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数学趣题巧算--计算部分计算9999×2222+3333×3334例12计算1×2+2×3+3×4+……+10×11例13计算1×3+2×4+3×5+4×6+……+50×52分析与解我们知道1×3=1×3-1+1=1×(3-1)+1=1×2+12×4=2×4-2+2=2×(4-1)+2==2×3+23×5=3×5-3+3=3×(5-1)+3=3×4+34×6=4×6-4+4=4×(6-1)+4=4×5+4……50×52=50×52-50+50=50×(52-1)+50=50×51+50将上面各式左、右两边分别相加,可以得到1×3+2×4+3×5+4×6+……+50×52=1×2+1+2×3+2+3×4+3+4×5+4+……+50×51+50=1×2+2×3+3×4+4×5+……+50×51+1+2+3+4+……+50=44200+1275=45475例14计算(1+0.23+0.34)×(0.23+0.34+0.56)-(1+0.23+0.34+0.56)×(0.23+0.34)分析与解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设1+0.23+0.34=a,0.23+0.34=b,那么a-b=1+0.23+0.34-0.23-0.34=1。于是原式变为a×(b+0.56)-(a+0.56)×b=ab+0.56a-ab-0.56b=0.56a-0.56b=0.56(a-b)=0.56×1=0.56例15算式2×3×5×7×11×13×17最后得到的乘积中,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和是多少?分析与解要求算式乘积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和是多少,就要先求出乘积来。求积时应用乘法结合律可使计算简便。2×3×5×7×11×13×17=(2×5)×(7×11×13)×(3×17)=10×1001×51=10010×51=510510因此,乘积的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和是5+1+0+5+1+0=12答:乘积的所有数位上的数字和是12。分析与解根据已知,要是算出两个数的乘积再求出积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和,那就太复杂了。不妨先从简单的算起,寻找解题的规律。例如,9×9=81,积的数字和是8+1=9;99×99=9801,积的数字和是9+8+1=18;999×999=998001,积的数字和是9+9+8+1=27;9999×9999=99980001,积的数字和是9+9+9+8+1=36;……从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一个因数中9的个数决定了积的各个数位的数字之和是几。9×9的每个因数中有1个9,那么积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和就是1个9;99×99的每个因数中有2个9,那么积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和就是2个9,即等于18;999×999的每个因数中有3个9,那么积的各个数位的数字和就是3个9,即等于27;个9,即等于9×1993=17937。分析与解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将几个分数通分,再比较它们的大小;或者将几个分数先化成小数,再比较它们的大小。观察题中给出的五个数,不难发现,采用前面提到的这两种方法都不容易。但是在观察这几个分数时我们也不难发现,这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比较小,并能看出3、2、15、10、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那么就应该把这几个分数都化成分子相同的分数,去比较它们的大小。我们知道,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反而小,分母小的反而大。还是比B小?例191~1994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是多少?分析与解要求1~1994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可以先求出0~1999这些数中所有数字的和,然后再减去1995~1999这五个数的数字和。将0~1999这2000个数分组,每两个数为一组,可以分成1000组:(0,1999),(1,1998),(2,1997),(3,1996),(4,1995),……,(996,1003),(997,1002),(998,1001),(999,1000)。这里每组的两数的和都是1999,并且每组中两个数相加时都不进位,这样,1~1999这些自然数所有数字和是:(1+9+9+9)×1000=28×1000=28000而1995~1999这五个数的数字和是:(1+9+9)×5+(5+6+7+8+9)=95+35=130因此1~1994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是:28000-130=27870答:1~1994这些自然数中所有数字的和是27870。分析与解要是先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再回答题中所问的这个繁分数化简后整数部分是多少,那可不是简单的计算。这个繁分数的分子是1,那么这个繁分数化简后的结果,不就是这个繁分数分母部分各个分数之和的倒数吗?因此,只要看看分母部分是多少就可以了。个分数相加。然这个繁分数化简后的结果就是1了。繁分数化简后的整数部分就是1了。小学数学趣题巧算--应用题部分(1)应用题就是应用数学概念及运算意义去解答的实际问题。因此学好数学概念和各种运算意义是会解应用题的基础。怎样运用数学概念及运算意义去解应用题呢?首先是要用数学概念去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这种分析应该说是全面的、深刻的。要分析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间的关系。然后根据运算意义,用式子表示出题中要求的数量,使问题得到解决。小学生在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时,常常缺少更深的思考,只满足于得出一般的解答方法,这是不够的。重要的是通过全面的、深刻的分析,综合运用数学概念、运算意义,会寻找巧妙的解法,这对发展小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想象类比的能力是极为有利的。牢固而清晰地掌握数学概念、运算意义才能使你去深刻地思考问题。也要学会一些帮你思考的方法。比如把题中的条件排列出来,画一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总之,把题中的条件、问题形象化是一种常见的、有效的办法。它能帮你想得更深刻。解答应用题最忌讳死背题型、死记解题模式,这样往往束缚了你的手脚。时间久了,你的思维就僵化了,这对今后的学习极为不利。例45红花衬衫厂要制做一批衬衫,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件数的1.5倍。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分析与解要求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了多少天,必须知道这批衬衫的总数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已知原计划每天生产400件,60天完成,就可以求出这批衬衫的总数量;又知道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是原计划生产件数的1.5倍,就可以求出实际每天生产的件数。完成这批衬衫的制做任务,实际用的天数是:400×60÷(400×1.5)=24000÷600=40(天)也可以这样想:要生产的衬衫的总数量是一定的,所以,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所需要的天数与每天生产衬衫的件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得,实际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的天数的1.5倍,正好是60天,于是得出制做这批衬衫实际需要的天数是:60÷1.5=40(天)答:完成这批衬衫制做任务,实际用了40天。例46东风机器厂原计划每天生产240个零件,18天完成。实际比原计划提前3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分析与解要求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多少个零件,得先求出实际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再减去计划每天生产的零件数:240×18÷(18-3)-240=4320÷15-240=288-240=48(个)也可以这样想:实际与计划所完成的零件总数是相同的。根据反比例意义可知,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完成生产这批零件所用的天数成反比例关系。由此可知,原计划完成任务的天数与实际完成任务的天数比18∶(18-3)即6∶5,就是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与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个数的比。当然,实际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是原计划每天生产零件的个数的6/5。于是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零件的个数是:=48(个)还可以这样想:生产零件的总数是240×18=4320(个);把这个数分解质因数,然后再把分解的质因数适当地分组,分别表示出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和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实际完成天数的乘积。4320=25×33×5=(24×3×5)×(2×32)……原计划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25×32)×(3×5)……实际每天生产的个数与完成天数的乘积进而求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的个数是:25×32-24×3×5=288-240=48(个)答: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8个。例47在春光小学“创造杯”展览会上,展品中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那么,五、六年级的展品各有多少件?分析与解根据已知,有36件不是六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五年级的展品共有36件。有37件不是五年级的,就是说,1~4年级的展品加上六年级的展品共有37件。比较以上两个条件,可以得出,六年级比五年级的展品多37-36=1件。又知道五、六两个年级的展品共有45件,于是求出五年级的展品有(45-1)÷2=44÷2=22(件)六年级的展品有(45+1)÷2=46÷2=23(件)答:五年级的展品有22件,六年级的展品有23件。例48机械厂零件加工组里有1位师傅和6位徒弟,共7人。徒弟每人每天能加工零件50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每天平均加工的个数多24个。师傅每天加工零件多少个?分析与解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比全组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多24个。把这24个平均分给6位徒弟,再加上徒弟每天加工的50个,正好是7个人平均每天加工的个数。这个数再加上24就是师傅每天加工零件的个数。24÷6+50+24=4+50+24=54+24=78(个)答:师傅每天加工零件78个。例49儿童服装厂生产红上衣和黄上衣。每件红上衣需要2个钮扣,每件黄上衣需要4个钮扣。做成的两种颜色的上衣,每30件装成一箱,每箱衣服共需要钮扣72个。每箱中有红上衣和黄上衣各多少件?分析与解已知每件黄上衣要用4个钮扣,每件红上衣要用2个钮扣。如果将黄上衣一分为二,黄上衣就成为“半件黄上衣”了。这时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都需要2个钮扣。已知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需要钮扣72个,于是可以求出红上衣和“半件黄上衣”共有72÷2=36(件)。实际每箱中两种颜色的上衣共30件,36件比30件多了6件,说明有6件黄上衣被一分为二了,所以每箱中有6件黄上衣。进而求出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是30-6=24(件)列式为:72÷2-30=36-30=6(件)30-6=24(件)还可以这样思考:把每箱中的30件上衣,每件都取下2个钮扣,这样红上衣就没有钮扣了,黄上衣每件上还剩下2个钮扣,共取下2×30=60个钮扣。这时箱内的上衣上还剩下72-60=12个钮扣。因为只有每件黄上衣上还剩下2个钮扣,所以12÷2=6(件)就是每箱中黄上衣的件数。那么,每箱中红上衣的件数就是30-6=24(件)了。列式为:(72-2×30)÷(4-2)=(72-60)÷2=12÷2=6(件)30-6=24(件)答:每箱中有红上衣24件,有黄上衣6件。光明小学原计划192天烧煤91800千克。如果每天比原计划节约17个单位,那么实际每天节约用煤为1个单位,实际每天用煤为16个单位。原计划烧煤192天,一共可以节约出192个单位的煤,这些煤还可以烧:192÷16=12(天)答:节约出来的煤还可以再烧12天。例52有1993个人和1993斤面粉。第1个人拿走了全部面粉的1/2,第2个人拿走了余下面粉的1/3,第3个人拿走了再余下的1/4,……第1992走了。那么第1993个人拿走了多少斤面粉?分析与解解答这道题不宜采用分步计算的方法。1993斤面粉被第1个人拿走1/2,剩下的当然是全部的1/2,这一算就出现了小数,再算第2个人拿走后剩下多少斤面粉就更复杂了。因此解答时应从整体去思考,列综合算式解答,就简便多了。依题意列式为答:第1993个人拿走了1斤面粉。分析与解根据题意,从第10天、第9天,……倒推回去,列式求出这批面粉原来共有=40(袋)也可以这样想:这些面粉共吃了10天,把这堆面粉平均分成10堆。第1天吃了这批面每天吃的都是平均分成10堆中的1堆,第10天吃的那一堆正好是4袋,因此,这批面粉共有4×10=40(袋)答:这批面粉原来共有40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趣题巧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