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1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教基〔2003〕6号)和广西教育厅《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广西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查指导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区普通高中学校实际情况,特对我区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出如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一、指导思想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以“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落实《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实验)》要求,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有利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为培养多层次多类别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有利于深化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的均衡化和办学行为的规范化。二、课程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整体认识;具有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并初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目标: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获得亲身体验,亲近并探究自然,走进社区和社会,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与了解,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收集、分析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围绕研究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整理、归纳、识别、判断、利用信息,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素养。4.学会分享与合作。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引导学生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同时,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7.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应根据我区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关注民族地区的发展,利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深入认识与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的历史、民族民间艺术和建设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三、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规定的八大学习领域中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设置并制订指导纲要、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与管理、学校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并组织实施的综合性活动课程,是与其它学科课程并列而不是从属或依附于其它学科的一门国家必修课程。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一)课程结构及内容说明项目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主要内容学习类型:1.课题研究类: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2.项目设计类: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类项目设计。研究范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公益活动类:社区卫生服务;认领绿化带服务;植树造林;学雷锋;做志愿者服务等。宣传教育活动类:环境保护宣传;远离毒品宣传;防震防灾宣传;公共安全宣传;各种社会调查等。爱心帮扶活动类:走进社区福利院;拥军拥属、敬老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参加爱心捐助;城乡“手拉手”等。学校服务性劳动:值周班活动;各种社团活动;各种节日活动;职业体验与人生规划;学校各种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参观考察活动:参观风景名胜;主题夏(冬)令营;参观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课堂体验活动:绿色军营体验;学工学商学农;走进科技人文场馆、科技示范基地等。组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小组合主要有五种组织形式:学校统一参照社区服务组织形式进行。2项目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织形式作研究;个人独立研究;班级、年级或更大范围合作研究。活动;年级统一活动;班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一般步骤一般可以分为:1.确定课题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总结研讨5.交流评价6.自我反思一般可以分为:1.确定活动项目2.拟定活动方案3.进行必要培训4.实施服务活动5.开展总结交流参照社区服务一般步骤进行。学时安排高一每周不少于1学时不少于5个工作日1周高二每周不少于1学时不少于5个工作日1周高三上学期每周不少于1学时1周高中学分认定15学分2学分6学分1.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活动)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具体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类型。项目(活动)设计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一般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两种类型。前者如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策划,后者如某一设备、设施的制作、建设或改造的设计等。一项专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属于一种类型,也可以包括多种研究类型。综合性较强的专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研究内容,需要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参加者之间的分工协作。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组成部分,它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社会参与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3.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各个部分的侧重点不同,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安排及组织方式上都有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在具体实施时必须严格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设置课程,开足课时。(二)学分配置与学时安排1.研究性学习活动(1)高中三年内学生需要完成3-5个研究课题或项目,获得15学分。(2)学校要将研究性学习的课时纳入周课时计划,在保证每周不少于1学时基础上,保证学生每学期开展一个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每个主题不少于8次活动。建议高中一年级拿出—定的学时给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通识培训,让学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学习选题论证和资料综述。对于有些课题研究无法在学校教学时间里统一安排,而必须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在校外进行的活动,学校课程管理部门和课题组指导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并做好相关的管理、保障工作。学校课程管理部门要对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价和学分认定,同时为部分学生补修学分提供机会。2.社区服务社区服务时间以高中三年为单位安排,三年不少于10个工作日,获2学分。可以由学校、年级或班级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自主安排,但学生的自主安排必须得到学校和指导教师的认可、指导和管理。3.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以学年为单位安排教学时间,每学年总的活动时间不少于1周,获2学分,高中三年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学时总数不得少于3周,共6学分。时间安排可以集中,也可以分散。一般情况下,比较可行的方式是每学年集中1周时间一次完成,或分两次在两个学期中完成。高三年级可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假期进行“职业体验与人生规划”实践,为高中毕业职业规划做好准备。四、课程特点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下七方面特性:(一)课程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性表现在课程领域中的地位,它与其他课程并行存在,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和功能,它们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当前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二)综合性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是个人、社会、自然等领域的综合,解决问题需要各学科知识和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三)实践性实践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规定。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四)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和内容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五)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六)民族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体现鲜明的广西民族特色,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各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丰富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七)地域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紧密结合广西作为中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和华南、西南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这些广西明显的区域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广西的地域特色,丰富我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五、课程实施(一)研究性学习活动1.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自然方面。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植物保护、天文地理、水文气象研究等。学校也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要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2)社会方面。如社会关系研究、企业发展研究、社区管理、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大众传媒研究等。(3)自我方面。如中学生生理与心理问题研究、中学生行为方式研究、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与师生关系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研究、班级制度与文化研究、中学生社会适应性研究等。2.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活动准备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交流反思阶段。在学习进行过程中,三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叉和交互推进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于实现课程目标都有着独特的价值。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本阶段要为师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一般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方式,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讨论,提出核心问题,诱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范围或研究课题,并做好其它后续工作。确定研究主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学生自主确定课题,教师只在课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方面给予适当的指导。二是学校根据社会、周边环境、文化背景、学校资源条件和教师特长爱好拟定几个选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其中进行选择,经教师指导后予以确定。三是学生确定课题有困难时,可由学校或教师提出若干便于实施的课题供学生选择确定。集体课题须经小组协商达成共识。确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独立研究可以采用“开放式作业”形式,即由教师向全班学生布置研究性学习活动任务,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研究专题,也可以不确定范围,由每个学生自定具体专题,并各自相对独立地开展研究活动。二是小组合作研究。小组合作研究是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常用的方式。一般在行
本文标题:广西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498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