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田国强
[SUFE-IAR-200901]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2009年度政策建议书之一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于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田国强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经济学院2009年7月摘要目录 一、金融危机的背景及演变过程.....................................................................................1二、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根源分析.............................................................................2三、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原因.........................................................................................2四、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启示.................................................................................6五、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性建议.................................................................7(一)针对中国经济短期增长的政策建议...............................................................7(二)针对中国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0(1)深化市场化改革,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10(2)有步骤产业升级,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10(3)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扩大国内投资消费需求.........................................11六、结论...........................................................................................................................12本报告撰写人简介...........................................................................................................13 附录1 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简介...........................................................................13 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关于中国经济短期增长和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近两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深化,已经演变成自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和全球经济衰退,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影响。为此,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去年9月以来,我国政府也大幅调整了宏观政策取向,财政政策由稳健转向积极,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宽松,并决定安排4亿元资金,通过十项措施来进一步扩大内需,年初又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从一些先行数据来看,中国和世界经济已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迹象(当然不是所有数据都向好,一些数据还有背离)。但是,如果不搞清楚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本质,不搞清楚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内在原因,不搞清楚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所在,那么现在所做的一切,很可能又会为下一次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埋下隐患。一、金融危机的背景及演变过程美国次贷市场泡沫的破灭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源头。2000年美国IT泡沫破灭再加上次年遭受“9.11”恐怖袭击,使得美国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为了刺激经济,美联储采取了极具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连续13次降息,2003年6月25日更是降到45年以来最低点的1%,并维持了大约1年之久。美联储的宽松货币政策环境反映在房地产市场上就是房贷利率的同期下降,过剩的流动性导致放贷机构瞄向那些信用记录较差、违约风险较大的购房人。放贷机构再把次贷打包卖给住房抵押贷款机构,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则又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方法将次债资产卖给华尔街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华尔街进而将其衍生成各种金融产品,以证券、债券的形式出售给各类投资者,来分散和转移风险。在房地产不断升值的诱惑下,购买持有次级债券的各类银行、基金投资机构,为了眼前的报表业绩,也乐于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投机,并且投行高管的收入跟财务报表业绩挂钩,而不承担什么风险。可以说,正是美联储的超低利率刺激经济的政策带动了新世纪以来美国次贷市场的泡沫泛起。作者感谢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同事陈旭东在本文撰写过程中提供的研究助理工作。1然而,随着经济的过热,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转向,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联邦基准利率由1.25%调高到5.25%,这使得美国连年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开始受到力度逐渐强烈的挤压,房地产价格开始持续下跌。一旦房地产市场升值的前提不复存在,次级按揭贷款违约率就开始急剧上升,次贷资产及其衍生产品的价值大幅缩水,从而导致持有次级债券的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不断恶化。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流动性几乎一夜之间由高度过剩变成极度不足,导致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升级。美国的许多重量级金融机构纷纷陷入破产或者被收购的困境,世界金融业版图也随之出现大幅震荡调整。金融的基础是信心,信心一旦崩盘将造成金融市场的非理性恐慌,加速实体经济滑向萧条的轨道。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今年世界经济将负增长2.9%。其中,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2%,远低于去年的5.9%和2007年的8.1%。报告预计,如果不包括中国和印度,今年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将下降1.6%,失业和贫困人口将进一步增加。二、全球金融危机的经济学根源分析现代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结论是有许多先决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没有经济的外部性。某个行业一旦存在经济的外部性,市场就会失灵,政府就必须对其进行适当规制,而不是放任不管。金融市场就是这样的行业,具有非常强的外部性(传递性),一旦出问题就会危及整个经济。这次美国金融危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就在于盲目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自我纠错能力,过分强调市场自由和金融创新,而忽视了金融市场失灵,政府监管严重不足,促使华尔街精英在逐利天性下进行了大量的金融衍生操作,而忽视了自我风险控制。金融系统的外部负效用性和传递性要求政府必须进行有效监管。然而,早在1980年代初,美国前总统里根就开始了过度自由化改革,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对金融行业所制定的一些规则解除。以前主席格林斯潘领衔的绝大多数美联储官员,忽视了市场失灵的地方,过分相信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相信放贷机构的自我风险控制能力。这样,美国在新世纪之初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以及金融监管的交互作用下,让大批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通过抵押贷款的方式拥有了住宅。三、中国经济大幅下滑的原因中国经济增长为什么从去年下半年突然出现大幅下调,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2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经济增长周期自身正好即将面临一个下行的拐点。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明显呈现出三个周期。第一个周期是从1981年到1990年;第二个周期是从1990年到1999年;第三个周期是从1999年到2009年。①这三轮周期的时间跨度大致相同,因此从经济周期的角度来看,去年以来的经济大幅下滑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自身的周期性回落因素发挥了作用。如果仔细分析各周期内的波动情况,可以发现前两个周期从波峰回落到波谷的时间分别用了6年和7年,年平均GDP增幅下降都在2个百分点以内,但是第三个周期经济增长率回落之快,幅度之大,与前两次有很大区别。1981199019992008-50510152025二是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世界经济衰退的负面冲击。这使得外部需求突然收缩,加速了经济的下滑。2008年7月,中国出口贸易的同比增长率即开始下滑,11月份突然从上月19.2%的增长跌落为-2.2%,到今年6月份这个增长率一直是负数,并曾达到-26.5%的历史新低。这是近10年来都没有的事情。需要指出的是,外贸出口之所以在短期内出现如此之大的降幅,这其中与人民币过快升值和新劳动合同法不合时宜的出台也有关联。月度出口金额单位:亿美元当月出口年份月份金额上年同期同比%7月1,366.01,077.126.88月1,348.21,113.921.09月1,364.11,122.921.510月1,283.31,076.919.22008年11月1,149.91,175.2-2.2①参见许宪春(2009)在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09)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的讨论。312月1,111.61,143.3-2.81月903.71,095.8-17.72月648.7873.2-25.83月902.21,089.3-17.24月919.31,187.6-22.85月887.41,205.7-26.52009年6月955.11,211.7-21.3(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网站)三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更进一步地加深了经济的下滑。治理经济的政策本来应该近似于中医治疗手段,除非特殊情况,一般应采用温和稳健的综合治理手段。但我国近一年的宏观政策手段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急躁性。2008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政策简直像是大泻药,如央行曾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17.5%的历史高点。当时的政策基调重在应对通货膨胀的风险,而忽视了经济可能出现的大幅下滑风险。根据货币政策一般有6个月至12个月时滞的特征,宏观紧缩政策在下半年开始发挥作用。而这时刚好美国金融危机开始发酵,对中国经济形成了强大的负面冲击。于是,2008年下半年特别是9月以后,宏观调控政策又开始180度大转弯,就像是用了一剂大补药。政策缺乏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大起大落,这就增加了经济运行的风险。事实上,早在去年上半年就已有一些经济学家开始意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比如笔者在去年6月份的一篇题为《治理通货膨胀,更要警惕经济大幅下滑风险——关于解决扩大内需和抑制通货膨胀两难的政策建议》的研究报告中通过分析当时国内外经济状态及其成因后就指出,经济大幅下滑和通货膨胀的风险是不对称的,政府政策的重心应该是主要防止经济大幅下滑,兼顾抑制通货膨胀,采用4更稳健的基于一般均衡的综合治理。为此,在报告中提出了“慎紧缩、稳股市、拉两头、控中间、停升值、缓提价”18字的综合治理方针。我国政府去年底出台的一些经济刺激方案和政策转向,基本与该综合治理方针的方向和内容吻合。在上述三方面原因中,前两方面一个是经济周期的内在规律,另外一个外部的因素,都是不可控的。但这两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预测的,对其风险和后果可以由经济理论的内在逻辑性作大致判断,由此所采用的经济政策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经济学不能拿社会做实验,更需要依靠其内在逻辑性。现实中政策最需要的是前瞻性,不是说问题出现了才解决,而应该有一个事先的预警机制。因而,需要充分了解内外经济环境,问题成因,从而根据经济学理论的内在逻辑,对经济走势作出科学判断。从中长期来讲,经济学理论对于经济发展的指导,也许比普通的数据统计、分析和预测更加有用,更加准确。第三方面则是主观的、内部的因素,是可控的,应该具有稳定性。邓小平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思想,正确处理发展和稳定的关系,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求稳定,在稳定中图发展。稳定不只是国家、社会和政治的稳定,还包括政策的
本文标题:金融危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田国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