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郑州大学双学位课程课件——管理经济学:金融危机下宏观经济政策
1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1经济政策简介2主要宏观经济政策概述3从美国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危机4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形势与政策21经济政策简介1.1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1.2经济政策目标1.3经济政策手段1.4经济政策类型3●经济政策:是指经济主体按着既定的经济目标,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而采用的各种手段。●经济政策的本质:经济主体、经济目标、各种手段三者的有机结合。●经济理论是经济政策的基础、前提和根据。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的必然结论、运用和现实表现。●经济政策是经济理论与经济实践的中间桥梁和纽带,是解决经济矛盾和经济实践中问题的重要手段。●经济实践是经济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1经济政策、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4经济政策目标体系: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公共需要、公平收入分配、保护生态环境等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一)充分就业(消除周期性失业,存在自然失业)(二)物价稳定(不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三)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四)国际收支平衡•针对国民收入:Y=C+I+G+(X-M)打个比方(中医开药方“配伍”):C、I是药引,T、G、M等是药,宏观经济政策是药方。1.2经济政策目标5•经济政策手段的主要有经济、法律、行政等,经济政策工具是主体,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经济管制以及制度变革等。•(1)财政政策分两方面:一是内在稳定器;二是酌情运用的政策。分为政府支出政策和收入政策。•(2)货币政策主要有三个:公开市场业务、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3)汇率政策手段包括提高汇率和降低汇率两方面。•(4)经济管制分直接管制和间接管制。对外直接管制:贸易管制和资本流动管制;对内管制:价格管制、利息率管制、分配管制、工资管制、产量管制等等。•(5)制度变革三种类型:关于流通、分配领域的体制改革;关于所有制形式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关于国际经济机构的变革。1.3经济政策手段61.4政策工具类型•1.5.1需求管理政策:管理总需求1、起源: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总需求不足2、代表:凯恩斯主义3、目标: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4、工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1.5.2供给管理政策:管理总供给1、起源: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2、工具:(1)收入政策:控制工资与物价;(2)人力政策:改善劳动力市场状况;(3)经济增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1.5.3国际经济政策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政策72主要宏观经济政策•2.1财政政策•2.2货币政策•2.3收入政策•2.4人力政策•2.5相机抉择和政策目标及其协调82.1财政政策含义:所谓财政政策就是政府通过调整收和、来影响国民经济,以使其达到理想状态的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政策。类型:财政政策可分为自动稳定器和酌情使用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涉及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公债:•财政支出政策:(1)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G。如:军需品和警察装备的购买,公共工程支出如政府投资兴建公共设施,但不是“形象工程”。(2)转移支付TR。•财政收入政策:(1)财产税:对土地和土地上建筑物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2)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入上升而上;(3)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率从收入中征收。•公债又分内债与外债,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9政府支出体系(1)政府支出内容:社会福利支出,退伍军人的福利支出,国家防务和安全支出,债务利息支出,教育和职业训练支出,公共卫生和保健支出,科学技术研究费用,交通、公路、机场、港口和住宅的支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支出,国际交往与国际事务的支出。(2)政府支出方式:政府购买G和政府转移支付TR。政府税收体系(1)按征税对象分财产税、所得税、货物税;(2)按记征对象是货币价值还是货物数量分从价税和从量税;(3)按纳税的方式分直接税和间接税;(4)按从收入中扣除比例的差异分累退税、比例税和累进税。市场经济国家的财政体系10“自动稳定器”政策(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支出增加;经济高涨时,支出减少。(1)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税率不变,经济衰退时,税收减少;经济高涨时,税收增加。•政府的税收及其对私人部门的转移支付总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国民收入上升时,需要救济的穷人会减少,转移支付就会减少,净税收会增加;如果国民收入下降,需要救济的穷人会增加,转移支付会增加,净税收会减少。•净税收随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发生的变动会反过来影响国民经济的均衡水平,这种因税收和转移支付体系自动起作用而调整国民经济运动的措施被称为“自动稳定器”。11“自动稳定器”的表现•自动变动的税收:个人与企业所得税萧条→个人与企业收入下降→符合纳税标准的主体自动减少、税率自动下降→政府税收自动下降→消费↑、投资↑→AD↑•政府转移支付:萧条→失业人数↑→符合领取救济标准的人数↑→TR↑→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消费C↑→AD↑•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萧条时,农产品价格↓→政府收购→农场主收入↑→C、I↑繁荣时,农产品价格↑→政府抛售→农产品价格↓抑制物价上升.12酌情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手段(1)含义是指政府根据对经济情况的判断而做出财政收、支调整的财政政策。(2)财政预算年度平衡预算、周期平衡预算、g功能性财政。(3)财政政策手段影响总需求或总支出的财政手段有:改变政府购买水平G、改变转移支付水平TR、改变税率t。酌情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分类(1)经济“偏冷”即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低于充分就业时,设法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提高有效需求,降低失业率,称之为扩张性财政政策;T↓、G↑→增加总需求→Y↑(2)经济“偏热”即国民收入均衡水平高于充分就业时,设法降低有效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称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T↑、G↓→控制总需求→Y↓。13*财政政策的运用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1)经济萧条时期,AD不足,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松政策),增加G,减少T,从而AD增大,就业扩大(2)经济繁荣时期,AD旺盛,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紧政策),增加T、减少G,从而AD下降,通货膨胀消失•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1)经济萧条时期,采用松政策(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支出)(2)经济繁荣时期,采用紧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只有在国民经济处于失业或通货膨胀状态时,政府才有必要对经济进行干预。干预的目标是使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尽可能保持在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水平上。税收、政府支出影响消费与投资,进而影响国民收入。14酌情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预算赤字即政府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差额,是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预算结余即政府财政收入超过财政支出的余额,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结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是增加税收、增发货币,以及发行公债。预算赤字和结余充分就业的预算赤字和结余•充分就业预算是表示在某一时期,如果实现充分就业,政府可能提出的实际支出计划和税收(率)。•财政拖累是指充分就业预算结余的增长吸收了私营部门资金,而对经济活动继续扩展产生紧缩或阻碍作用,使得充分就业难以维持。15•公债即政府欠下的债务•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公债既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经常性的手段,又是调节宏观经济/影响货币供给的一个重要工具。•公债的负担。传统理论认为,公债是政府强加在民众身上的负担。当代经济学认为,外债要还本付息对民众是一种负担,而内债是政府欠民众的债,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债”,因而不构成负担。酌情使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16*公债•运作:政府向本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债权人——公众;债务人——政府。•分类:按偿还期限划分(1)短期公债:3个月、6个月、1年(2)中期公债:1~5年(3)长期公债:5年以上,40年,永久•公债哲学:公债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公债哲学(1)自己欠自己的债,不构成债务负担。(2)政府政权稳定,所以债务偿还有保证。(3)债务用于发展经济,使政府有能力偿还债务。17*周期平衡预算•(1)功能财政: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订和实行。•(2)周期平衡预算:“处之泰然”的资本•(3)赤字财政政策:“处之泰然”的表现•造成财政赤字后,政府委派财政部发行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央行支付货币给财政部,财政部用货币进行各项支出,刺激经济;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公债,调节经济。繁荣,财政盈余萧条,财政赤字周期预算平衡18局限性•遇到以下因素,预期目标难以实现。•政治因素影响大选、战争时期不能增税减支•时滞的影响:可能使政策产生相反效果认识时滞/行动时滞/影响时滞•利益集团阻挠:来自于挤出效应。•居民预期如果居民预期持续萧条,则刺激消费的政策无效。192.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又称金融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息率和其它信用条件,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措施。2.3.1货币和银行2.3.2酌情使用的货币政策2.3.3货币政策的三个工具及其运用2.3.4其他货币政策手段20•货币的本质–交换媒介和表示价格与债务的标准单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的职能:流动手段、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或记账单位贮藏手段即价值储存2.3.1货币和银行21流动性(Liquidity)•凯恩斯认为,人们愿意承担一定的成本而持有货币,是由于流动性偏好,即人们愿意以周转灵活的货币形式保留一部分资产。•流动性——各种资产在不损害其原有价值的条件下,变换为货币的难易程度。•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因此人们愿意保留一部分货币。•所谓流动性过剩,通俗讲就是流通性货币太多.22●货币的种类:纸币或法定货币(主币)、铸币或硬币(辅币)存款货币或活期存款、准货币和货币替代物。●货币的本质是便于交易的流动资产。根据货币的流动性来进行的划分(中国)•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现金+活期存款(支票)(具有完全流动性)•准货币=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存款•广义的货币供给M2=M1+准货币(流动性较差)M3=M2+政府债等货币近似物(流动性更差)L=M3+其他流动性资产(国库券/商业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等)•金融创新与货币定义(衍生金融工具:期货/期权/互换等)2.3.1货币和银行23银行制度简介•银行通常依据职能区分为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是国最高金融权力机构,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政策进行最高控制。调节和控制商业银行,管理全国的货币制度,控制货币供给和信用状况,密切注意货币制度是否按照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运行。(1)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2)银行的银行:接受商业银行的存贷款等业务往来;(3)政府的银行:执行货币政策,监督其他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而从事金融业务的企业化的银行。商业银行体系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创造存款货币,从而影响货币供给。主要业务活动有:(1)负债业务:吸收存款;(2)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3)中间业务:代理结算。24存款准备金制度•准备金Reserve: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户。•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吸收客户存款贷款银行留下准备金25银行存款的倍数创造•法定准备率(RequiredReserveRate):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部存款的比率。–中央银行为了控制货币供给量,通过法律规定了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率,即商业银行必须按存款额保留现金的最低比率。–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作用,在于保证存款的安全和提取,并使中央银行能够控制商业银行所创造的存款量。•法定准备金与超额准备金26货币创造过程r=0.2银行存款者借款者新存款新贷款新准备金货币增量Aaa110080200Bbb180641680Ccc16451.212.8144Ddd151.240.9610.24195.2…
本文标题:郑州大学双学位课程课件——管理经济学:金融危机下宏观经济政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