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外国教育史复习题一、教育思想1、各位教育(思想、理论、实践)家的代表作、代表观点?苏格拉底代表作:代表观点:1、哲学观:有神论者生活目标:劝人为善。2、教育观教学目的:美德,培养治国人才教学内容:关于人的心灵的学问,教人趋善。1四德——智慧、正义、勇敢、节制2提出的重要命题:美德即知识3思考是道德的关键。“思想着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的关键:使人学会清晰地、准确地、无偏见地思维。教学方法:问答法(产婆术)1两步:讽示------产婆术;提出问题激发思维——修正错误归纳概念2是归纳法,可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总结规律3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前身。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代表观点:1、哲学观1是欧洲古代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者,创建了客观唯心主义体系。2哲学基石:理念论3理念:一类事物的共性,指通过理性所认识的事物的共相、一般的概念。4理念是事物的原型,事物是理念的摹本,理念先于事物而存在.5两种世界:现象世界(可见世界);理念世界(可知世界)理念是真实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6回忆论:“知识即回忆”2、政治社会观:1理想国是一种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共产主义国家。2三阶层:3四伦理原则:正义、智慧、勇敢、节制4两类制度的保证:共产主义制度+教育制度3、教育思想1教育观:教育就是使心灵纯化、指向理念、复现理念。○1人之优劣,决定于遗传+教育。○2教育有着巨大的社会作用。○3国家负责教育,统一学制。2教育目的:复归人的自然本性,培养执政者、军人和劳动者。3教育制度:○1男女平等受教育。○2教育应从幼年开始。教育分为音乐教育与体育4重视:对普遍共性、事物本质的认识,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亚里士多德代表作:《政治学》《伦理学》代表观点:1、哲学观: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者1实体论:第一哲学第一性实体(最重要)、第二性实体(种和属)、第三实体(永恒不变)。2认识论:灵魂论――人由身体和灵魂两部分组成。○1植物灵魂(身体):营养和发育○2动物灵魂(非理性灵魂):本能、情感、欲望○3理智灵魂:判断、理解按身体、情感、理智三者发展顺序而进行体育、德育、智育。2、社会政治思想观:1拥护奴隶制2中产阶级最适于做国家统治者。3、教育思想:良好教育的特征:顾及灵魂的各部分;顾及人的生活的各部分1教育的本质和目的:○1教育是最高的政治艺术,教育应由国家负责。○2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公民。○3最高目的:发展人的灵魂的最高部分——理智,享受思辩生活。○4教育的任务是:揭示人的特殊形式,适应人的天性发展。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2和谐发展教育观(体育、品格教育、理性教育)3重视练习和实践昆体良代表作:《论演说家的培养》代表思想:1、教育思想1论教师○1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教师重要;学校教育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知识的下移.(教师要有学识+懂教育教学艺术。)○2承认天性差异,要求因材施教。○3掌握好对学生的爱严分寸。○4反对体罚,体罚是凌辱,使儿童丧失自信。2论教育目的和演说家的培养○1教育目的:培养善良而精于雄辩的人。(道德高尚、知识广博、才思敏捷)1)善良的人,首先应是有识别能力的和明智的人。2)识别能力:识别善与恶的能力3)明智:按法律和正义而行动○2培养:1)从摇篮开始,慎重选择行为端庄、语言清晰的保姆。2)入公立学校:初等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3)辩论术与哲学关系密切。3教学理论○1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优越性:节省时间和精力;生生互动同时提出:应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2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科计划。○3教学方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启发诱导、提问解答、劳逸结合、反对体罚。奥古斯丁代表作:《忏悔录》代表观点:1、上帝是永恒存在的不变的本体;上帝创世说2、先验的认识论;信仰高于理性;虔诚高于知识。知识为宗教服务。教育应为神学和教会服务,教会控制学校。3、存在即为善,恶是善的缺乏和朽坏。4、两个重要理论:原罪论、禁欲主义1思辨演绎,提出“原罪说”,成为中世纪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理论根据。2禁欲主义是派生物重点是禁绝淫欲,其次为口腹之欲。5、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圣经》为主要教材。七艺为课程。服从和体罚为主要教学方法夸美纽斯代表作:《大教学论》《母育学院》《语言学入门》代表观点:1.世纪观:复杂矛盾的;唯物主义因素:感觉论;新教观点: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圣经》是认识的源泉。2.教育基本原则:〈1〉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秩序,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要遵循规律探明规律〈2〉“周全的教育”和泛智论。教育理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人类。核心:泛智教育,为生活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针对贵族独享教育权,针对《圣经》是唯一学习内容,是进步主张。3.教育基本思想〈1〉教育目的:永生。现世目的:知识德行与虔信。教育有巨大的社会作用(改造社会建设国家),在人的发展中意义重大。〈2〉关于教育、国家管理教育、统一学制:为学校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明确提出学前教育制度。〈3〉关于学年制、班级授课制与教学用书:改革学校工作的组织和教学组织形式,改善教学用书的编撰如统一教材、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4〉关于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原则:直观性、启发幼儿的主动性、巩固性、量力性、系统教学原则。〈5〉教育内容:一切知识、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2、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的贡献?建立起用以说明教育学的心理学体系,创立新的教育学,是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在总结教育历史经验和本人的教育实验、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以实在论和观念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管理儿童为前提、以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为实际目的、以培养五种道德观念为最高目的、以教学为基本教育途径、以范围广泛的书本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形式阶段为主要教学方法和基本程序的教育思想体系,在教育学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3、要素教育、夸美纽斯、教育性教学、人文主义教育、产婆术、自然教育论、奥古斯丁要素教育:由十九世纪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是指导他的教育实验的基本思想之一,是指找出教育教学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要素。其中,体育--关节运动“要素体操”,德育--亲子之爱,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计算、测量、说话。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研究并改进了初等学校的教学法,对教学论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伟大的教育实践家和思想家,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周全的教育”和泛智论。他要求普及教初等教育,统一学制,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宗教教育。夸美纽斯总结了自古希腊至文艺复兴时期的有益的教育经验和思想,改革经院主义,建立新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教学理论体系。为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教育性教学:由19世纪德国卓越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最早明确地表述和论证的教学原则。认为道德教育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要求教师严格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来组织教学过程,使教学和教育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效地造就人才。强调知识的德育作用,教学和教育有机结合,反映了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是现在已正式成为教育学中的一条原则。人文主义教育:14-16世纪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文化、科学、艺术的发展引起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变化。发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教育的一般特征分为儿童观,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新人。教育目标是发展儿童个性,培养精神、身体及道德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对象是扩大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为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解体)。教学方法包括儿童兴趣、直观原则、身体特点、个别差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反对死记硬背、压制独立思考、体罚。16世纪以后趋于衰弱。产婆术:苏格拉底教学采用谈话问答的方法,主要分成讽示和产婆术两个步骤。由于他的母亲是产婆,他则把接生术用于思想之“接生”,引导正确思想的形成,故苏格拉底法又称“产婆术”。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方法主要属于归纳法。可训练逻辑思维,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总结规律。它是启发式教学法的前身。自然教育论: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以发展儿童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的教育。反对和控诉封建专制制度对儿童个性与自由的摧残和压制。他认为一切教育措施不能超出儿童的能力和需要。教育的方法应是自由的。教育的场所是乡村的大自然的环境。自然教育理论讨论的焦点――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开始了重视研究儿童的新的时期。奥古斯丁:是罗马晚期著名的基督教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基督教教父哲学集大成者。提出了原罪论和禁欲主义两个重要理论,认为教育应为神学和教会服务,由教会控制学校,教学内容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以服从和体罚为主要教学方法。奥古斯丁提出的这种教学方法的思想,成为了中世纪西欧教会学校的教育指导思想,影响欧洲各国的教育达千余年之久。4、请阐述卢梭在教育史上的历史地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儿》的教育思想猛烈地抨击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具有反封建的进步作用,在教育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自然教育理论强调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个性特点;彻底否定传统的教师、成人、书本中心论,尊重儿童的自然和自由。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基础。5、柏拉图对西欧教育学发展的影响:影响——创造并奠定了西欧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育学说涉及教育领域所有重要问题,对后世影响大:1、教育与政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2、国家建立统一学制,提出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的学校制度。3、教育与环境对人影响巨大4、重视学前教育、妇女教育5、教学论:身心和谐发展、扩大教育内容(把四艺作为必修课程)、慎选教材、培养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本质。6、人文主义新教育的一般特征和历史地位:儿童观: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新人。教育目标:发展儿童个性,培养精神、身体及道德和谐发展的人。教育对象:扩大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体育、美育、德育、智育(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解体)教学方法:儿童兴趣、直观原则、身心年龄特点、个别差异、教学环境、师生关系、反对死记硬背、压制独立思考、体罚人文主义教育的历史地位: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教育的开端,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7、请论述教育史上“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8、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他在教育史上的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教育遵循自然的教育思想,继承并发展了柏拉图的教育理论,把教育学推进一大步。它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有:1、开创了“遵循自然”教育思想的先河2、从理论上论证和谐发展教育的可能性、必要性3、最早依据身心发展顺序划分教育的年龄阶段9.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含义及其意义含义:A教育要适应自然的原则,既是指教育要遵循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from维普的文刊夸美纽斯自然适应性原则及其现实意义.)B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遵循自然的法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秩序,教育要以儿童的天性为根据。(from课件—第六次教学)C夸美纽斯的“教育适应性原理”有着两方面的含义:它指的是教育工作要遵循“自然法则“(宇宙万物及其活动规律),同时还要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from书P93para2)意义:夸美纽斯的这种崇拜自然、引证自然的教育理论的提出,不能不说是对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大胆背叛,时白教育学从神学的羁绊中解放出来的第一步,它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如卢梭、裴斯泰洛齐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from书p94para2)10、杜威是如何阐述教育的本质的?教育的本质是:追随儿童先天本能的生长、适应眼前的生活,获取个人主观经验的过程。关于教育的本质。杜威分别从以下三点阐述了教育的本质。1、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合改造2、教育即生活: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就是生活3、学校即社会:学校是雏形的社会这是杜威针对传统教育的种种弊病
本文标题:外国教育史复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1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