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广州白云区高中新生信息技术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初探
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1页共19页广州白云区高中新生信息技术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初探广州市第八十中学钟凤珍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渐渐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能力成为人的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新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现状,并就该现状提出一些相关教学策略。关键字: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现状分析教学策略一、研究背景1、信息技术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使得针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成为必要2001年5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①教育部门2000年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②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归结为以下: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指导纲要还要求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①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5月29日②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育部文件教基[2000]35号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2页共19页2003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就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为纸笔测试和上机考试。2006年广东省教育厅就正式颁发了《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指导纲要》,规定今年起,省普通高中增加信息技术等级考试,起始年级为2004年入学的高中生。同时,广东省教育厅规定,各市将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并入普通高中毕业考试统一进行,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考试过关者,由市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考试成绩可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之一。等级考试的内容是围绕新课标的要求命题的,因此要求教师要熟读新课标,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开展教学。2004年高中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首次明确把培养信息素养作为课程目标,并将信息素养在操作能力、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价值观与责任感的形成上分层阐述。信息技术要求:到高中阶段,主要是使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继续提高的基础上,在感受、认识和理解信息文化的基础上,追求自由与信息文化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的设置强调弹性,既保证起点水平较低的学生能够适应,也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③。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在初中小学阶段的广泛实行,2006年入学的高中新生,早在初中一二年级就已接触了《信息技术》,同时广州市又统一要求初中学生在初二下学期都要参加信息技术课程终结性的水平考试,通过统一命题,考查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各校之间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显得参差不齐,通过访谈还发现,即使是来自同一个学校的学生信息技术基础也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缩小个体水平的差距,真正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是摆在高中信息技术科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因此了解高中新生信息技术入学水平现状并提出相应策略显得极其重要。2、当前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④信息技术学科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的历史非常短暂,并且还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有些学者为其归纳出以下几个的特点:1)发展性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信息技术学科的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大问题。如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如何定位、教学内容怎样遴选、教材特色如何形成、应该采取何种教学③李艺等,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及其研制概述《中国电化教育》2003年第7期④王吉庆,黄钢.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6~32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3页共19页方法与策略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人员与教师去探索、研究和创新。2)综合性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包括目标的综合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形式的综合性。它的目标不但综合了意识、伦理道德、基础知识、信息能力等内容,还综合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要求;其内容除了信息技术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外,还综合了物理、数学等学科的许多研究成果;而这些必然导致教学活动组织形式的综合性。3)实践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必须重点考虑其实践问题,操作与知识并重,但操作优先,过程与结果并重,但过程优先。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培育中小学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能力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得到提高。4)层次性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层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体现为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二是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层次性。学生是社会中的人,他们受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认知特性,尤其是他们在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上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另外,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毕业于不同的小学。有的学生家里有计算机而有的没有,有的学生在小学就接受过信息技术教育而有的没有,有的在信息学竞赛中获过奖而有的甚至没接触过计算机。针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层次差异,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依据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分层教学的策略。⑤信息技术学科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相关学习理论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教学媒体不再是充当灌输的工具,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的工具。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主题探索、研究性学习、分组协作、创设的情境、任务、激励机制来进行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等。二、本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⑤肖映铭.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初探,《中国电化教育》2002.6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4页共19页1、学习理论一、认知心理学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的认识过程是把新学得的信息和以前学习所形成的心理框架(或现实的模式)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的过程。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是以他构想的现实模式为基础的。在认知心理学的影响下产生发展的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一个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它们组织成赋予它们意义的结构。学习就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知识的学习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各学科知识的知识结构。包括三种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内在动机和认知需求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与学习有关的认知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加快了的认知和理解中获得满足;(2)发挥个人全部心理能力的迫切要求;(3)正在发展着的兴趣和专注;(4)从个人与他人的认知一致中获得的满足;(5)从个人在认知或智力方面的优势中获得的愉快;(6)对个人能力或成就的感觉;(7)“相互关系”的发展,其中包括个人对其他人的反应,以及同他人为共同达到某个目标而共同工作的需要。在一般教学条件下,学生学习的动机往往很混乱。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是认知学习理论对于激励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考虑到中学生时期的个性特点如求知欲强、表现欲强、期望自我实现等,认知学习理论对于本文的启示在于课堂教学知识组织要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内容结构要适应中学生的认知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建构合适的认知情境,“让学生向自己的能力提出挑战……使学生形成能力动机(competencemotivation),使学生有一种求得才能的驱力。通过激励学生提高自己才能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⑥⑥布鲁纳,《认知生长之研究》(StudiesinCognitiveGrowth),1966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5页共19页2、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关于认知和学习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它采用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其主要观点有:1、知识观:知识仅是一种解释,但具有动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以及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都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而仅是一种解释、假说或假设;知识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和人们认识的深入,而被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因此,知识并不能提供对任何活动或问题解决都实用的方法,而在具体的问题解决中,需要针对具体问题的情景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同时,知识虽然获得了较为普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同一知识有同样的理解。真正的理解只能是由学生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就是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2、学生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既重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要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在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学生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3、学习观;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下面几方面发挥主体作用:①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②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主动搜集信息和资料;③经常进行“联系”与“思考”,并把它跟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结合起来。而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做到: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创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③在有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广州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第七届年会第6页共19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所提倡的主体性、情境性、协作、问题探索等等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各种媒介为学生提供认知建构的“脚手架”,让学生在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也正体现了建构主义的精髓。3、信息技术教学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是研究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等相关理论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或受这些理论的影响,从中吸取营养
本文标题:广州白云区高中新生信息技术现状调查及教学策略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1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