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宋才发民族博物馆馆长访谈
1宋才发: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访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宋才发访谈宋才发,湖北省武穴市人,法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重点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评定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年评定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4年评定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首届“有突出贡献专家”。历任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兼民族法学研究所所长、中央民族大学科研处处长兼学校“211工程”办公室主任,现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长。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央民族大学校园内,独特的校园环境让古朴庄严的博物馆处处散发着青春的气息,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得博物馆俨然成为民大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独具特色的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新开设的中国古文字陈列……像是一座座神秘的知识宝库一样,静谧地躺在博物馆内。今天,就有请宋馆长带我们一同领略民族博物馆的风采,一起聆听民大博物馆里的精彩故事。中国文物网:请您先简要介绍一下贵馆的基本情况。2宋馆长:我们馆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建成的。我们博物馆始建于1951年,开始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文物室”,著名的民族学家杨成志先生为“文物室”主任。1982年“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文物室”改名为“中央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文物研究室”。1988年9月16日经国家民委批准,正式成立“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1993年随着学院更换学校名称,“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博物馆”相应地改称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我们现在的博物馆新馆是学校投资800万元把原来的老图书馆改建而成的,新馆于2004年9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我们馆是全国高校百余家博物馆中唯一收藏56个民族文物的博物馆,还是中国北方唯一展出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我们馆常设有七个展厅,分别是北方民族服饰文化厅、南方民族服饰文化厅、生活文化厅、宗教文化厅、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展和中央民族大学校史展厅。这7个展厅具有展览面积1800余平方米,共分为4个基本陈列展和3个专题展,集中展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批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展品。其中的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展是2009年10月份才新开的。我们馆现在馆藏有全国56个民族的锦旗、革命文物、土特产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服装、古器物、历史文献等14类文物,以及国外部分国家和民族的瓷器、钱币、图片等文物,共约2万多件(套)。中国文物网:贵馆是国内唯一展出高山族文物的博物馆,请您给大家讲讲馆藏台湾高山族文物的基本情况和背后的一些故事好吗?宋馆长:“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是我们馆最具特色的一个少数民族文物陈列展。该展览所展文物部分为20世纪30年代前后我校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在台湾等地进行田野调查时征集的;还有部分文物是清华大学的早年收藏品,均在1952年全国大学院系调整中按照“物随人走”的原则而被划转到中央民族大学来的。它们生动地记录和反映了当时高山族人民的生产、生活面貌及审美崇尚、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状况,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这个厅向大家展示的是包括陶罐、木雕、首饰、烟斗、盔甲、葫芦器、藤篮、服装等在内的近百件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台湾少数民族文物的收藏和展示是我们馆的一大优势和特色,我们共收藏有400多件高山族各个族群的文物。这些文物是台湾少数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在3许多方面展现了台湾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历史风貌,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是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组成部分的重要实证资料。台湾高山族“立法委员”蔡中涵在参观完我们的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展厅后也深有感慨地说:“我现在的心理感受只能用‘震惊’两个字来形容,我看到的展品在台湾早已经不存在了。”这个馆自2004年开馆以来,已成为国家民委、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等国家机关接待台湾同胞和国外友人的重要参观场所。中国文物网:贵馆在10月底的时候新开了一个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展,增设这个展览最初的意义何在?宋馆长:文字是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中国是文字起源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文字种类最多、类型最齐全的文字大国。我们举办这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则是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个陈列分为汉字体系的少数民族古文字、外来文字体系的少数民族古文字、原始信息符号与古籍版本、以及本土民族古文字四大板块。其中展示的30余种古文字,多数是从新疆、西藏、宁夏、青海、甘肃等地征集而来的,有的早已消亡,有的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至今仍然在沿用。“中国古文字陈列展”是我们学校“985工程”二期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展品充分展示了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水书、朝鲜文、藏文、东巴文等30多种文字,包括手抄本、印刷本、书法、拓片、图片、木刻雕版、印章、货币、木简、工艺品等多种类型,它有助于人们更多地了解人类尤其是中国文字产生与发展的脉络,了解不同民族族群的文明起源与历程,从中感受各民族先民的勤劳与智慧,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彩与辉煌。中国4民族古文字陈列馆是我国第一座少数民族古文字专题性陈列馆,而“尔苏沙巴文经书”则是“中国民族古文字陈列展”的镇馆之宝,大家是不可以错过的。中国文物网:听说为了庆祝祖国六十周年华诞,贵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与学生到澳门举办了“祖国好·民族亲——中国各民族风情图片展览”,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宋馆长:中国各民族风情图片展览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和澳门回归10周年而举办的,于今年的10月22日到26日在澳门成功展出。这个展览是“祖国好·民族亲”系列活动之一,展览共设置展板130块,使用图片730多幅,解说文字5万多字。为丰富展览内容还配展了蒙古族牛皮摔跤服、毡画,维吾尔族串珠绣花女服、绣花帽,苗族绣花镶银女装、绣花背带,赫哲族鱼皮画等实物展品40余件套。整个展览以图片为主,文字和实物为辅,展示和显现了各民族的基本状况和民风民俗,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取得的辉煌成就。10月22日上午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莅临展区,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白志坚、澳门特别行政区经济财政司司长谭伯源等参观了展览。在澳期间中央民族大学代表团还与澳门培正中学、坊众学校、东南学校、镜平学校进行了少数民族文化交流,通过民族文化讲解、民族歌舞表演和民族知识有奖问答等活动,让澳门青少年真实地了解祖国大家庭的构成情况,少数民族的生活与文化特点。中国文物网:关于贵馆未来的发展方向,你们有何计划?宋馆长:我们馆目前正朝着数字博物馆的方向迈进。“数字民族博物馆”旨在利用互联网与更多有参观学习需要的个人和机构共享宝贵的文化资源,尤其是5为那些没有时间到博物馆参观的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也能够直接从网上汲取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营养。2006年学校从“211工程”二期建设经费中投入20多万元,支持博物馆进行“数字民族博物馆”一期工程建设。该工程内容主要包括网站建设和《台湾少数民族文物展》展品的多媒体制作。其中,包括9件展品的三维拆装动画、9件展品的外形三维数字化和124件展品的平面数字化等。二期“数字民族博物馆”工程于2008年启动,主要是就我们获得的教育部“民族数字博物馆”项目经费12万元进行建设。本期工程以“北方民族服饰”和“南方民族服饰”两个展厅的展品为主要内容,通过三维互动和平面数字化等多媒体方式,实现对200多件展品的网上虚拟参观浏览。在此基础之上,2008年我们馆又申报并获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数字民族博物馆》专项研究建设经费400万元,本期工程拟对馆藏14大类2万余件文物进行影像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对500件精品进行三维图像处理,对3000件文物进行平面数字化处理;并加强“数字民族博物馆”网络建设,将博物馆部分展品的介绍发布到网络上,通过网络传输媒体向社会和公众开放,为广大公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极佳窗口。以上三期“数字民族博物馆”建设项目完成后,不仅将使我们馆的文物管理由原始的手工和纸质媒介管理,转变为现代化、科学化的数字管理,使文物的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达到国内博物馆文物管理的先进水平,而且可以为文物的科学保护与有效利用,为进一步拓宽民族博物馆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渠道与方式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标题:宋才发民族博物馆馆长访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76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