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016最新修改版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北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044年,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1.辽916辽鸡冠壶契丹族是游牧民族,随水草而到处迁移,放牧羊群和马群。画面上的契丹人,圆脸,短发,髡(kūn)发,额前左右各留一绺头发垂在耳前。他身穿圆领窄袖长袍,束腰带,腰间配一把精致的腰刀。脚穿黑色长筒高靴,这是典型的契丹人形象和装束。契丹石室,俗称石房子,用七块巨大的花岗石板块组合而成,是契丹人祭祖先的祖庙。唐朝末年,北方契丹族迅速崛起。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建契丹国,后改国号为辽。北宋初期,辽的国力日益强盛,不断派兵南下,企图入主中原。于是,宋辽之间战事频繁。这是辽上京城遗址,位于今天内蒙古巴林左旗契丹文字分契丹大字、契丹小字,都是根据汉字字体创制的拼音文字。契丹大字在形状上依照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是由契丹贵族知识分子突吕不创制的。契丹小字笔画比大字简单,又叫“小简字”,是由阿保机的弟弟鲁不古创造的。耶律阿保机在位期间,使用汉字笔画创制了契丹文字。契丹文字的形成,促进了契丹族的发展。这块契丹文金牌,1972年在河北承德出土,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金牌是代表皇帝承办军国大事的信物,牌上的契丹铭文泽成汉字就是“敕宜速”。辽墓壁画“寄锦图”,具有浓厚的唐代风格。辽壁画烹饪图辽朝宴乐图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1、契丹国——辽国的建立公元907年,契丹迭刺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并于公元916年称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请称臣,以父事契丹,约事捷之后,割卢龙一道及雁门关以北诸州与契丹”——石敬瑭耶律德光助石敬塘灭后唐以后,石敬塘果然依照之前的约定,向辽太宗耶律德光称臣,自称儿皇帝对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连其亲信都押牙刘知远也表示反对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失去燕云十六州,使当时的中原王朝失去了主要的农业区,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从此失去北部边疆的天然屏障,给日后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侵创造了有利条件幽云十六州图这是“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铸于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1956年在内蒙古宁城辽中京遗址出土,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铜印原为北宋大将曹彬所佩,986年宋军第二次北伐,曹彬率领“神卫左厢”禁军从雄州出发北进,结果被辽军打得大败。这一铜印也被辽军所得。长城雁门关。为北宋与辽国长期交战之处,相传杨家将曾在此镇镇守。杨业祠山门澶州大战,宋军打退辽军以后,双方相持,势均力敌,辽没有取胜的希望,建议讲和,宋真宗贪图苟安,于1005年与辽签约,即“澶渊之盟”2、“澶渊之盟”(公元1005年)澶渊之盟主要内容双方约定称为兄弟之国辽撤兵,北宋每年给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作为“岁币”双方维持旧的疆域边界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宋真宗死时,辽朝大臣集会致哀,辽道宗说:“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互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争”提问:澶渊大战形势对宋朝有利,为什么宋真宗还要与辽签定停战协议?你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寇准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直抵黄河边的重镇澶州(今河南濮阳)。澶渊之盟前夕射杀辽先锋大将的“床子弩”模型,这是北宋威力最大的远程武器。一、辽、西夏与北宋三国鼎立局势形成1044年,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1.916年辽建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2.1038年西夏建国党项族元昊西夏与宋和议西夏人属于党项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放。西夏人民风强悍,擅长骑马、射箭。西夏人的服饰也很有特色,无论男女,头上都戴有别致的帽子,腰间系着一块色彩鲜艳的腰围。西夏人的服饰比较紧凑,明显地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这是西夏王陵。它位于今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是现存规模最大的西夏遗址,共有11座帝陵和七十余座陪葬墓。每座陵区四面都有围墙围起来,面积达十万平方米,分为地上陵园和地宫两部份,而陵园的方向都坐北向南,和中国王陵相似。西夏武士这是摹绘自敦煌莫高窟的西夏壁画,,它描绘的是西夏王子出行的场面,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西夏王子头戴高冠,身穿圆领窄袖团龙锦袍,腰束革带,脚穿白毡靴(xǜe),手执长把香炉作礼佛状。王子前面有一童子,手捧着盘子及供品。王子身后还有8位侍从,他们头戴毡帽,身穿圆领窄袖短袍,手里分别拿着伞、扇、宝剑、弓箭。这种前呼后拥的出行仪式,反映了西夏政权在汉族文化的影响下正日益封建化。夏王元昊在位期间,采用汉字笔画制成西夏文字。西夏文字在西夏境内广泛使用,但13世纪西夏灭亡后便被废弃。一、辽、西夏与北宋三国鼎立局势形成1044年,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1.916年辽契丹族耶律阿保机2.1038年西夏党项族元昊3.1115年金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壁画中的妇女已在中原居住多年,生活习俗明显汉化,这幅图左边的侍者,头戴风翅垂脚幞(pú)头,中间侍者的头饰与左边的相同,右边的头饰为垂双髻(jī),额间贴有花子。他们的头饰与当时的汉族妇女并无太大差别,三人的服饰基本相同,都是女扮男装,腰间都系着抱肚及革带。画面上是两个骑马奔驰的女真男子。一人留着髡发,一人头戴貂皮帽子,二人的头部都是剃掉顶部头发,留颅后的头发辫成与契丹人不同的左右两条发辫。他们身穿窄袖盘领长袍,脚穿长聈(yòu)头靴(xùe)。女真人擅长狩猎。打猎时,他们用桦树皮做的号角吹出呦(yōu)呦的声音,把麋(mǐ)鹿引诱出来。图中描绘的就是女真猎人的形象。这是“大金得胜”碑。这块碑是金朝后代皇帝为了纪念抗辽斗争的初次胜利而立的。上面刻有“大金得胜”的字样金朝彩绘武士砖雕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靖康之变1127年,金攻入宋都开封,俘虏北宋徽宗钦宗1127年,金军南下,攻陷了东京。撤退时,金军掳(lǜ)走了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3000人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珍贵器物。大晟器物就是在这次劫难中被金军掳走的。二、金与南宋的对峙:1.靖康之变宋高宗赵构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宋高宗后又解除了岳飞等抗金将领的兵权,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怒发(髪)冲冠,凭栏(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1少,弦断有谁听?宋、辽、西夏、金对峙评价消极国家分裂带来不稳定性加重宋朝的负担积极带来相对稳定有利于各自发展设置榷场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三、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一)、大蒙古国的建立时间地点:1206年,斡难河源召开大会事件(1)蒙古各部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大汗,尊号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二).蒙古对外战争1.灭西夏2.灭金3.三次发起西征兵锋直抵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蒙古(二).蒙古对外战争1.灭西夏蒙古(二).蒙古对外战争1.灭西夏2.灭金(二).蒙古对外战争1.灭西夏2.灭金3.三次发起西征----欧洲的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大汗国这幅具有西域特色的古画,描绘了蒙古军队在西征中,用木枷押送战俘的场景。该画是小组斯史学家拉施特丁《史集》中的插图,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大蒙古国的扩张蒙古(三)元朝的建立1.建立者:忽必烈2.体制:采纳汉人建议,依据中原王朝的体制称帝建年号。3.1271年,定国号大元1272年,定都大都(今北京)①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术赤察合台察合台汗国②太宗窝阔台拖雷拔都钦察汗国太宗后乃马真氏③定宗贵由合失定宗后斡兀立氏海都窝阔台汗国④宪宗蒙哥⑤世祖忽必烈旭烈兀伊利汗国阿里不哥蒙古四、南宋的灭亡(1)元建立后,南下进攻南宋(2)1276年,元占领临安。(3)1279年,元在厓山一役中消灭南宋流亡政权,南宋灭亡这是文天祥祠。它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内。文天祥在起兵抗元失败后,被元军俘虏到大都,囚禁在这里。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义于柴市口。明洪武九年(1376年)按察副使刘崧在府学的左侧建祠以示纪念。祠由大门、前厅、正殿三部分组成,殿内有历朝文人祭祀的碑文笔迹,还有一些歌颂文天祥的匾额、石碑等1115年1125年1127年南宋淮河临安女真族金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辽的崛起建立916契丹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建制“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扩张夺取幽云十六州宋辽和议1005宋辽澶渊之盟——维持百年和好西夏的崛起建立1038党项元昊西夏宋夏和议1043达成协议宋、辽、西夏三国鼎立金与南宋的对峙金的崛起统一11世纪女真完颜部统一各部建国1115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灭辽1125联合南宋灭辽北宋灭亡1127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南宋建立1127赵构(宋高宗)称帝建立南宋定都临安(杭州)抗金运动岳飞郾城会战大获全盛宋金和议1141绍兴和议形成对峙局面蒙古的崛起与南宋的灭亡蒙古崛起建国1206斡难河大会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扩张灭西夏、金三次西征直抵多瑙河流域建立横跨欧亚大帝国改制建元1271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北京)南宋灭亡1276攻占临安1279南宋灭亡统一全国
本文标题:多民族政权的并立2016最新修改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44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