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概要)
复习指南第一章小学教育概述一、西方古代小学教育的发展1.中世纪的教会教育(1)堂区学校、主教学校和修道院学校堂区学校:读写算,宗教启蒙2.世俗教育(1)骑士教育三阶段:家庭教育(0—7、8),礼文教育(7、8—14)和侍从教育(15——21)二、近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宗教的、慈善的小学退化,国家的小学强化1、英国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1870年的《福斯特法案》2、法国初级小学、高级小学,1833《基佐法案》,1882《费里法案》“义务、免费、世俗”三原则3、美国1837年,马萨诸塞设立州教育委员会;1852年该州颁布义务教育法三、近代西方小学教育的特点1、立法。建立国家开办、支付费用和管理的小学2、义务。每一个家庭有责任让孩子接受教育3、世俗。学习社会的、而非宗教的内容4、终结。每一个孩子都以就业或补习为目的,而非升学四、现代各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欧洲新教育运动,双轨制变单轨制1、英国1918《费舍法案》,5——11(5—7,8—11)1944《巴特勒法案》,第一阶段,11岁考试,2、法国1919,统一学校运动3、美国学制的进一步完善,8—4,6—3—3,学段的衔接五、现代小学教育的发展特点1、多种学制并存。6—3,5—4,9年一贯制2、公立与民办并存。1980年以后允许社会、企业等独立办学。《民办教育促进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3、课程类型变化。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4、校长负责制六、小学作为传播文化的主体1.文化的选择►古代与现代文化,中国与外国文化,人文与科技等不同类型。2.文化的传播►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开展、组织不同的文化活动。七、小学承载文化的主体1.有自己的学校文化2.反映本土或区域性的文化3.继承和发展文化八、小学教育的功能基础:社会规定性1.社会发展制约教育的发展►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人口的2.教育的发展制约社会的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进步九、小学教育的功能1.普及►让所有适龄的儿童或失学的成人完成初等水平的教育。2.奠基►奠定儿童或失学成人发展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智慧、人格►为接受高一级教育做好准备:提高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完善自身的建设,做好“幼小”和“初小”的衔接:制度建设3.自我完善►去除负面的功能►加强正面的功能十、小学教育活动的特性以全身心的投入体现儿童发展的心理逻辑——探索、交流、创作等活动1.游戏活动►表现出儿童之间轻松、愉悦的互动。2.操作活动►做中学:无论体育、智育和德育等的活动都是如此3.制作活动►完成作品:十一、波伊尔理想小学的标准1、学校成为共同体拥有共同的目标,教师成为领导者,家长成为合作者2、连贯的课程以语言为中心,具有共性的核心课程,测量结果3、促进学习的环境达成目的的教学方式,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孩子提供服务4、品格的塑造培育核心美德有理想的生活第二章小学教师一、教师是什么1.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法)(1)专业上,学有专攻、学高为师(2)职业上,专门、全职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3)关系上,学有常师和学无常师(4)狭义上,指在学校里专门承担教学任务的专业人员2.代表国家从事该项工作的公务人员(1)公立学校里的教师(2)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二、教师的专业性1.教师的专业性这种职业是一种要求教员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他要求对所辖学生的教育和福利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2.专业特征▼一套完善的专门知识和技能体系作为专业人员从业的依据▼对于证书的颁发标准和从业的条件有完整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对于职责范围内的抉择有自主决策的权利▼相当高的社会声望以及经济地位(奥斯汀,1989)三、教师的角色1.教师的角色含义教师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权利和责任,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行为准则与规范。代表教师个体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也包含着社会所期望于教师个人表现的行为模式;既包括社会、他人对教师的行为期待,也包括教师对自己应有责任的认识。2.主要角色(1)教学的实施者(2)课程的开发者(3)学生的领导者(4)教育的研究者四、教师的权利1、《教师法》规定的六大权利内容(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和寒暑假的带薪休假(5)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行政部门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的培训2、教师权利的构成(1)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2)教育权——教师依据特有的教师身份而享有的权利(3)具有公务员身份而享有的权利。五、《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内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六、教师的专业标准标准一:理解所授学科的主要概念、探究的工具和结构,为学生创造获得许可上述意义的学习体验。标准二:理解学生如何发展和学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支持他们在智力、交往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标准三: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创造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机会。标准四:了解并使用多种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操作技能。标准五:应用对个人和群体动机和行为的理解来创设一种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的交往,积极参与学习标准六:使用有效的言语、非言语以及媒介交流技巧来促进课堂里的积极探究、合作和具有建设性的相互交往。标准七:根据教材、学生、社区和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来设计教学。标准八:了解并使用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策略来评估并确保学生的智力、交往和身体的发展。标准九:成为反思型实践者,不断地对自己的选择和对他人行为的影响进行评估,积极寻求专业成长的机会。标准十:增进与学校同事、家长和社区机构的关系,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幸福。七、教师专业素养的构成(一)专业精神1.专业信念►是基于对教育教学工作清醒认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坚定追求2.专业目标►是基于现实基础期望达到的高水平教学3.专业追求►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排除环境干扰,坚定而不懈努力地行动(二)专业知识1.类型的划分(1)舒尔曼的七类型►科目知识、通用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学生及其特征知识、教育情境的知识、教育的知识(2)格拉斯曼的四类型►通用教学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情境知识(3)林崇德的三类型►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2.专业知识构成►科目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知识(条件性知识)►教学临床知识(实践性知识)(三)专业能力1.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能力►前者主要是把课程内容转化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后者主要是如何把教学方案落实于课堂2.课堂与班级管理的能力►这是每一位教师能否正常开展教学的重要辅助能力►课堂管理主要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班级管理主要是控制学生的行为不违背学校的规定3.教育技术运用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师应具有的必要能力►以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运用为主要标志4.教育研究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能力►核心是教学的反思能力,在小学里以“校本教研”为代表八、专业发展的含义教师个体从新手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职业从非专业或半专业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的过程。九、教师生涯的阶段费斯勒于1984提出了一套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理论,分为八个阶段:职前教育,入职,能力培养,热心和成长,生涯挫折,稳定和停滞,生涯低落,生涯退出。十、专业发展的水平伯林纳(1988)按照教师教学专长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Novice)教师,熟练(AdvancedBeginner)教师、胜任(Competent)教师、业务精干(Proficient)教师和专家(Expert)型教师。国内的学校普遍分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还有是教师的职称。十一、师范生专业发展方式通过学习,获得丰富的知识、洞察力、态度和教师在既定的学校环境中从事日常教学工作所需的实践性知识。1、从五个方面进行学习转变第一,思想品德素养的学习;第二,知识技能和能力素养的学习;第三,教育教学艺术素养的学习;第四,心理素养的学习;第五,教师角色仪表素养的学习。2、角色转变(1)角色困惑(2)角色学习中的冲突(3)角色的认同和接受3、方法见习,实习,榜样4、身份认同(1)危机的表现归属感的消解,方向感的模糊,无力感的侵袭(2)危机的原因教师身份确定性的消失,与教学实践的疏远,功利主义的流行,被动学习的态度(3)解决的办法第三章小学生一、学生是什么1.在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学习的人(教育大辞典)(1)身份上,正规生、插班生、旁听生(2)水平上,正常生、留级生、随班就读生(3)入学方式上,录取生、转学生、条子生(4)狭义上,指在公立和私立学校里专门学习的人员2.在小学或初等程度教育机构里学习的人(1)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温江村的噩梦)(2)主要是指处于儿童阶段的学生(我的小学二、儿童的社会地位1、政治地位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例外:班级选举)2、经济地位没有收入,依附于父母或监护人(社会现象—童工)3、男女儿童地位的差异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她时代的来临——女权运动三、学习水平标准下的学生类型1、学习困难生2、学习中等生3、学习优秀生四、儿童观的概念是成人对儿童的认识、看法以及影响力观念的总和。五、西方儿童观的变化从对儿童权利的漠视、对儿童身心特征的忽视、对儿童手段的粗暴及成人(教师)中心向维护儿童权利、重视研究儿童身心特征(包括用科学手段研究儿童的身心特征)、关爱所有儿童、以儿童为中心,协调好成人(教师)与儿童关系的方向发展;从注重外铄的手段向注重内发的引导发展。六、《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权利1、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2、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3、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七、儿童的基本权利构成1、基于公民身份而享有的权利2、教育权——学生依据特有的身份而享有的权利3、相关法规规定而享有的权利八、《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的儿童权利内容1、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1)初等教育应属义务性质并一律免费;(2)对那些未受到或未完成初等教育的人的基础教育,应尽可能加以鼓励或推进;九、《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权利1、年满6岁,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年满7岁入学2、免试入学,就近入学3、户籍所在地或非户籍所在地十、学生的具体权利1、受教育权2、安全健康权3、获得公正评价权4、申诉权5、监督权6、参与管理、活动权7、隐私权8、通讯自由权9、财产权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权利十二、学生的义务1、刻苦学习2、遵纪守法、服从管理、接受教育3、维护集体利益与荣誉4、遵守社会公德,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5、正确处理人际关系6、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劳动7、保证家长能看到学校让学生带回家的各种文件、报告和通知8、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9、有根据有关规定向学校交纳有关费用的义务10、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其他有关义务十三、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1、家庭环境2、已有知识3、认知风格4、志向与期望5、学习动机6、学习情绪与情感十四、小学生发展的一般特征1、体质特征2、认知特征3、人格特征十五、学习的具体特征1、学习感受2、学习策略3、学习逆反十六、学习习惯的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形成一贯的、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或自动化的学习行为方式。十七、学习习惯的作用1、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表现出更多的社会化行为,责任感更高,更合群,冲动较少。2、学习习惯是保证学习效益的重
本文标题:小学教育学复习提纲(知识概要)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3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