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 广东省自考《人口与劳动资源》复习资料(代码11366)
考试题型一、单选(20*1分=20分)二、多选(10*2分=20分)三、名词解释(5*3分=15分)四、简答题(5*5分=25分)五、论述题(2*10分=20分)注意:单选、多选复习范围以《习题册》为主名词解释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是以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人口现象与人力资源现象的研究,揭示人口现象和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2.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人口与人力资源是指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和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3.人口是: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4.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于死亡是人口自然变动的两个基本因素,两者之差便是人口的自然增长5.人口结构:是指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与组合的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或者说,它是人口总体内部依据本身具有的不同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数量比例关系6.人口自然结构:是根据人口的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了人口的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7.人口地域结构:是根据人口的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既有反映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一面,又有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的一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结构、行政区域结构、城乡结构8.人口社会结构:是根据人口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口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口结构比例关系。人口的社会结构可以分为经济结构和非经济结构两大类。9.人口产业结构:是指在业人口按三次产业划分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和结合状态;严格来说,它是在业人口的产业结构10.人口文化结构:是指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形成的比例关系与结合状态。因而人口文化结构实际上就是人口文化程度结构,更确切地说是人口教育程度结构。11.人口城镇化:是指城市人口的集聚和增长所形成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更严格的说,它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12.人口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与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以及人口性别与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人口的自然变动是人口再生产的自然基础,它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13.人口出生率:出生率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人数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以千分比来表示14.生育率:通常是指一定时期生育婴儿数和育龄妇女人数之比。生育率是衡量生育水平的人口统计指标15.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如果按计算年度各年龄组妇女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过程,可能生育的孩子数16.人口死亡率: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里(通常为一年)死亡人口数和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通常用千分比来表示17.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假定一个人按某一分年龄死亡率度过其生命的全过程,在活到某一年龄时,平均还能继续生存的年数。一般的情况是用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来进行比较分析18.人口规律:是指在人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的、必然的内在联系。它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9.狭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微观个体基本素质的总称,包括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等主要内容。20.广义的人口质量:是指宏观人口结构素质的总和,包括人口规模、年龄与性别结构、地区结构、城乡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力资源流动质量以及人力资源存量等主要内容。21.身体素质:是指人口群体的身体健康水平及大脑的技机能状况。包括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转、体力和精力的强度、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寿命等。身体素质是人口质量的自然基础和物质承担者,是构成微观人口素质的最基本内容。22.科学文化素质:是指一个国家居民平均受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基本情况。23.劳动技能素质: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长期积累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24.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人口的思想意识形态及其实践,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思想品质、道德观念、社会化程度等。思想道德素质是人口质量的灵魂,思想道德素质是一种主观能动性。25.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或者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它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指标。26.人口资源:主要是指生产者人口,即适龄劳动人口,更直接的是其中的经济活动人口。27.人才资源:是指比较高级的人力资源。根据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质量高低是由人力资本含量的多少决定的。人力资本含量是通过人力开发投资形成的,其含量的多寡取决于人力形成的先天形态和后天形态及其开发的深度和广度。28.人力资本: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投资而提高了人的素质和技能。人力资本包括多种形式的投资结果。29.企业人力资源: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可以用来增加企业效益的存在于员工身上的创造力,它包括员工的体力、技能和知识,其中比较突出的特征是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权,并一般用签订劳动合同的方式来确定企业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劳动关系。30.人力资源的数量:是人力资源存量的重要方面,是人力资源量的规定性,表现为某一特征范围内的人口,包括劳动年龄中具有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以及在劳动年龄以外实际常年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31.人力资源规模:是指人力资源数量所涵盖的范围体现的分量与格局。32.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最能体现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理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两者的综合,即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职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33.心理素质:即身体素质,它要求有健康强壮的体质,这不仅是体力得以形成和发挥作用的生理基础,而且是智力得以改善和提高的生理基础。34.思想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思想品质和传统习惯等。这些内容在阶级社会中包括着各自阶级的性质,它也始终是构成该时代特定社会人的质的规定性的重要方面。35.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主要包括文化知识、科学知识水平以及劳动技能和经验。这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知识结晶,是人本身逐步形成的认识世界的能力。科学文化素质是人力资源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根本源泉。36.人力资源的自然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自然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自然属性的质的规定性。37.人力资源的社会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的,它反映人力资源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是按一定的经济特征或者社会特征来划分和组合的人力资源结构比例关系。38.人力资源的地域构成:是根据人力资源的居住地的地域特征来划分的,它既反映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的特征,又有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自然地理构成、人力资源的行政区域构成、人力资源的城乡构成。39.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将支付给职工从录用到退休或死亡期间的工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40.随机报酬法:将某人在其工作期间一直服务于某一组织的期望条件价值,按其继续留职的概率,调整折算成当前的实现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41.非购买商誉法:将一个企业的当期收益水平超过同行业正常收益水平的部分予以资本化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这种方法以每年实际收益数字为基础,具有较大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42.经济价值法:通过预测未来各期收益,并将预测的盈利折成现值,予以加总,最后按照人力资源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43.绩效评价法:对某人的工作状况通过打分的方式进行具体评价,并按一定顺序进行级别排列。44.潜力评价法:确定某人在工作中的发展和职务提升的可能性,其目的是为了计量某人能为组织提供多大的潜在服务。45.工作态度测定法:衡量工作人员的态度,主要是了解工作人员对某些客观事物的感情倾向,以便估计工作人员对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报酬、环境以及整个组织的看法。46.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以人力资源为中心,培养、发掘、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能力47.人力资源心理开发:主要是针对劳动者的需求动机,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劳动动力。48.人力资源伦理开发:是指唤起劳动者的道德精神,激发起无穷的精神力量。49.人力资源生理开发:主要是以保护人力资源为目的,按照人的生理规律,科学地组织和安排活动。50.人力资源利用:是把具有一定的体力、智力的劳动者配置、投入到一定的社会领域中。并让他们在其中发挥作用,以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51.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智力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经济因素的经济52.宏观人力资源战略:是指描绘人力资源为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而采用的发展途径和方式,它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53.微观人力资源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自身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向性的发展途径和方式。简答题、论述题(只罗列了要点,答题时需围绕要点适当解释)第一章导论简述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⑴.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客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产生的条件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⑵.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发生作用是客观的。怎样认识和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承认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的客观性,人们就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利用规律。(1)正确认识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2)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利用人口与人力资源规律主要取决于如下方面:对规律的认知程度;阶级背景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如何理解人口的真实内涵?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是生产力要素和生产关系的体现者。人口的真实含义可以从自然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理解,人口具有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因此,人口是一种生物现象。(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如何理解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都要服从生物学规律。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因此,人口是一种生物现象。(2)人口的社会属性。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人口的社会属性有哪些表现?(1)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生产和分配制度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2)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表现为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全部人文环境以及婚姻家庭制度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3)人口发展过程、人口结构和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表现为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属性。人口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①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靠自然界提供天然食物,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自然界支配着动物。而人类不同,人类是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运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改造自然。②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纯粹是生物性的,动物之间雌雄结合与交配、生殖与养育下一代,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而人类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人类增殖过程建立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即家庭,是与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分不开的。③两者生活的环境不同;动物生活的环境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影响力,动物的繁殖与社会生
本文标题:广东省自考《人口与劳动资源》复习资料(代码1136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68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