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复习提纲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复习提纲(大纲及课程标准部分)滨州市沾化县大高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吕明云1.什么是健康?2.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3.课程的价值是什么?4.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你如何理解?5.简述民族体育的概念是什么?(教师用书第三册)6.简述韵律与舞蹈的概念是什么?(教师用书第三册)7.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那些方面转变观念?8.请按照新课标理念写一份二年级体育教案。(1。内容---前滚翻、原地高抬腿跑。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9.新课程标准中水平目标应达到的五个领域是什么?10.针对目前体育教学中出现的伤害事故你如何对待?11.针对目前学生体质下降的问题你认为如何解决?(1。社会问题,2。教育本身问题3。教师问题------教材的选择、课的实效性、课的运动量、课的练习密度、课后反思等去考虑。)12.新课程下怎样评价一节体育课?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14.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四点?1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6.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是什么?17.课程目标包括哪五方面的内容?18.与健康有关的体能是什么?19.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是什么?20.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是增进健康,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21.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6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7分)1要注意课程内容的选取。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能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具备因地制宜的特点。2要注意更新理念,根据“身体心理心理社会适应”整体健康观进行课程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有助于学生达成体育于健康课程目标。3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注意结合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4把开发和利用工作纳入体育教研工作之中。5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开发利用的管理督察和指导工作,将其作为评价学校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6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开发利用能力和课程设计能力进行专门培训,并将其纳入学历教育和学历后教育的计划之中。7各地各校应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名词解释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为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要求学生学会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状态,增强自尊和自信,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有人际交往、合作、友情、尊重、名誉及取得成就的愿望和需要,所有这些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个体的社会适应,同时,它们又能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个体社会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性行为,通常表现为顺应、自制、同化、遵从、服从等具体的顺应方式。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其社会适应能力会提高。作为学习领域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可以培养和发展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参与,要求学生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掌握科学健身的知识与方法,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本《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五个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本《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设立了六个学习水平,每个学习水平都设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领域目标是通过水平目标的达成而实现的。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5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6分)1制定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形式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学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和有所区别,重点考虑学生达到的学习目标的情况。2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程度和本学科特点,在对学生进行终结评价的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3在学生从事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各方面都很了解,客观评价必须建立在主观评价的基础上。4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不同,能力不同,造成达到学习目标的时间不同。课程学习评价不单纯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评价,更不是选拔精英,因此,可以允许学生选择和延时考试。5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时,方法要简单方便,易于操作。三简答题(35分)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5分)1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原则2科学性(健身性和安全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趣味性原则5与社会体育和地区体育特色相结合原则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5分)1坚持“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3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是什么?(6分)1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4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4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几点要求(6分)1场地器材的布局与使用要合理,可移动的器材应尽量向固定器材靠拢2布置器材应符合锻炼卫生安全要求,课前应认真周密检查,严防发生伤害事故。3场地器材的布置要有利于练习轮换的队伍调动,有利于增加练习密度和适宜的生理负荷。4场地器材的布置便于教师对课的调控和辅导学生。1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2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3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4社会适应: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5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阳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层次将教学内容设计为a精学类教材b简学类教材c.介绍类教材d锻炼类教材四类教材层次。2体育(与健康)课程价值主要表现在a.增进身体健康b_提高心理健康水平c.增进社会适应能力d.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四个方面。3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为a.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b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c课的组织教学d突发事件处理。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a运动参与b运动技能c身体健康d心理健康e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f相互联系g.相互影响5a国家b地方c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贯彻落实的保证。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a形态b机能c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7体育(与健康)课程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的依据是a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b根据水平阶段的学习目标c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选择内容的基本要求是a健身性b科学性c兴趣性d实效性e.简易性f地域性。9体育(与健康)课程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是a实践性b灵活性c综合性10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教学分组的主要形式为a随机分组b同质分组c异质分组d合作型分组e帮教型分组f友伴型分组1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加强对学生的指导,要求学生运用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创造性学习d探究式学习e延伸性学习f信息化学习g评价式学习等七种学习方式进行学习12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a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b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c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d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13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为a体能的评定b知识与技能的评定c学习态度的评定d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定四个方面。14体育教师教学评价主要对教师的a专业素质的评价和b课堂教学评价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5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包括a人力资源b体育设施资源c课程内容资源d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e自然地理资源f体育信息资源六个方面。1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安全教育始于水平二的运动技能领域。17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运动技能领域开始要求学生从观看体育比赛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的。18敢于进行难道较大的体育活动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心理健康领域中开始要求的。19使学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不道德的行为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20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中运动参与领域开始要求的。21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对弱者的尊重与关爱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三中社会适应领域开始要求的。22通过体育活动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是从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心理健康领域开始要求的。第二部
本文标题: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考试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23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