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双专业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学生姓名王敏指导教师傅高勋双专业金融学一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一专业班级07国贸2班学号07207102072011年3月10日2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的要求1.学生应充分认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学生本人应对工作的质量负责,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各项工作,争取优异成绩。2.学生在接到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后,在领会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任务的范围及涉及的素材,应向指导教师提呈调查研究提纲,查阅、收集、整理、归纳资料,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都应结合毕业论文(设计)课题进行必要的外文阅读以及完成规定的外文资料翻译和文献综述。3.学生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划,列出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所采取的方案与步骤,认真做好论文提纲。4.学生应主动接受教师的检查与指导,定期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程,听取教师对工作的意见和指导。5.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严禁抄袭。6.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结束后,应交回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材料,对设计内容中涉及的有关技术资料,学生负有保密责任,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对外交流或转让,并协助做好归档工作。――摘自《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暂行规定》(浙财院东[2006]60号)3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王敏学号0720710207分院经贸系班级07国贸2班论文(设计)题目论我国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导老师姓名傅高勋职称讲师指导老师研究方向金融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等)(一)选题意义和价值:银行业是属于高风险的行业,银行的风险会伴随着盈利的产生而产生,例如,银行要获得存贷利差的收益就必须承担当贷款资金无法按时收回时支付到期存款的风险。而风险对于银行来说就好似一把“双刃剑”:它既是银行获得收益的重要手段,却也是银行破产倒闭的原因。商业银行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其中的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风险。所谓的流动性是指银行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满足存款人的提现、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的能力,而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者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的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可能是由于资产和负债不相配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其他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信用、操作、市场等风险会连带的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从而进一步导致风险的进一步扩散。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可以说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是关乎整个商业银行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变得至关重要,它关乎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成败。在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任何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在不断的增加,为此商业银行一方面加快业务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风险的控制防范。只有商业银行在发展业务的同时,对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有精细的计划,才能使银行的风险防范能力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才能促进银行的发展。本文在讨论银行流动性以及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背景下,着重探讨目前4我国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并据此讨论改善银行流动性的对策。(二)该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资产管理理论:这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银行对此没有决定权,是非常之被动的。但是商业银行可以主动安排自己的资金运用,合理安排资金结构,通过资产业务获得高的利润,并保证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随着经济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阶段:1、商业性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若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是无法从银行提出所需的自己的存款,那么会造成银行挤兑。因此为了应对存款人难以预料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一般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但是它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和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2、可转换理论认为为了应付提存所需保持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将其资金的一部分投资于具备转让条件的证券上,由于这些盈利资产能够随时出售,转换成资金,所以贷款不一定非要局限于短期和自偿性投放范围。但是该理论对短期证券的变现的外部环境考虑的较少。3、预期收入理论指出现代银行承做多种放贷,且借款人以分期付款偿还款项的方式比较常见,故将借款人的未来收入作为估算其还债的基础,并据以安排其放款的期限,保持银行的流动性。但是该理论对于借款人的未来收入的预测是具有主观性的。负债管理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该理论主张可以积极主动通过借入资金的方式来维持资产流动性,支持资产规模的扩张,获取更高的盈利水平。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包括存款理论、购买理论、销售理论:1、存款理论强调应按照存款的流动性来组织贷款,将安全性原则摆在首位,反对盲目存款和贷款,反对冒险谋取利润。但是它没有认识到银行在扩大存款或其他负债方面的能动性,也没有认识到负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资产负债综合的改善对于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盈利性方面的作用。2、购买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对存款不是消极被动,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商业银行吸收资金的适宜时机是在通货膨胀的情况。该理论对促进商业银行更加主动吸收资金,刺激信用扩张和经济增长,以及增强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它助长了商业5银行片面扩大负债,加重了债务危机,导致了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加重了经济通货膨胀。3、销售理论认为银行是金融产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是迎合顾客的需要,努力推销金融产品,扩大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负债管理理论使银行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得到协调,但是负债管理依赖货币市场借入资金来维持其主动性,必然会受到货币市场资金供求的影响,外部不可测因素的制约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客观上产生了资产负债全面管理的需要。同时竞争条件的变化,也为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了调整、增加盈利提供了可能性。一是资金充足性风险:实践证明,那些认为银行的资产大,抗拒风险的能力就随之加强的观点并非正确。资产最大、资金最充足的银行经营效果并非是最好的,因此资产管理缺陷很多。二是利率风险: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均与利息率挂钩,利率的变动对银行经营收益影响很大,因此负债管理也难以有效的解决利润最优与资产流动之间的矛盾。该理论并不是对资产管理、负债管理理论的否定,而是吸收了前两种管理理论的合理内涵,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深化。资产负债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单靠资金管理或单靠负债管理都难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均衡,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保证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及时性、灵活性,以此保证流动性供给能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理论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确定了基本的发展方向,即客观和全面衡量各种风险,力求收益和风险规模相一致,并以风险调节盈利为基础,战略性分配商业银行的各种资源,实现盈利最大化。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既吸收了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的精华,又克服了其缺陷,从资产、负债平衡的角度去协调银行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使银行经营管理更为科学。(三)参考文献:[1]陈倩媚、何少娟:“我国中小股份制银行流动性管理模式”,《海南金融》,2007年第9期。[2]冯小舟:“美国中小银行倒闭对我国的启示”,《当代经济》,2010年第9期。[3]郭田勇:“认真应对中小银行流动性趋紧问题”,《当代金融家》,2008年7月3日。6[4]陆岷峰、张玉洁:“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特征与管理策略”,《金陵科技学院报》,2010年第24卷。[5]刘宗华:“商业银行经营中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及其管理”,《广西金融研究》,2003年第5卷。[6]彭建刚:《商业银行管理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7]乔志强:“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7卷。[8]吴惠燕:“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防范对策探析”,《华北金融》,2007年第3期。[9]宋波:“流动性过剩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8卷。[10]姚仁俊:“商业银行风险成因及防范”,《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第19期第5卷。[11]Josepf.F.Sinkey:CommercialBankManagement(5thed.),Prentice-Hall,Inc.[12]MarkBabineck:RemainsofFranklinBankfileforbankruptcy,Mc-Clatchy-TribuneBusinessNewsWashington,2008(13).[13]AdolphusToby:EmpiricalstudyoftheliquiditymanagementpracticesofNigerianBanks,JournalofFinancialManagementandAnalysis,2006,Volume:19,Iusse:1,Pages:57-70.7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序言:对于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的存在,可能促进银行的收益增加,也可能加速银行的破产倒闭。为此,其对风险的管理已经成为了目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管理逐渐的被认为是商业银行发展的灵魂。商业银行中的流动性风险是相对比较复杂的风险,而一旦发生流动性风险,即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其将没有足够的资金满足存款人的取现和借款人的融资,或者说它无法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或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这就加剧了银行的资金周转不灵,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进而破产倒闭。相对于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而言,中小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信用担保体系、机构整体功能等都较低,因而流动性风险的产生对其的影响将会更大,丝毫的流动性管理不当都会加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正文:一、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概述在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中指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虽然有清偿能力,但是无法及时获得充足资金或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应对资产增长或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会给银行在信誉和经济上造成损失,甚至导致银行倒闭的可能性,而产生这样的流动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有:1、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不确定性和不规则性。2、银行要一味的追求盈利性,就必然会加大高收益率的长期资产的比重,而放弃一些流动性较强的低收益资产,这就会使银行面临较大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可能导致银行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原因还有:流动性资产比例偏低,贷存比例失调,资产形式单一等原因。二、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现状从宏观上来看,由于近段时间央行准备金的上调,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回收了银行体系内部相当数量的流动性,这加大了中小银行的吸收存款压力,中8小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存款资金来源不足成为贷款业务规模增长的约束力。从微观来看,中小银行限于资金实力和地域性的不足,使得其客户市场不大,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而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资产负债率高,经营稳定性不足,发展后劲不高等问题,甚至可能会出现资产重组和兼并等情况。而我国中小银行前期为了扩大发展的规模,过分的追求盈利,过分的追求存贷规模,缺少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三、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由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将可能会给银行带来致命的破坏,为此对银行的流动性水平进行准确的衡量对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就显得至关重要。巴塞尔新协议为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提供了很多衡量资本充足的计量方法,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银行的风险监管始终都能适应金融市场的风险变动。其中主要的方法有:比例指标方法:流动性比率、存贷比例;
本文标题:金融双专开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50639 .html