皖西、皖南片区不少于100人。5.村庄配套设施标准自然村配置“2+1”:2项公共服务包括健身活动场地、便民超市。1项基础设施即垃圾收集点。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自然村2+111+4服务对象配套服务设施内容与规模的界定,一定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发展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在11+4基础上适当增减。4项基础设施11项公共服务设施6.案例介绍铜陵县县域村庄布点规划铜陵县辖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天门镇4个镇,东联乡、西联乡、胥坝乡、老洲乡4个乡,13个社区107个行政村,总面积823平方公里。其中五松镇为县城所在地。铜陵县除五松镇外,辖区内共有100行政村(农村社区),1064个自然村;总户数85320户,平均每个行政村约2390人,平均每个自然村约225人。(1)规划原则——坚持主导与自愿相结合。体现以人为本,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农民自愿和尊重民意。——坚持保护与发展相结合。加强耕地保护,突出集聚发展,注重生态、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引导与控制相结合。充分考虑自然地理条件、地域特征及产业发展需求,合理引导村庄布点,加强地质灾害及生态敏感地区的建设控制。——坚持近期与长远相结合。兼顾现实,考虑长远,分步实施村庄布点规划本着“推进重点、打造亮点”的原则,努力构建“1666”城乡居民点体系,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1”:东部城区;“6”:6个新市镇;“66”:66个达标中心村。注意保护耕地,注重乡村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合理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突出城乡统筹完善设施配套注重生态保护加速郊区城镇进程,合理引导村庄人口集聚。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加大村庄基本配套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整合美好乡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清洁工程、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
本文标题:安徽省美好乡村规划建设(201503省委组织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