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夜大免疫第02章抗原复习题
第二章抗原A型题1.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B.抗原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能力C.抗原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能力D.抗原与相应效应T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E.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2.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半抗原E.自身抗原3.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青霉素B.外毒素C.抗毒素D.类毒素E.内毒素4.半抗原A.是大分子物质B.通常是蛋白质C.只有免疫原性D.只有抗原性E.通常为隐蔽性抗原5.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表位称为A.共同抗原表位B.隐蔽性抗原表位C.构象表位D.B细胞表位E.顺序表位6.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的化学性质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分子构象D.抗原的种类E.抗原决定簇(表位)7.通常诱导机体产生最佳免疫效果的抗原注入途径是A.肌内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8.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超抗原D.异嗜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9.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脂多糖B.脂蛋白C.多糖D.核酸E.蛋白质10.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T细胞表位B.隐蔽性抗原表位C.功能性抗原表位D.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E.顺序和构象表位11.释放后容易诱发自身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隐蔽性抗原表位B.隐蔽抗原C.ABO血型抗原D.功能性抗原表位E.内源性抗原12.抗原分子中的顺序表位A.主要存在于抗原表面B.是经APC加工后直接表达于细胞表面的线性表位C.是B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D.是由一段序列相连的线性氨基酸残基组成E.是T细胞直接识别结合的表位13.抗原分子中的构象表位A.多位于抗原分子内部B.是隐蔽性抗原表位C.是T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D.是B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E.是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后形成的抗原表位14.胸腺依赖性抗原A.是胸腺中产生的抗原B.是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C.是只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的抗原D.是具有T细胞表位的抗原E.是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的抗原15.下列物质中属TI抗原的是A.血清蛋白B.细菌脂多糖C.细菌外毒素D.类毒素E.免疫球蛋白16.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MHC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共同抗原E.超抗原17.下列物质中属隐蔽抗原的是A.ABO血型抗原B.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Rh血型抗原D.免疫球蛋白同种异型抗原E.眼葡萄膜色素蛋白18.B细胞表位所不具备的特征或作用是A.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B.主要是构象表位C.也可以是线性表位D.可被B细胞直接识别E.也可被T细胞直接识别19.超抗原所不具备的特点是A.可非特异激活多克隆T细胞B.无需APC加工提呈C.发挥作用无需APC参与D.作用不受MHC限制E.能以完整蛋白形式发挥作用20.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的丝裂原是A.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B.热休克蛋白(HSP)C.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D.细菌脂多糖(LPS)E.植物血凝素(PHA)21.佐剂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A.可非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B.可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C.可改变机体对某种抗原的免疫应答类型D.可用于人工自动免疫E.可改变抗原物理性状促进APC对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B型题(1~4题共用备选答案)A.构象表位B.线性表位C.隐蔽性抗原表位D.功能性抗原表位E.T细胞表位1.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B细胞或抗体直接识别的表位称为2.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B细胞直接识别结合的表位称为3.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经APC加工后能被MHCⅡ类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称为4.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由空间位置相邻而序列不相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表位称为(5~8题共用备选答案)A.异种抗原B.隐蔽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超抗原E.异嗜性抗原5.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6.人类ABO血型抗原称为7.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的抗原称为8.正常情况下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某些自身成分称为9.外毒素
本文标题:夜大免疫第02章抗原复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51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